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天猫公布了一组数据称,其平台上的2000家“千星商家”,第二季度确收增长达到30%以上,季度确收同比增长超100%的商家数量达317个。 据悉,天猫每季度会在8000多家潜力商家名单中滚动遴选2000多家加入“天猫千星计划”,并通过系列举措助推其快速成长。而据天猫商家成长中心潜力商家负责人绮悦介绍,在二季度,这些潜力商家中已有373家成为天猫趋势赛道TOP1:“很多千星商家在自己的细分赛道做得很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甚至自己创造了一个赛道,变成领军者。” 这些商家能够在当前的环境下获得快速增长,甚至在一些颇为成熟的赛道中实现突围,靠的是什么?他们是否有一些共性的先天禀赋,让他们更加适应当下的增长环境?在后天是否采用了一些相似的增长策略,加速了其成长的过程?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5家典型的天猫千星商家。 高增长靠哪些先天禀赋?
能够快速成长,这些企业与行业中的传统企业有着典型的差异,以往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为什么一家服饰品牌需要有接近1/3的技术人员,一家卖电动车的品牌,怎么可能在大量个性化定制需求下依旧保持隔日发货,一家义乌起家的运动小商品零售商,为什么会用到AI……但正是这些从经营基因上的改变,奠定了企业的增长基础。 革新商业逻辑 以往,电动自行车品牌是严重依赖线下销售渠道经营的,但在2012年前后,天猫率先发力大件商品的线上销售,爱车者公司负责人周陟程也从中发现新机会,爱车者品牌就此诞生。 从线下走到线上,爱车者对传统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模式进行了大量调整。一个典型的结果是,爱车者可以保证48小时内发货。周陟程坦言这是传统的工厂无法实现的,而爱车者瞄准线上经营推动的变革,也为企业的早期发展奠定了优势。 随后几年中,爱车者不断斩获单品、赛道TOP1,并与爱玛、绿源等众多知名电动车品牌达成线上销售的合作。不久后,为了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爱车者在天猫平台开设卖场型旗舰店,店铺内不仅销售自有品牌,也集合了众多知名电动车品牌,可以说想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在这个卖场里总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 这种模式的变革再次给爱车者带来增长。因为大量搜索关键词带来的流量都可以导入卖场当中,无论用户搜索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还是电动四轮车,爱车者的卖场内都有商品可以承接。甚至当消费者搜索爱玛等品牌词的时候,依旧可以进入爱车者的卖场。“这样一来,资源整合起来了,公司的人效也大幅度提升,管理成本也极速下降。”周陟程表示。 在一次次变革经营模式的过程中,爱车者也一次次实现增长的跨越。应时而动或许正是其增长路上的关键词。 创新科技应用 wana try品牌身处女装激战区,成立仅四年,在天猫平台已经实现1亿+的销售规模。 快速成长的背后,除了 “提供一站式穿搭方案”,解决消费者穿衣痛点外,还有一支给力的技术团队。 据wana try品牌创始人Dora介绍,团队中约1/3是技术人员。这样的人员配置看起来并不像是一家典型的服饰企业。如今,在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在用户侧,wana try引入AI穿搭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穿搭方案,用户只需上传照片或输入简单的身体数据,AI系统就能进行3D立体分析,精准匹配穿搭风格,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增强用户粘性。 同时,数字技术也深入到品牌运营的各个环节。比如通过分析款式、销售周期、季节变化等多维度数据,动态调整库存深度,优化库存结构。经营效率的整体提升也带来了品牌的新增长。然而,所有技术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回归wana try的品牌初心:提供一站式穿搭方案并通过技术赋能和社区运营解决穿搭烦恼,让每位女性都能轻松的买到好穿的衣服,在穿搭中探寻自我风格,闪耀日常生活。另一家具有技术基因的品牌是智能婴儿车品牌qborn。去年7月,其新品“白鹿”智能婴儿车登陆天猫平台。仅仅4个月后,它就在双11期间成功冲入天猫品类前十。 快速的增长得益于品牌的技术创新。比如qborn在2022年推出的婴儿车就搭载了智能芯片,让妈妈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掌握宝宝的位置信息,轻松实现“云遛娃”。随后,其又推出具有智能语音交互功能的安全座椅,灵感来自一个真实的育儿痛点:开车途中,父母很难回头操作传统座椅的调节按钮。于是工程师们开发出与车机打通的语音控制系统,驾驶座的父母只需说“打开座椅通风”,后排宝宝就能享受舒适温度。 “我们的创新能不能持续给消费者带来好的体验,这是我们内部迭代最大的动力,我们希望在科技创新和消费者体验中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qborn品牌负责人滕宇表示。 升级服务意识 一款夜光羽毛球拉开了申沃品牌的增长大幕。以高质价比的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款产品已经连续5年蝉联天猫销量第一,累计销售达50万筒。而在后续的经营中,申沃不仅关注产品的微升级和品类的拓展,更加关注店铺的服务。对于有品类但无品牌心智的赛道来说,打动消费者往往是一些服务的细节。 因此,申沃电商总监王振升提到:“你的退款率是15%,那我努力把它做到14%或者13%。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我们每个点都去抓,就能一点点地确保优势。” 目前,从天猫提供的数据看,申沃的服务体验高于同层商家,评分可以达到优秀级,也成为品牌持续抓住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同样重视消费者服务的还有bkz家纺。这家卷帘叶窗品牌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100%,跻身天猫类目前五,复购率达到35%。而在讲述品牌成长故事时,bkz家纺创始人宋道双坦言:“我们的方法可能比较笨。”这个“笨方法”,就是深刻理解和服务用户。 在bkz家纺,客服团队不仅是销售,更是24小时在线的需求采集员。他们记录着每一个客户的抱怨、每一条产品评价。这不仅让bkz家纺能够更好地响应用户的评价,也让品牌能快人一步发现市场机会。 2024年夏天的爆款就是证明。当时,团队通过用户反馈发现,办公人群对窗帘的需求已从单纯的遮光升级为“遮光+隔音+隔热”的综合解决方案。基于这一洞察,他们迅速推出加厚升级版卷帘,不仅大幅提升了遮光效果,更在隔热和降噪性能上实现了显著突破。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引爆市场,至今已累计销售3万单,成为品牌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大胆地进行模式创新、天生具备技术意识与数字化能力,更加紧密地贴近消费者,这些先天的基因,正推动一众千星商家走上新增长之路。
后天有效托举,潜力商家加速成长
虽然这些企业有着优秀的先天禀赋,已经在各自的赛道中有所建树,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增长环境,企业仍渴望获得更多的支持。滕宇就提到:“我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产品研发上,在品牌运营和销售环节相对薄弱。” 这种“长于产品、短于运营”的状态,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痛点,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补齐短板的战略伙伴,来实现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建设的跨越。 而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潜力商家往往也会遇到一个典型痛点,就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很难撬动资源以获得更大的流量开口,不断攀升的流量与展示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 识别到这些痛点,“天猫千星计划”为潜力商家提供了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的托举。“在经营上,千星小二和商家直线沟通,开放高阶数据权益,同时还会有天猫生态的优质服务商帮助商家做诊断,提供解决方案。”绮悦介绍到,“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商家苦于流量拓展,为此我们在大促节点及天猫宝藏新品牌、天猫U先等营销IP中为新锐品牌开辟专属绿色通道,全面支持新锐商家在天猫进一步跃升增长。” 许多商家已经在这种托举中实现增长的加速。比如周陟程提到:“千星计划提供的资源往往是新品牌、小商家、腰部以下商家根本不具备的。它给店铺的一些流量的口子,让消费者可以更快地看见你。”原本爱车者卖场预计在9月才能完成单月500万GMV的目标,但是在千星计划的助力下,这一目标在开店的次月,618大促期间就已经达成。 目前,千星计划还在持续升级中。 在不久前举办的“千星计划”第三季度直播发布会上,千星计划小二慷慷就提到,围绕场域拓展、圈层运营、经营提效、活动升级四大核心方向,千星计划还将深化升级策略,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潜力商家提供定制化支持。 场域拓展层面,千星计划会开拓更多营销场域和成交场域,开放给潜力商家,助力企业提升声量和销量;圈层运营层面,千星计划将针对品牌型商家和成交型商家展开针对性地运营,开放更具针对性的资源;经营提效层面,千星计划与淘宝教育合作,定制20多场线上线下课程,助力商家提升经营能力;活动升级方面,除了为商家提供更专业的双11战前指导,千星计划还将通过线下的千星大会的形式,为新锐品牌提供专场展示、交流的机会。 在过去的增长经验中,千星商家用平均30%+的增速给出了寻找增长确定性的答案:一方面,构建底层的竞争优势,用商业模式的重构、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对消费者的优质服务打造增长基因;另一方面,也唯有那些将内生基因优势与外生平台势能深度融合的企业,才能获得增长的加速度,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与增长的跃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