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财经时报》7月26日报道,三星Galaxy Note 7可能具有新的生物安全技术,被称为虹膜识别。而苹果的虹膜识别技术要到2018年才能实现。随着黑客攻击日益司空见惯,受到入侵的手机数量也在上升,这就要求手机制造商设计出更加安全的认证程序以应对入侵者。
智能手机领导品牌如三星和苹果正在致力于采用生物识别方法保护它们的旗舰设备,并且已经在它们的一些热门手机设备上搭载了指纹识别传感器。显而易见,这并不足以避免所有非法获取手机内存储数据的途径,但是制造商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扫描用户眼球以解锁设备。
这项安全功能被称为“虹膜识别”,将捕捉到的用户虹膜存入生物计量模板,保存信息,然后将扫描到的生物信息与手机内存储的生物信息进行比对。智能手机制造商已经准备依靠虹膜识别保护其生产的设备,因为虹膜具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识别不同虹膜。虹膜是不受基因影响的,所以即使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也具有不同的虹膜。
与其他生物测定不同的是,比如与指纹对比,损害虹膜的几率是最低的,因为虹膜被保护在眼睑、角膜和水状体之下,水状体是一种透明水状液体,处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此外,虹膜也不受老化的影响,能一直保持稳定状态直到死亡。
微软是第一个意识到虹膜识别可能性的公司。其在去年10月推出了Lumia 950 和Lumia 950 XL,这两款手机都能让用户无需密码解锁设备。除了高分辨率的后置摄像头和较低分辨率的前置摄像头,这两款设备还有另外两个摄像头,其中一个是红外摄像头,能对用户眼球进行摄像。
如果目前的谣言属实,三星正在跟随微软的脚步,即将推出具有红膜识别功能的Galaxy Note 7。三星公司已为其虹膜识别系统申请专利。虽然三星并未指明具体的设备,只是表示这项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数码照相机等等。
三星的专利文件中写道,“虹膜识别系统能通过捕捉视野区域内用户面部和眼部的图像生成图像信号”,“在各种具体操作中虹膜识别系统使用三个镜头捕捉图像信号,然后核对基于生成图像和其他信息的用户虹膜。”
如果三星所言属实,那么虹膜识别的确会成为Galaxy Note 7最大的卖点。然而,有人担心这项新功能对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用户来说不一定适用。根据一组Galaxy Note 7虹膜扫描仪的泄露图来看,这项功能可能还会在不同环境下受到一定影响,如阳光直射或低亮度时。
据传苹果很久前就在准备虹膜识别技术,但台湾《电子时报》的报道表示,根据业内匿名消息来源,iPhone到2018年才有可能具有虹膜识别功能。这篇报道否定了早日的谣言,称苹果2017年的高端iPhone模型将具有激动人心的新功能,如无线充电、新的生物识别科技,能进行脸部扫描和虹膜扫描。
有消息称iPhone上的虹膜识别技术可以与指纹识别配对,或者苹果可能会用虹膜扫描仪替换传统的Home键。《苹果内幕》网站报道称,苹果可能会将“指纹识别(Touch ID)”的接替者命名为“虹膜识别(Iris ID)”
除了三星和苹果,据报道,中国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如乐视、小米和360奇酷也在研发生物识别方案,这可能是移动产业的下一个大趋势。(实习编译:孟慧君 审稿:李宗泽)
异种移植:日本今后将允许人体移植猪等动物细胞
据日媒23日报道,在将动物细胞和器官移植到人类身上的“异种移植”领域,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小组将修改方针,今后将允许人体移植猪等动物细胞。报道称,日本此前禁止了此种手术,但感染病毒的风险比预期低,或将开创新的治疗方法,解决移植器官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小组将在5月27日的专家部门会议上公开这一新方针。
日本放开猪等动物细胞移植人体限制
据悉,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等机构正计划将内含猪胰岛细胞的胶囊移植到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进行临床研究,这一治疗方法有望在未来实现。胰岛具有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值的作用。
动物细胞移植给人类后,患者可能会感染克雅氏症(又称疯牛病)等病原体。该研究小组为了预防感染,于2001年制定了相关方针。有关猪作为细胞和器官提供本体的方面,该方针规定了应排除的病原体。其中名为逆转录酶的病毒随着猪的进化已进入猪的遗传基因中。如果检查出含有这种遗传基因,则无法移植。但这种遗传基因在猪体内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俄罗斯、新西兰及阿根廷等国家已进行过100多例猪胰岛移植。目前尚无人类感染的报告,因此厚生省的研究小组决定修改方针。
目前,世界上已有将含有猪胰岛细胞的胶囊移植到患者体内的案例。据悉,该疗法具有减少胰岛素注射量及频率的效果。修改后的方针仍将要求做好风险管理。安排移植患者在有生之年接受定期检查、猪血清和移植记录保存30年等内容也被写入。
13岁少年发明盲文打印机 将获英特尔风投
1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3岁少年Shubham Banerjee有可能马上就要变成世界上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最年轻创业者。Banerjee 12岁所发明的低成本盲文打印机受到了英特尔资本公司风险投资部门的关注。
这名加利福尼亚州的高中生今年已经13岁,但即使是硅谷的标准,这也是非常年轻的创业者。受到盲人募捐传单的启发,Banerjee产生了开发低成本盲文打印设备的想法。他的目标是要大量生产这种打印机并以350美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远远低于目前盲文打印机的平均价格。
今年九月份,英特尔公司邀请他参加在印度举行的Edison芯片会议。在那里,他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英特尔高管迈克·贝尔在会议上表示英特尔将投资他的公司。.Banerjee和英特尔资本发言人都拒绝透露投资规模。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可能是几十万美元。Banerjee计划用这笔资金开发一个更好的原型打印机,并邀请更多的盲人团体进行测试。
许多年轻的企业家在获得风险投资资金后,就会放弃学业并专注于他们的公司业务。但Banerjee表示,他不会走这条路。“那是毕业后的事情了。”(秉翰)
脑波行为编码规则破译 有助揭示思维形成过程
中国科技网讯 神经科学中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大脑是怎样在细胞水平为思维——如认知和记忆编码的。已有证据显示,不同的神经元集群代表了不同的信息,但还没人知道这些集群是什么样子或怎样形成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通过研究猴子行为,揭示了神经元集群怎样形成思维,并为思想的灵活变化提供支持。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神经元》杂志上。
该研究由麻省理工大学皮科瓦学院神经科学教授埃尔·米勒领导,他们发现神经元集群是通过彼此同步振动的方式来给某个行为规则编码。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表明意识的本质属性可能是有节律的。
“当我们交谈时,各种想法在头脑中不断浮现又消失,这些都是各种神经元集群在不断形成,组成一种形式,再改成其他形式。但大脑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还是个谜。”米勒说,这也正是思维本身的真正性质。
研究人员识别出了猴子脑中的两组神经元集群。他们训练这些猴子根据物体不同的颜色和方向作出不同的反应,这要求猴子在认知上有灵活性——在两套不同行为规则之间转换的能力。“事实上,它们所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信息的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它们选择哪种行为取决于环境。”论文领导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蒂姆·布施曼说。
当猴子改变任务时,研究人员检测了它们整个前额叶皮质(大部分计划、思考发生在这里)不同区域所产生的脑波,发现神经元电流以节律性振动的形式产生了脑波。当猴子以方向为判断准则时,某些神经元以高频振荡,产生了β频率波动;以颜色为准则时,另一组神经元产生了β波。有些神经元会重叠,多组集群都会用到它们,但每组集群都有自己的组合方式。而且,当以颜色为准则时,曾经的“方向组”神经元之间出现了低频α波。研究人员认为,α波与脑活动抑制有关,能帮助那些“方向组”的神经元安静下来。
“这表明方向准则是占优势的,颜色准则相对较弱。大脑对‘方向组’发出了一阵α波,让它们平息下来,这样猴子才能使用较弱的神经组。”
目前,研究小组正致力于探索大脑在不同规则之间切换,也就是思考的时候,神经元集群之间是怎样协调彼此行为的。有些神经科学家认为,这需要有更深的脑结构起作用,比如丘脑来执行这一协调任务,但还没人能确证这一点。米勒说:“究竟是什么在控制着你的思维?这是认知上的最大秘密。”
该研究也有助于揭示意识的神经基础。米勒说:“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容量有限,能在头脑里并存的思想非常少。”这些波动解释了为何意识容量是有限的。当一个动物同时思考两件事时,需要两组不同的集群以β频率振动,它们互相干扰了相位。适合一个波动周期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破坏这些振动可能导致神经紊乱,如精神分裂症。研究还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β振动减少。(常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