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被《品牌新闻网》创始人叶征潮先生誉为“中国定位研究第一人”!!!---基于对定位的理解,在结合里斯品类和特劳特定位的基础上,相关“研究”阐述如下:
1、第一个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的定义阐述。
2、第一个提出“用定位原理重新定义、界定商业模式”之阐述。
3、第一个提出不同于里斯、特劳特定位的“广义定位法则”之阐述。
1、《定位》最早时期是基于广告层面的定位,营销传播层面的定位。---而现在的《定位》是基于营销战略层面的定位,企业战略层面的定位,品牌战略层面、品类战略层面的定位。属于全方位的。从里斯、特劳特陆续推出的时间点上看,《定位》系列的20几本书籍就是证明。---同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里斯的品类思想是一切“商业模式设计”之源头。
2、定位不是特劳特一个人的定位,定位是里斯、特劳特两个人的定位。----《定位》-作者(合著):里斯、特劳特。---定位论是里斯、特劳特的共有“财产”。离开任何一位的理论阐述,定位体系都是不完整的。不管是品类战略也好、聚焦战略也好、营销战略也好、定位战略也好、企业战略也好,都是为“定位”(认知)服务的,都是为实现与众不同的品牌差异化服务的。如果割裂它们或者过度解读,在现实咨询作业或解惑答疑时可能就会产生瓶颈。
3、准确理解定位的源头在于理解里斯对品牌的定义阐述。---即:你所拥有的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单一看法或者概念。---核心关键词:能够拥有、消费者心里、单一看法或概念。
4、【学习定位需要理解的几个关键词】-1、英文中定位(positioning)是一个动名词,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A、定位即认知。B、不断地建立认知。2、心智即大脑。3、定位的定义:定位是一种认知或者感知。4、定位是一种与消费者沟通的战术;只有定位与营销战相结合,才能实现品类征服,才能消费者征服,实现定位征服。
5、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定位,定位是基于品牌的一种思维方式。严格意义上说,定位是以心智为基础,基于竞争与策略、打造品牌的一种工具或方法论。遵循外部思维、遵循客观思维。
6、定位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如何获得消费者心智认同,实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品牌差异性。这也是作者为什么不认同里斯伙伴张云“定位的目的和作用在于促进品类成长”的重要原因。
7、定位不是对产品的定位,定位不是对市场的定位,定位不是对价格的定位,定位不是对产品设计风格的定位,定位不是对渠道的定位。定位是对消费者心智认知的定位。--- 定位是品牌的核心,定位是品牌的DNA。换句话说,品牌如果没有定位,就像人只有躯体没有灵魂一样。----同时,企业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知误区:他们把企业愿景当定位,把企业理念当定位,把目标当定位。
8、从定位的角度理解定位,定位是一种认知,品牌定位就是一种品牌认知。定位的方法论中包含了里斯的品类思想、聚焦思想。----其中,品类思想涵盖了“成为第一”,即开创品类(蓝海)、错位竞争的广义品类思想,和“成为第二”(红海),站在领导者对立面、相反面、基于特性/特征的品类思想。
9、从广义的品牌角度理解定位,定位并不一定要具备价值元素。因为定位是一种认知,品牌定位就是一种品牌认知。不管这种认知是正面的、积极的,还是负面的、狭隘的。如:败家子的认知,安全的认知,疯子的认知,和尚的认知,年轻人的认知等。----但是,基于商业竞争的角度、品牌竞争的角度看定位,定位必须具备/添加价值元素。否则消费者无法产生购买你产品或商品的理由。
10、从远古到今天,定位无处不在,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定位的存在。因为定位是基于竞争与策略!----但是,里斯、特劳特定位论的出现,为更好地打造品牌,有效参与竞争指明了方向。定位论是对品牌竞争与策略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总结。在竞争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解决了竞争中的效果与效率等问题。----同时认为:在定位理论没有在中国开始传播或者深入人心之前。中国的营销人的许多案例都是非常成功的,同样遵循或者吻合了定位精髓。如:娃哈哈、脑白金、红桃K、农夫山泉、六个核桃等。---所以说:从远古到今天,定位无处不在,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定位的存在。因为定位是基于竞争的一种策略思想!---同样《孙子兵法》、古代帝王控制术等无不体现定位的思想。
11、【定位是一种认知,定位不是一种“认知优势”】-定位是一种认知。一部分人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优势”的概念是局限于特劳特单一定位思维的体现。对于定位的理解一知半解的体现。---参考里斯的品牌定义就知道为什么“认知优势”概念有问题了。----同时认为,定位是一种“认知优势”的理解或阐述是片面理解定位,没有全面理解品牌、全面理解定位,误解定位的表现。---换句话说,单一定位思维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2、【为什么定位是一种认知,而不是一种认知优势?】-1、特劳特说:定位可以是一个人、一种产品、一个机构。2、里斯的品牌定义是:你所拥有的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单一看法或者概念。--这种单一看法或者概念包含了好的或者不好的概念认知。如:疯子、墙头草、老好人等。这是正确理解定位是什么的源头。
13、寻找定位和实现定位是品牌打造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原有基础上提炼定位除外)。---实现定位的过程就是征服消费者大脑的过程,打造品牌的过程,市场营销的过程,将品类品牌化的过程。
14、品牌定位就像篮球运动的卡位战,遵循排他性原则。---品牌一旦定位成功就像篮球运动的抢篮板球卡位战的成功。---因为在篮球运动中,能否抢到篮板球取决于你所抢占的位置,而不是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优势,一旦卡位(定位)成功(占据有利位置),意味着能够顺利抢到篮板球。----品牌成功定位同样如此。
15、定位不是神话,定位是老百姓常识性语言。正因为定位遵循简单,正因为平淡无奇,所以接地气。定位跟消费者心智产生关联,核心是消费者认同它,接受它,否则产生伪定位。定位才是真正的老百姓语言。
16、定位不准确,或者定位飘忽不定,企业的战略配称将无所适从,因为战略配称是依据定位要求设定的。换句话说,和尚就要像和尚,疯子就要像疯子,白马王子就要像白马王子,否则变成不伦不类,因为定位是一种认知。
17、【理解定位需要理解定位理念的几个观点】-1、利润率、品牌溢价、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是品牌定位准确后的“副产品”。2、任何品牌意义上的创新都是在定位意义上的创新。否则创新只能是“兴奋地制造悲剧”。3、定位概念需要消费者征服,定位与营销战相结合,才能实现消费者征服。
18、【为什么很少推荐《定位》这本书?】----我很少推荐单一《定位》这本书。1、只有定位系列才能看懂定位,感觉定位这本书让读者似曾相识,犹如走入迷宫。这可能是部分中国营销人看了单一《定位》后再没有兴趣看下去的原因。可能也是一些营销人反对定位、看轻定位的主要原因。2、中文版《定位》翻译也有问题。
19、需要提醒的是:企业是企业、产品是产品、品牌是品牌。企业是产品或品牌的组织。产品不一定包含定位,品牌必须隐含定位,同时需要实现定位。
20、【什么是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即重新调整认知。重新定位不是重新改变定位,而是重新调整消费者的认知,调整:为适应而改变。----根据不同的市场阶段,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重新定位分为三种类型:针对竞争的重新定位、针对变化的重新定位、针对危机的重新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