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中国企业家
李宁:新国际化战略的抉择背后

[作者:鲁渝华    点击数:766    更新时间:2011年07月05日]

离职空降兵 期望更专业

(一度在李宁公司备受争议的乐淑钰表示,她任职李宁时,一直在用专业和时尚两条腿走路,“只不过,时尚的东西更容易被人关注,少数人因不够了解实情而刻意偏颇、反对”。)

李宁一直期望在运动品牌上“更加专业”,犹如耐克在篮球、阿迪达斯在足球上的表现。

2007年,43岁的台湾人乐淑钰空降李宁,出任品牌总经理一职。如何将专业与时尚两个元素相融合,成为乐淑钰急需解决的问题。乐之前是广州中威日用品企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有丰富的运营时尚品牌的经验。

此前一年,老李宁人陈义红携KAPPA席卷整个运动品牌市场,在一股时尚、前卫、大胆的服装风潮冲击下,李宁公司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李宁公司对消费者做了一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与目标消费人群相比,有了一定偏移,整体年龄偏大,35~40岁的人群超过50%.而被张志勇视为新一代创造者、13~26岁的主要目标人群,往往觉得李宁不够“酷”。

空降后,乐淑钰旋即开始在李宁内部掀起了一场时尚概念的洗脑运动,着手对李宁的整体设计进行整合。更多的设计师辞职事件开始发生——他们的设计被斥为“太垃圾”,空出来的职位则被来自跨国公司的设计师填补——新任首席设计师来自耐克。

乐淑钰成为了李宁公司内部最受争议的一个人物。

一个比较流行的段子是,在一次“头脑风暴”会上,乐淑钰命令员工一个接一个声嘶力竭地大喊“我们一定能成功”。喊得最卖力的一位小姑娘,当场得到了1000元奖励。“场面很像传销的洗脑会!”这些被规定为必须的表演性质甚强的工作方式,事实上令员工难以接受。同样被要求还有,每天到了一定时间,公司所有的人都要停下手中的工作,跟着节奏做广播体操。这种方式据称来自于耐克,目的是为了弘扬运动精神。

但一年之后,备受争议的乐淑钰挂职而去。有人认为这是时尚和专业两种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乐淑钰被认为是这一切问题的制造者,因为她太张扬,太激进。

2010年,在离开李宁4年后,乐淑钰才对此作出了回应,“其实,我不是时尚的推行者,相反,当年我是李宁品牌体育专业的推行者。我刚到李宁公司的时候,发现很多产品做得都不够‘专业’,专业产品没有专业功能诉求,时尚产品没有时尚感。”

乐淑钰表示,当时面对专业和时尚进行突破的需求都很迫切, 她一直在用专业和时尚两条腿走路,“只不过,时尚的东西更容易被人关注,少数人因不够了解实情而刻意偏颇、反对。”

离开李宁后的乐淑钰和朋友创办了一家管理咨询机构,做了多年职业经理人的她称,“只是想换个角度看世界,并重新审视服装行业。”

乐淑钰离开后,李宁公司并未放弃之前的时尚路线。相反,增强了时尚元素的推进力度,并在尝试中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时尚和专业路线并不是对立的。

乐淑钰感觉自己“被误解”,也“被误读”。

李宁的品牌重心又很快转向。

2010年6月30日,在经过三年磨一剑后,李宁公司又开始推出了经过改良的新LOGO,新LOGO以李宁鞍马的交叉为灵感。换标发布会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新李宁的态度,“李宁需要赢得更多90后的支持”,维系十年的“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也变成了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

换标之后,李宁品牌宣称将重点放在了一线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设70家第六代旗舰店,与耐克等国际品牌展开正面争夺。

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一会儿是运动服装国家队,一会儿是国际化,一会儿是时尚,一会儿是90后,搞不懂李宁到底想要做什么!”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而李宁寄予厚望的年轻消费者视角更为独特,“那个标志还不如以前的好看,像个山寨品牌。”一位90后如是评价。

事实上,李宁从不缺乏创新的精神和主动应变的决心,不过其任一方向,似乎都从未真正坚持超过两年。而在公众眼里,这种多变和摇摆,有些缺乏稳定,也有些令人不安。

中国老大?世界老五?

(漫长的成长距离,让李宁随时可能陷入国内失守、国际化还未成功的两难境地。)

尽管合作伙伴和管理人员在更替,但李宁的国际化道路并没有停止。

张志勇给李宁的国际化定的标准是:海外部分的收入达到20%以上,李宁的国际化道路才可以称得上成功——目前李宁的海外贡献率还不到5%.而有行业专家指出,漫长的成长距离,让李宁随时可能陷入国内失守、国际化还未成功的两难境地。

但张志勇表示下一个20年,李宁公司不仅要做中国市场的老大,还要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前五名。另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张志勇本人早有隐退的打算,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接替者,“他一直很累”。

事实上,这几年,运动品牌的竞争早已白热化。以安踏、特步、匹克为首的“福建帮”异军突起,他们以秋风扫落叶的草根精神,用专卖店的方式,迅速地完成了对原先李宁重要的二三线市场的覆盖。安踏等门店操作灵活,以鞋类为例,他们价格通常在250元以下的区间,且门店大多为总部直接管理,能迅速对市场做出反应;李宁的每双鞋平均比安踏贵35%左右。

而在一线城市,在耐克、阿迪达斯的强大压力下,李宁也避免不了一场正面战。李宁的价格通常比阿迪达斯、耐克低10%左右,在一线城市,李宁的品牌影响力和10%的价格差,通常是一个尴尬的界限。

但国际品牌的应对比人们预想的要快得多。李宁新的品牌策略发布后不久,以耐克为例,这个国际品牌已放下身价,开始下沉到二三线城市。2010年 8月,耐克推出的300元低价鞋,较目前的售价下调25%.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市场最易接受的鞋类定价在170~250元之间,而作为国际品牌,耐克定价300元,仍然会吸引追逐品牌的90后一代,这恰好是李宁的目标消费群体。

徐太林得到的消息是,公司正在酝酿下一轮的涨价。而这传达出的信息是,对这轮换标后的新国际化战略,年轻的李宁公司朝着高端专业运动品牌挺进的决心似乎会坚持到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并表示自己同样深受压力的河北分销商说:“我们都认为李宁是本土品牌的老大,所以我们才选择相信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它一再地追求创新和改变,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和努力,却始终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上一页1 2 3

 
  • 上一篇: 逆境和挑战能激发生命的力度

  • 下一篇: 中国式“钱荒”背后的资本较量道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