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物理学家霍金称外星生物有害 警告人类勿接近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最近提出对宇宙奥秘的新理解,表示外星生命在宇宙中几乎无处不在,绝大部分是微生物和简单生命体,但少数拥有比人类更高的智慧。他认为,接触这类外星生物会对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建议人类不要苦苦找寻。
如哥伦布“掠夺”美洲
据报道,霍金在一部与制片人员花3年时间、亲自改写剧本和测试的“探索”(Discovery)频道纪录片中指出,有些高等外星生物是“游牧”民族,这些生物耗尽自己行星的资源后,将乘搭巨型宇宙飞船侵略它们所能到达的星球,掠夺资源后再寻找下一个“猎物”,地球只会沦为它们的“殖民地”。霍金声称,如果高等外星人到访地球,就如同当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首次登陆美洲一样,最后给当地人带来灾难。
霍金认为,宇宙中有1000亿个星系,每个都包含数以亿计的恒星,因此地球不可能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外星生命不仅生活在行星上、还处在恒星中心,甚至在星际空间中徘徊。霍金说:“只要看数字就知道外星生命的存在是合理的推断。而真正的挑战是了解它们是什么模样。”
据报道,霍金所拍的这部纪录片猜想了外星生命的形态,例如黄色蜥蜴般的飞行生物,在外星悬崖上群居、捕猎为生的双腿素食动物。纪录片的另一片段显示,木星某颗卫星冰层下的海洋,有一种身体能发光的水生物在活动。
报道称,霍金对外星生命的见解早已有证据支持。自1995年以来,已有逾450个行星被发现围绕着恒星运行,它们的体积远比地球大,可能还有许多地球般大小的星球尚未被探测到。另外,地球生命可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按此推理,生命在其它环境严苛的星球存在也不足为奇。
科技部启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项目
针对科技支撑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需求,科技部今天组织召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项目启动会,动员科技界积极行动,围绕国家目标发挥好科技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万钢表示,总体上,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处理好应急集中攻关和中长期能力建设的关系,应特别重视培养和扩大国内的研究力量,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万钢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对项目实施做了全面动员,并提出五点具体要求:一是承担科研任务的专家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要有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对外要维护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人类发展做出切实贡献,对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拿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的研究中来,要放下手头上的其他工作,优先把这项工作做好。二是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结合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提出切实可靠的行动步骤和建议。三是要紧密围绕国家的核心利益和迫切需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策法规等不同范畴。要跨学科、跨领域地加强合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需求。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四是要建立灵活、快捷的响应机制。要对相关敏感、热点、难点问题快速响应,加强研究,及时提供研究结果和决策建议。五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和扩大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青年人才。
据悉,科技部已从多种渠道大力支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工作的研究开发,仅“十一五”期间就投入科研经费超过100亿元。“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研发,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燕华,项目首席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介绍了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任务和要求。来自相关政府部门、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同志和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