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艾略特(T.S. Eliot)曾写道:“所谓活着,是对他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中,若我们能够真诚地看见、倾听、认可彼此,并表达我们对彼此的需要和重视,我们所做的将不仅仅是促进连结,我们还将能重新点燃那种相互依存的感觉,让我们的职场,以及其中每一个人,都重新焕发生机。
在过去的40多年中,“重要感”(mattering)一词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因被他人重视、意识到自己能创造价值,而产生自己对身边人非常重要的感觉。
“重要感”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当人们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很重要时,就会积极进取。“重要感”能提升自尊(“我有价值”)和自我效能(“我有能力”),并增强动力、幸福感和绩效表现。认为自己重要的员工,通常会有更高的满意度,更有可能获得晋升,也更不容易离职——对组织而言,意识到这点极其重要。一项调查了7900个事业单位的研究发现,员工若能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那么所在团队的客户满意度、生产力和盈利能力都会更高。 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过是“归属感”(belonging),之前早就听过了,那你可能忽略了二者的关键区别。归属感是指,感觉自己受到整个团队的欢迎与接纳,而“重要感”则是指觉得自己对团队中的个体成员都很“重要”。较之归属感,“重要感”甚至是一种更根本的需求。 如今的调查显示,30%的人觉得自己在工作中被忽视,65%的人感到自己不受重视,接近82%的员工感到孤独。目前困扰领导者的诸多职场挑战——例如,员工参与度跌至十年来的最低点;人们要求尊严和公平;罢工行为增多;员工心理健康日益恶化;以及几年前兴起的“安静离职”和“大辞职潮”,都与日益严重的“重要感”缺失有关。 “重要感”无关薪酬、政策或福利。过去几十年,我和团队深入研究了“重要感”如何培养,并与数百家企业以及公共部门的团队建立合作(包括万豪国际、达美航空和美国陆军),最终发现,培养“重要感”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日常的人际互动。 不过,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通过人际互动打造一种“重要感”文化,并不能替代支付基本工资、安排稳定的工作时间,以及提供基本的医疗照护这些企业责任。但是,如果没有体验过个人化的互动方式,人们往往又无法真正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在日常互动中真正看见和倾听团队的成员。他们还必须时不时地肯定员工的重要性。最后,高层领导需要将这些技能扩展到组织层面,使“重要感”成为企业的一项文化规范。这些行为可能看起来像是常识,但是在充斥着简短线上交流、对软技能不屑一顾的当下,它们早已不再常见,因此非常值得重新学习。
看见他人,倾听他人
培养“重要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真正注意员工。这种“注意”需要两种技能:看见员工,即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关注他们生活、工作中的细节,以及境遇的起伏;倾听员工,即对他们言语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现出真正的兴趣,并在有心理安全感的前提下,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观点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自在地畅所欲言。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腾出时间和空间。我们都很忙,却也值得抽出时间,去认真观察他人。一项2014年的研究对比了每周与领导互动不超过一小时的员工,与超过六小时的员工。结果表明,相较于互动时间较少的员工,与上级互动时间更长的员工表现得更有动力、更加创新,参与度也高出了30%。 做到全神贯注。研究表明,我们的注意力在过去十年间有所下降。当我们没有全神贯注地互动,互动就变成了一项事务性工作而非一种关系的建立:我们在电话里感谢送货员,却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们快速过了一遍会议议程,却从不停下询问在座各位的真实感受;我们传达反馈,却不曾考虑团队成员的观点。 重新展示你对他人的关注。首先,问一些更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展开对话时,往往会说“你好吗?”或“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这些程式化的问候并不能让我们深入了解员工。因此,你需要提出清晰、开放和探索性的问题。 记下你从这些交流中得知的内容,以便后续跟进。我曾与一位配送中心的经理合作,她领导的团队人员众多,这让她很难跟进所有细节。于是,在每周五下午,她都会记录下该周她注意到的每位团队成员的一个细节——诸如对即将到来的会议感到紧张、在某项任务上的挣扎,或是孩子新学了一种体育运动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到了下周一,她会翻看自己的笔记,并与每位成员进行三分钟的简短谈话,开场白是“我记得上周……”接着询问或谈论某件具体的事。相较于配送中心的其他团队,她的团队始终展现出更高的员工投入度。 倾听言语内外的完整意义。当他人向你分享观点时,请对他们的所说所感表现出真正的兴趣。长期以来,“积极倾听”被冠以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方式,但在领导情境中,我经常看到“积极倾听”被简化为一些机械性的建议,例如保持沉默、点头以及进行眼神交流等。然而,身体动作所展示出的倾听,未必能带来心理上被听到的感觉。相反,你需要参与对话,以引出对方的真实观点。 回应时要富有同情心。你越仔细地观察和倾听一个人,就越有可能了解到他或她的困境——焦虑、压力和挑战。最重要的是带着同情心回应。这种做法似乎理所当然,但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忽视或合理化他人的困境,会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这样”“这个行业本来就是这样”“现在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工作”。虽然这些话确实反映现实,但无法让员工感受到被看见和被理解。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回应可以缓解人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降低血压,增强信任感。当员工置身于富有同情心的企业文化时,会增强对组织的情感投入,提高生产力、工作质量和参与度。 后续行动。你在谈话之后采取的行动也很重要。例如,一项针对银行员工倾听行为的研究表明,员工是否有被听见的感觉,不仅取决于倾听者在谈话过程中的反应,还取决于谈话之外,以及在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里发生的事情。采取行动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从跟进你听到的意见,到对业务做出具体改变等等。
认可员工,让他们感到不可或缺
一旦你彻底地看见员工并听到了他们的声音,就可以通过指出员工产生的独特影响,肯定他们的价值。认可他人不是简单地感谢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是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你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员工意识到人们对他们的依赖,抑或是他们工作的不可或缺,从而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人们从与他人的比较中感知自己的独特性。在1977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中,心理学家告诉参与者,他们将收到一份性格测试的反馈意见。每位参与者都被私下给予了相同的分数,但其中半数人还获得了一个“差值分”,指出他们的测试结果相对于同侪的独特程度。最终,相较于没获知“差值分”的人,那些被告知自己独特性的参与者,表现出了更高的满意度和更积极的自我认知。 为了肯定员工的重要性,可以考虑从他们的优势、目标、视角和智慧切入。优势指的是人们喜欢做,并且擅长做的事情;目标是一个人想在世界上做出的贡献;视角是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智慧是他们从生活中学到的东西。通过指出这些天赋,展示它们的影响,并予以培养,你可以帮助员工收获“重要感”。 讲述与重要性有关的故事。我们的工作会产生哪些后续影响,自己往往很难想象,那些与最终用户或客户有几步距离的角色,更是如此。要提醒员工他们的确产生了影响力,办法之一就是收集和分享真实、具体的个人故事。 组织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的研究表明,仅仅是听到一个关于自己的工作如何使他人受益的真实故事,就可以将工作动力提高400%以上。因此,你可以确立一个收集“重要感”故事的流程,并定期分享这些故事,无论它们是来自客户、用户,还是来自同行、同事。 让员工知道自己不可或缺。要让员工有被需要的感觉,一种方式是向他们指出即便是手头上的小任务,也对大目标至关重要。 据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曾经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位清洁工提问:“你在这里的工作是什么?”清洁工回答:“我在帮助人类登上月球。”这个故事可能是杜撰的,即便如此,这依然能体现出NASA有意向所有参与登月任务的人(包括分散各地的约30万名合同工)展示,他们的工作对实现最终目标有多重要。
培养“重要感”需要拓展技能
最近,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品销售公司之一,请我协助优化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虽然该公司的高管能熟练背诵他们为种种任务(如店面陈列)设置的能力要求、培训系统和评价框架,但当我问及主管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来确保员工知道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时,这些高管都答不上来。 要在整个组织中推广本文所描述的日常人际互动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在全球不同文化中都实现了公司及其员工的转变),需要我们像锻炼其他的工作能力一样,投入充分的关注。这一过程需要四个步骤。 设定正确的意图并激发动力。当我们开始考虑在组织中重视“重要感”时,很容易将员工视为实现生产力、利润、成功等目的的手段。但当员工成为造就成功的零件时,他们在我们眼中就不再是活生生的人了。真正能营造“重要感”的领导者,会将人视为有价值的目的本身,视员工为拥有生动、复杂和重要生活的人。 当你在整个组织中培养“重要感”时,务必记得,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有多重要,会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降低流动率和减少倦怠感,但你不应将“重要感”作为实现这些的手段。你之所以重视“重要感”,是因为告诉别人他们很重要可以满足人类对尊严的基本渴望,以及人类对被看见、倾听和重视的根本需求。这种区别看起来可能很微妙,但理解和内化它应该是这个过程的根本,只有这样,你的努力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不是招致员工的冷嘲热讽。 设定正确的意图后,你需要打造一个情感锚点来激发动力。如果你没有让员工切身感受到“重要感”能给生活带来多大不同,他们就不太可能接受这个想法,而会将其视为另一种形式主义的倡议。在实践中,我与一组领导者进行的第一个练习,就是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你什么时候最能感到自己对他人很重要?感觉如何?那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那个人用了什么方法?(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重要感’工具包”)。由此产生的对话具有强大威力,领导者会备受启发,认为培养他人的“重要感”很有价值,并认识到这样做需要学习相应的技能。
开发并练习相关技能。这一过程的关键,是确定必要的技能并建立相应的练习要求。你所选择的技能应确保员工能因此感到被注意、被认可、被需要,同时也必须适合你的组织。思考一下,本文描述的哪些能力是领导者最需要发展的。最终,你的组织可以形成一份“领导力行为清单”,用以明确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表现,或者编写一本更全面的指南,系统阐述公司在培养员工“被重视”方面的理念与方法。 衡量“重要感”。如果没有衡量和问责机制,就不会有切实的技能改进。不过,在评估领导者在关注、认可和需要他人的能力时,我们面临着一个挑战,人们往往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努力。以下,我将推荐两种方法,帮助组织和领导者更准确地了解精进方向: → 自我评估。我建议至少每季度在团队中开展一次自评,这样才有机会进行同伴辅导(参见“‘重要感’工具包”中的“给领导的‘重要感’自我评估”)。 → 团队评估。然而,自我评估还不够,因为即使面对具体、事实性的问题,我们也往往宽于待己。基于相同的行为,你还应要求团队对他们的领导进行评分(例如,“我会记得并询问他人工作和生活的细节”变成“我的领导会记得并询问他人工作和生活的细节”)。 优化环境。坦率地说,许多组织本身会让领导者很难去培养员工的“被重视感”。在一个对每一分钟都严格监控的配送中心,领导几乎不可能抽出时间去表达关心。即便在一些有条件表达欣赏的组织中,这种行为往往也只是偶发的——因为组织并没有明确要求。 正式或非正式的奖励机制对人类行为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如果我们认可、鼓励和提倡关心员工的行为,我们就会得到更多关心员工的领导。组织要打造“重要感”文化,在奖励和提拔领导者时,判断依据就不再是领导让员工完成的任务数量,而应开始关注领导“让员工感觉如何”。不要奖励和提拔薄待他人的高绩效人员。要奖励、培养和提拔的,是那些绩效良好,同时在评估中能给予他人尊重、包容认可和尊严的领导者。 诗人艾略特(T.S. Eliot)曾写道:“所谓活着,是对他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中,若我们能够真诚地看见、倾听、认可彼此,并表达我们对彼此的需要和重视,我们所做的将不仅仅是促进连结,我们还将能重新点燃那种相互依存的感觉,让我们的职场,以及其中每一个人,都重新焕发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