姚晨
我被命运选择
走到了今天
我不得不承认,后来发生的一些变故,可能跟出名还是有关系的。我的人生没按预计的路线走,成了另外一个人生了。如果有可能重新来过,我就不选这行了
本刊记者 易立竞 发自北京
我经常告诉自己,别掺和了
人物周刊:你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在微博上?
姚晨:随时随地,有人开玩笑说我手不释机。(笑)
人物周刊:有人认为有团队在为你操作这件事。
姚晨: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藏不住,它是你自己写的还是别人代写的,通过几条微博就能看出来。微博是有情感的,悲伤也好、快乐也好、冲动也好,都是藏不住的。别人代写,情感方式会不一样。我看过别人代写的东西,根本是不敢传递情感的。他觉得是在帮别人写,会小心翼翼,写出来的东西基本没有生命力。
人物周刊:写微博这两年,有过什么样的思想波动?
姚晨:我老想退。(笑)
人物周刊:据说粉丝达到八百多万时你还想过关闭微博?
姚晨:我想过若干次要关掉。我想,我一个演员该不该说这么多,我是否应该拿我的作品去说话,而不是我的嘴。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明星开微博的文章,感受到了里面不屑的气息,大意是说明星在微博里参与公共事务、发表公共见解时,总体来说还是站在了公众这面,知道公众爱听哪些话,说我们是选择性发声。看到这些感觉挺沮丧的。
也有害怕的时候——你一个演员掺和这事干嘛啊?
人物周刊:写微博马上两年了,你怎么定义微博?
姚晨:用最俗的8个字概括就是:微博之力,威力无穷。这8个字的效果现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了。博客有商业性,可以投放广告,比如把页面的模版改成产品的广告,我做过,那个是挣钱的。它的商业性大于言论传播,我觉得微博恰恰相反。微博最强大的就是它的传播力度,这个传播力度比纸质媒体还要大。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你得看被传播事件是否属实。
人物周刊:微博也可以和商家合作啊?
姚晨:没再接过。以前写博客时对于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意识没有那么强。
人物周刊:你那会儿也没这么火。
姚晨:对,那时候我也没这么火嘛。那会儿演员写博客大多数发自己好看的照片,偶尔写写小感慨,传播力度没微博这么大。
人物周刊:你会一直坚持对民生与公共事件的关注吗?
姚晨:这个不由我控制。我经常告诉自己,别掺和这些事了,云淡风轻吧,隔一会,看微博上又出一啥事,唉呀妈呀,又受不了了,转,写……算了,别扭曲自己了,该咋表达咋表达吧。
人物周刊:现在还想关闭微博吗?
姚晨:最近没想。人需要面对事情的时候才能看清一些东西。例如说动车脱轨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它让我看到了大部分人心中的正义感,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向往光明的。而且,我现在也渐渐明白了,微博粉丝数第一,其实是老天派给我的一份工作,他选择了我,我有责任感。
人物周刊:从什么时候开始微博粉丝数达到了第一?
姚晨:注册不久。可能那时候没有演员像我那样写东西,写自己家的鸡毛蒜皮,写自己生活里的小细节。
人物周刊: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姚晨:某种程度上可能满足了大家的窥私欲。一开始我问微博是什么,他们说记录啊,记录你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好玩儿的就写下来。所以我就记录,很忠实地记录。(笑)
人物周刊:成为第一之后,一般人的想法是要维护。
姚晨: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称号。什么女王?!很早以前他们就问我,怕不怕被超越?我那时的想法是:它像一个游戏,我能打攻关,别人为什么不能?我当时想,新浪很快就会替换一个人上来了。
人物周刊:你认为这个微博第一的位置是人为制造的?
姚晨:那个时候觉得可能是一个商业性的事情。前几个月,他们也问我,你怕不怕第一被替掉?我说太好了,把第一拿走吧,我以后就不用这么承担了。
人物周刊:你最开始对微博抱着什么样的愿望或态度?
姚晨:我比较理想主义,希望微博能给很多人带去一些东西,就像一些好书,给别人带去一些正能量。
现在看来,微博上的生态太多样化了,有一阵儿我都受不了了,打开微博,满屏幕都是些不公不义的事情,我以为是我关注的人有问题,就从以前关注的九百多人里取消了三百多——比如很久不更新的,或者激进得让我受不了的——可我发现依然如此。我想可能跟整体氛围有关,中国老百姓可说话的地方太少了。
人物周刊:你清楚正义的方向吗?你如何判别内心的冲动?
姚晨:圣经里说,十诫是刻在人心板上的,这是人内心的召唤。
粉丝过千万那一天好沉重
人物周刊:你的微博被“和谐”过吗?
姚晨:有过,很少。有时发的微博只有我自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别人跟我说,你怎么删了?我说没删啊。
人物周刊:7月27日,你的粉丝过千万,当时什么感受?
姚晨:头一天就有好多人很兴奋地说快过千万了、快过千万了,我一点兴奋感都没有。它迟早会过千万的,因为它已经没有之前的游戏感了——哎呀,我今天100万了,明天200万了。过千万那一天好沉重,因为离动车脱轨事件发生没几天。而且,看到微博评论里网友写的:姚晨,谢谢你给我们的祝福,你也千万要小心,千万要平安,一下感觉那个担子又沉了。
人物周刊:你觉得大家现在对你的期待是什么?被期待的感觉如何?
姚晨:前几天做完中央台柴静主持的《看见》后,我很意外,我感觉像是演了一个收视率很好的电视剧,无数的人到我微博里留言说,在节目里看到了温暖、真实,他们希望我能做一个合格的公众人物,这让我很感动,也提醒我更得善用这个平台。
有一些人是怀疑主义者,悲观一些,当这种人发现人性当中有一点好的时候,他会有惊喜。我和大部分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都希望有一个精神领袖,他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很容易在内心把一个人想象成这样。当你发现这个人和你一样有人性上的弱点时,会特别失望,因为这种失望,你会把这个人完全否定。所以我觉得在微博上不必过分自律,过分自律就会让你变得不真实。
被期待可能也是件好事,你会尽量去做事,这比什么都不做强。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大家对一些意见领袖的期待?
姚晨:大家把改变社会现状的希望寄托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身上肯定是不对的,这是病态的表现。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的微博形象是什么样的?
姚晨:我在微博上不算愤青,不会说激进的话,我的表达方式可能更感性和女性。我也会看很多的微博,有一些人在表达愤怒时,不够客观,只顾彰显个性了,在这方面我一直在提醒自己。
人物周刊:有没有过当初没想到,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因为微博的影响力现在成真了?
姚晨:因为经常在微博上发和难民相关的事情,特别是前段时间发了索马里难民的微博,好多内地人往香港难民署捐钱。难民署的工作人员说,之前从来没有收到过内地的捐款。有个下岗工人看到我发索马里难民营的微博后,到北京的难民署捐了700元钱。
人们对富人是又憎恨又羡慕
人物周刊:我看到,当你转发一些为贫困的重病患者或者贫困地区募捐的微博时,总会有人留言说,“你是明星,有那么多钱,这事儿就应该你做、这钱就应该你出。”
姚晨:我在想,这是不是一种妒富心理?这个时代,大家都拿钱来衡量一切,包括你的善行。人们对富人是又憎恨又羡慕,明星站在台前,所以很容易成为大家的靶子。
这种心理可能是没有安全感造成的,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保障。你没发现吗?微博的热点话题里头,排在前两名的大部分都跟名利有关,大部分人都想成名得利。我经常上twitter的朋友说,twitter上一般有两种话题备受关注,一种是政治,一种是民生。
中国很多人想出名,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这个世界认可,被这个世界需要,但在中国,这种情形被放大了,大家都不甘于寂寞和平庸,都想实现自身价值,感觉很浮躁。
人物周刊:缺乏信仰。
姚晨:大家经常说,中国是缺乏信仰的国家,确实如此。意大利有个小镇,那里的居民祖孙3代都为一个品牌工作,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缺乏信仰造成精神没有支撑,体制不健全造成很多人的生活没有保障,财富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贫富差距悬殊,这样的生活怎么让人民有安全感啊。
我去香港探访难民,4口之家的生活费每月一万多港币,医疗免费、孩子上学免费,只是目前还不能在香港工作,难民署和香港方面正在交涉这个问题。
如果国家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是有益于人民的,百姓的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大家的心理肯定会不一样。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一个社会对民众的基本保障应该有哪些?
姚晨:起码不会出现强拆这种事情吧,城管执法起码不要引起众怒吧……已经有太多显而易见的社会问题摆在那里,却一直得不到解决。大家对自己的生存要求底线已经越来越低了。
人物周刊:好的体制应该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
姚晨:我们在去梅拉难民营时看到的每一间厕所都非常干净、没有异味儿,难民营里的人应该是最贫穷的人,他们几乎身无分文,但是难民署依然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
我相信,如果城管用温和的语调去跟摆摊的人沟通,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恶性事件了,比如夏俊峰事件,比如城管打伤人、引起众怒发生暴乱等事件。
城管在滥用手中权力的时候,百姓是没有尊严的。他不单践踏别人的尊严,也践踏了城管这个职业的尊严。伤人必定伤已。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愿意相信,任何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成立的初衷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就像一个国家领导人,他领导一个国家,当然希望国家繁荣昌盛,没有人说我要毁了这个国家,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了样儿。
人物周刊:中国红十字会最近开始公布捐款人名单,上面有你的名字,汶川地震时捐款13万人民币,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李连杰捐款200元人民币。大众开始质疑,一是此李连杰非演员李连杰,二是李连杰竟然捐了这么少的钱?
姚晨:我不知道李连杰到底捐了多少钱,重要的是李连杰这些年没少在公益事业上出力,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个公众人物身体力行去做公益的价值是多少,这个能不能标价?我觉得他有权力选择捐到哪,或者捐多少。
在国内,有些人对自己和对他人会设置双重标准。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化身为正义使者、批判斗士,躲在电脑屏幕后面不用任何代价地批评他人。他们没有镜子可以反观自己。我相信发出这种质疑的人,他通常连一毛钱都不会捐。
人物周刊:为什么?
姚晨: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不会把关注点放到这。我去探访难民营时,就有人质疑我,“你天天关心国外的难民,国内的难民你关心了吗?”这两个问题的出发点其实是一样的。一个有爱心的人在看到别人用其他方式奉献爱心时,会抨击他吗?因为他们都在做同样的事,一定会互相理解。即便你捐的钱比李连杰多,你就有资格批评他没有爱心吗?用一种善行去抨击另外一种善行,我觉得这是一种恶。
在国外,公布公益机构的善款来源、去向的做法,被称为透明瓶子,必须要公开,这是没商量的。捐款人在国外是受到极高尊重的,这种尊重是一种鼓励,是一个良性循环。中国倒好,搞得捐款的人人自危。张国立还是冯小刚说过一句话,以前哪里有难,振臂一呼演员都来捐款,现在搞得大家捐也不是,不捐也不是,捐少了也不是,捐多了也不是。捐款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不管是捐100块,还是100万或者10万,他肯定是想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爱心是不能比较的,善行也是不能比较的。
人物周刊:最近中国红十字会因为“郭美美事件”卷入了信任危机,从这件事之后,社会为红十字的捐款几乎为零。迫于公众的质疑声,他们开始在网上公开捐款来源。
姚晨: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大脓包嘛,它是长久存在的一个问题,当它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爆了。一些国外的慈善机构,在网上就可以查到自己所捐款项的去处和用途。这不单是对捐赠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受捐人的一种尊重。我觉得红十字会的问题现在出现挺好,它会让未来的慈善事业越来越规范化。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郭美美?
姚晨:今天没有郭美美,明天就有王美美、刘美美,总之会有一个“美美”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出现,把这件事情带出来。一切的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包括前两天“梅超风”刮出了大连化工厂的事情,这真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时候到了天都要找他麻烦。
我始终在娱乐圈外
人物周刊: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娱乐圈有娱乐至死的趋势,你有这种感受吗?
姚晨:从郭美美进军娱乐圈这件事情来看,我觉得娱乐还是有底线的。郭美美要进军娱乐圈,谁都不敢接她这茬儿,没有制片人敢用。不为别的想,将来她拍的片子没人看怎么办?
人物周刊:不少人认为贵圈很乱,在你看来呢?
姚晨:自从有了微博后,纵观天下这些事,我觉得娱乐圈还是属于相对比较简单的。现在想起来,娱乐圈里传说中的各种明争暗斗,跟圈外那些事情比起来,简直太小儿科了。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圈子,有尊重吗?
姚晨:谈不上尊重。也不知道这个娱乐圈是什么时候圈起来的,我对演艺圈会有尊重。我始终在娱乐圈外,不想被裹挟进去。
人物周刊:演艺圈里哪些事情你不能容忍?
姚晨:比如我们做电影宣传的时候,经常有制片方会不惜破坏演员或导演名誉恶性炒作,不但玷污电影,也玷污艺术,这种东西让人觉得膈应。他们会说我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看你的电影,所以才用这种方式,可是你认为一个观众愿意去看名声很坏的演员或导演拍的电影吗?我觉得他们对电影不够尊重才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讨厌这种没有原则和底线的做法。
还有,我认为把艺术跟政治挂钩也是一件相当庸俗的事情,当然,政治里面有艺术,但艺术不应该掺杂政治。
人物周刊:你最怕什么负面新闻?
姚晨:我跟华谊谈合作的时候,鼓足勇气跟王中军说,不能给我制造绯闻。王中军听后愣了一下说,我们公司没有这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