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钱”以后
记者:很多创业者把“融到钱”看成是成功的一半,但这样的创业者往往会很快碰到问题,创业者找VC无疑是因为缺钱,拿到钱后该怎么有效利用,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周鸿祎:首先就是心态,拿到钱不等于成功。很多创业者喜欢吹嘘自己融了多少钱,就好像已经成功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第二,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不论融到多少钱,你一样要保持创业的风格,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块硬币。因为在融到下笔钱之前,企业可能会经过很多曲折的发展,可能要探索一些方向。如果在探索出新的方向之前,钱花完了,下笔钱融不到,企业不是又死了嘛?所以做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现金流。保持头脑冷静,用这笔钱做一个良好的规划。
另外,有人说花完了可以再融资,但融资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也可能突然经济形势不好,谁都融不到钱。
第三,学会做“减法”。因为企业没钱时也许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这时企业是很有效率的。而有了钱就招了很多人,管理又跟不上,有可能企业反而变得人浮于事。缺钱时,资源有限就会逼着你选择最重要的事干,但是有了钱之后就会觉得自己可以干很多事情了,企业的战略可能就失去了焦点,失去了重心。不断做“加法”可能导致整个企业战略失控。在一个企业没有真正地把自己核心优势建立起来时,比如在自己的核心产品上具有领先性的市场份额,包括取得收入模式之前,都不宜去做多样化的探索。因为一件事还没有做成功,再去做很多件事,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第四,激励“未来”。在我看来,对一些核心骨干员工,宁可多给他们分享一些股票和期权,让他们的未来可以挣大钱,而不是说把自己创业公司的工资搞得和大公司一样。有很多人认为,工资低了他们不来了,但道理很简单,如果仅仅是靠工资吸引来的人,总有其他的大公司出更大的钱把他们挖走,所以股票反而能吸引一些愿意和你一起创业的“铁杆员工”。
“人”的要素性
记者:在创业的几个关键要素中,人、产品、商业模式和管理水平,您认为他们的重要性次序是怎样的?
周鸿祎:人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人品,因为投资人也是弱势群体,把钱投给他了,我们也不可能派个财务盯着,所以我认为人品必须正直。
第二个是性格。
关键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因为开放的心态会决定这么几点,第一,他有学习能力。如果他不具备学习能力,企业将永远固步自封;第二,他要学会跟很多人合作,因为未来一定是个合作的世界,如果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反思的人,我觉得也不太可能有真正的人愿意去帮他。
第三,能吃苦,能承受压力。
在交流的时候,可能投资人会比较强势,他就“蔫了”。又比如说我没给他投资,出去之后就狂骂我,那我觉得这些人都属于是经受不了挫折的。事实上很多投资人在见创业者的时候,反而会故意给他们一些压力,来看他们有没有韧性,有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