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生存状况不容忽视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小微企业除了众所周知的融资难问题外,目前还存在招工难、开工率低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曹德旺告诉记者,两会召开前夕,他在福建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的开工率很低。“我会考虑在合适的时候建议政府进一步组织调研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希望通过改革这个契机,真正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难题。”
曹德旺还谈到,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普遍受到歧视。他认为,应该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提法,改成“大、中、小微企业”。
“大型企业就像人体骨架,中、小微企业就像我们的肌肉和血管。”曹德旺表示,“要给予小微企业应有的重视。”
曹德旺还现身说法给小微企业支了一招,那就是走出去。“比如我之前在美国买了一个前通用建的工厂,当时建厂花了8亿美元,我买过来只花了1500万美元。”曹德旺告诉记者,“我在美国已经有大约20年的投资经历,基本上每个项目都有不错的回报。我们在美国的新工厂预计明年正式投产,产能大约能达到400万套。”
李毅中:小微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健全各种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社会平台,建议中小型民营企业可尝试与大中型民企联合形成产业联盟。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十八大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聚焦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大方向,至关重要。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民企发展新机遇,而创造力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李毅中表示,面对当前的大形势,民营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抓住历史机遇发展自身:
首先大中型民营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集中一批专业的优秀人才。中国要想成功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依靠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第二,民营企业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据李毅中介绍,近年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日渐增强,企业研发投入也不断加大。以华为为例,2012年,华为的研发投入为48.31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营业收入的13.7%。高额的研发投入为华为带来了可观的效益,2012年,华为的净利润达到了153.8亿元,同比增涨了32.1%。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盈利能力看,2012年民营企业500强的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即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但将创新视为生命线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营效益却位于前列。
第三,小微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李毅中强调:“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要有自己的专业和特点,掌握新的技术,在自己的领域里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中小型企业缺少人力和资金的问题,李毅中指出,要健全各种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社会平台,建议中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形成产业联盟。
“总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我们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科技进步上以及技术改造上,能够和大企业一样享受社会上的公共资源。”李毅中说。
毫无疑问,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定位,从原有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到“决定性作用”;将非公有制经济看成和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的总目标……都预示着广大民营企业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动力,获得更为充分、更有保障的创业与发展自由,开辟更加广阔的“民有、民富、民享”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