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发现“蛋白尿促进肾小管细胞凋亡”机理
蛋白激酶C-delta是一种与恶性肿瘤转移相关的蛋白质。它的功能就像“司令官”一样,可以调控下游蛋白质作用机能的发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病内科医师李晓宁团队研究发现,蛋白激酶C-delta在蛋白尿中表达升高,是尿蛋白诱导肾小管细胞死亡的“凶手”。如果抑制住蛋白激酶C-delta在蛋白尿动物肾脏中的表达,就可以成功抑制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损伤。
李晓宁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蛋白激酶C-delta促进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管细胞凋亡》,7月1日在国际肾脏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该杂志还专门配发了近2000字的综述。
过去医学界认为,蛋白尿是肾脏病变产生的结果;而后由于发现蛋白尿患者肾脏纤维化加速,医学界又据此怀疑尿蛋白不仅是肾脏病变的结果,还有可能是肾脏病变的“元凶”,但一直未能找到直接证据。
李晓宁及其研究小组发现,肾病水平的蛋白尿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肾小管细胞凋亡,并发现了细胞凋亡的早、晚期特征性事件等,从而分别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D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证实了白蛋白对肾小管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研究小组还发现蛋白激酶C-delta在蛋白尿实验模型中表达升高会促进白蛋白诱导肾小管细胞死亡,表明蛋白激酶C-delta是诱导肾小管细胞死亡的“凶手”之一。为了找到治疗手段,李晓宁等研究人员分别用化学药物和基因转染的方法,成功抑制了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损伤。
专家表示,这一研究发现为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了靶点。
日本开发出一种预测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病风险的方法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通过血液检查来预测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者是否会发病的方法,这一方法为该病的预防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主要通过母乳喂养、输血或者性接触感染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日本长崎大学研究员岩永正子和东京大学教授渡边俊树率领的研究小组在2002年至2008年期间,以全国43处医疗机构中的1218名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每年对他们进行一次血液检查,调查他们的细胞感染率,即淋巴细胞中感染了病毒的T细胞比例。 在调查期间,有14名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者发病。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发病者的细胞感染率都在4%以上,平均值为10.3%,远远超过没有发病的感染者平均1.56%的水平。渡边俊树指出,这项研究表明,感染者的细胞感染率可以成为发病风险的指标,即细胞感染率较高的感染者其发病风险也比较高。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血液》杂志上。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日本国内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感染者约为108万人,其中通过母乳喂养感染的病例约占60%,每年有约1100人死亡。日本产科妇科学会日前决定,推荐孕妇对是否感染该病毒进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