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职场中,变化似乎是唯一不变的法则。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全球化进程加速,所有这一切都让职场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并不仅仅影响到年轻一代的职场新人。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MBM2025级的新生数据,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130位新生中,平均年龄37.3岁,平均工作年限14.8年,94%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这是一群早已在各自领域站稳脚跟的成熟管理者。然而,他们的求学动机却充满“不安分”的因子:认知迭代、赛道转换、视野破圈、跨域协同……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性格特质。MBTI测试显示,J型人(偏好计划与秩序)占比72.1%,远超P型人(偏好灵活与变化)的27.9%;I人与E人的占比则不分伯仲。传统认知里,能折腾的E人和爱变化的P人才是职场主角,但在这里,“稳”型管理者反而在主动打破惯性。 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些成熟管理者变成“叛逆者”?为什么他们愿意走出舒适区,投身于学习和自我革新,重新定义自己的职业道路?
成熟管理者的职业困境 哈佛商学院教授亚瑟·C·布鲁克斯曾在研究中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几乎所有从事高技能型职业的人,在30多岁到5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间点,都会开始步入职业下行通道。更糟糕的是,一个人在事业巅峰期所取得的成就越高,在下行期的表现往往越差。 这一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大多数成熟管理者而言,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他们已经在各自的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步入中高层职位。他们也渐渐习惯了稳定的工作节奏和熟悉的管理框架。 然而,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技术创新的迭代、以及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时,许多人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这并非因为他们缺乏经验或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困境远比过去更为复杂,呈现出立体式的挑战: · 在市场层面,跨界竞争正在重塑商业格局,行业边界日益模糊,企业间的竞争形式变得更加复杂; · 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快速改写行业规则,迫使传统管理者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熟悉的操作模式; · 在管理层面,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与过去有所不同,这要求管理者必须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找到更具吸引力的管理策略; · 在个人层面,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使得一些管理者感到困惑,他们迫切需要系统性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经济活跃的区域,这些挑战则会被进一步放大。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产业的深度融合、资本的高速运作、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使得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更为复杂。 对于在这些区域工作的管理者而言,特殊的经济环境要求他们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和技能升级,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港中文(深圳)MBM2025级新生画像也间接印证了这一点:91%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半数来自已上市公司,平均拥有14.8年行业积淀的他们,带着求新求变的心态重返校园,只为在变革时代寻找新的突破。 数据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MBM2025级新生画像 从具体行业来看,26%的新生来自金融业,19%来自IT、通信、电子和互联网行业,12%来自生产、加工和先进制造业,9%来自房地产/建筑业等领域。而在岗位职能方面,22%的新生从事金融、财务、会计等职能,21%从事综合管理,11%从事项目管理,此外,还有不少学员从事技术研发、人事/行政等职能。 如此多元化的行业背景和岗位分布,恰恰反映了这些管理者面临的普遍痛点:无论在哪个行业和岗位,现实的商业环境都要求他们积极进行自我革新。 总之,面对层层叠加的压力,许多成熟管理者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焦虑似乎不可避免。不过,在亚瑟·C·布鲁克斯看来,通过终身学习、积极转型等做法来打破认知局限,他们完全可以让职业巅峰来得晚一些, 也让职业下行现象来得晚一些。
重启人生的“秘密武器” 为了应对职业困境,许多管理者都在寻求能够提升自我、拓展视野、突破职业瓶颈的解决方案。而其中,重返校园,尤其是进行商管教育的深造,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对于成熟管理者来说,商管教育能够提供的最大帮助之一,是帮助他们系统化地整理和提升已拥有的经验,实现职业的进阶突破。 当一位职业经理人在职场奋斗了15年甚至20年后,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往往缺乏对这些经验的系统化梳理。商管教育不仅能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积累的经验,还能提供更新的管理工具、更加前瞻的行业视野,并帮助他们理解在跨领域合作中如何找到契合点。 通过这样的教育体系,他们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管理认知能力,拓展自己的宏观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整体格局。 当然,传统商学院的与时俱进也必不可少。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很多商管教育项目都在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以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全球化视野,着力培养学员的国际化思维,使他们能够应对全球化市场和跨文化的管理挑战。这种变化正是响应当今职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针对那些已有一定职业经验但渴望继续突破的管理者。 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MBM项目的“金融+管理+产业”复合课程体系,将“让创业者更懂管理,让资本更懂产业”的课程主旨,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跨学科的教育,学员能够在管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战略思维,培养跨领域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在课程中,创新创业管理、投资管理、综合管理三大核心模块,将特别帮助成熟管理者在面对新兴行业时,增强创新能力和战略决策水平。 更重要的是,这种系统化的教育和实战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管理者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开创出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 从港中文(深圳)MBM历年毕业生的情况来看,95%的毕业生表示,就读MBM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6%的毕业生实现了职业发展的重大突破。此外,一些MBM毕业生提到,通过系统学习,他们不仅构建了金融思维和知识体系,还结合产业视角,在职场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顺利进入更高的管理层级,实现了职业赛道的升级。 因此,对于这些已经在各自领域积累了经验的管理者来说,商管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再深造,更是对思维方式的提升、战略眼光的开阔以及管理能力的全面增强。通过系统学习,他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和行业,不断迎接新的职业挑战和发展机遇。 在如今这个变革的时代,真正的职场“叛逆者”并非盲目反叛,而是在持续学习和自我突破中,不断适应和引领行业的变化。对于成熟的管理者而言,打破原有的局限、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不仅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挑战,更是为了在未来的职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