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领导策略
管理的艺术等同于领导艺术

[点击数:1000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09日]
    人类自从形成社会群体(氏族、部落、族群意义相近)就有了管理。人类因个性而存在,也因共性而群居;人们离不开自我的私立,也离不开群体的互融——共同劳动,相互利用,相互珍惜;有了劳动就有所成果,有了成果就有成果的保护,人类也就想尽了各式各样的办法来管理我们的成果。

  管,自然是竹制的锁门的工具,为“官”所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由此“掌管”出,掌管的人也就有了权力。

  锁,就是很好的工具。管是竹制的,锁是铁制的,应晚于管。有锁必须得有钥。【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高祖出征,何每居守管钥。”由此可知,钥本与管同义而后于管。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要牢牢地掌握开锁的工具,仿佛这工具就是至上的权力。这些工具为人所用还有所不足,更重点的是在于“理”。

  理,就是维护,怎样分配使用劳动成果,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使整个系统更趋于完善起来。所以,我想,人类自古以来就没有离开过钥匙、锁具,这也可以看出人之本性“私心”、“私欲”、“戒心”等。就看现在的电子防盗门一般,看管的手段是“高科技手段”。

  人类住在一个被称为“家”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却不如“鸟窝”。就如小鸟离开了自己的窝,住进了人类特制的“鸟笼”,美丽的、高大的、繁华的。人们紧紧地把心灵禁锢、封锁起来,把自己锁在高楼大厦那密不透风、铜墙铁壁的房子里。从这一点出发来理解人性,到底是人类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呢?

  你瞧,有些农家,或许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养一条狗“以掌其管”。所以,之于管理者而言,原始的定义也不过是“看家狗”、“门卫”、“保安”之类云云,如此而已。当然,各行各的职责,我根本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特此申明。

  然而,现在的管与理的引申,已经幻化得千奇百态。现在的管理之于国家、民族,之于企业、公司,之于家庭、组织等,无不与管理的艺术性相连。对于自我,为自我管理;对于群体,为群体管理。由此细分,无穷无尽。

  管理,哲学范畴之内的艺术话题,具有非常激烈的争议性、延伸性。

  什么是艺术?我想,艺术有自然艺术与人为的艺术。管理的艺术是人为的艺术,他也有着自然的属性,更有着人为的属性。大自然的艺术虽为最神圣的艺术,但人类也时刻在模仿着大自然的艺术。管理之于大自然,只是一个小儿科。既为艺术的东西,那么必须是唯美的东西,只在于渗透着些许自然艺术成分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优秀的管理,那就是一个唯美的艺术。

  管理艺术一般可以等同于领导艺术。有领导就有被领导者,那么就可分为,上级,或称为“主人”的;平级,或称为同事的;下级,或称为“奴隶”、“打工”的。当然,这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与原则”的。现代社会不能以古论今,也不能以今返古。所以,管理者同理,有管理者的管理者,称为老板之类的;也有被管理者的,称之为打工仔之类的。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处在和谐的状态、唯美的状态、快乐的状态,这就要求管理者、领导者认真地研究“管理的艺术”。

  我认为,管理与压迫、剥削、贪污、受贿……等等紧紧相连。这是自古以来的管理现象。不过,现今的管理虽然抛弃不了古人管理性质的延续,但更提倡的是“人性化管理”。或许,现今的管理又有一部分在延续着古人尝试创新或是崇高理想的延续?不得而知了。反正管理的理念自古而今是相通的。那个人性化管理的定义如何?我不能绝对化。

  但我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我认为人性化管理大概可理解为:互相尊重的,相互平等的;互相友爱的,相互民主的;互相帮助的,相互督促的;互相理解的,相互学习的;互相切磋的,相互竞争的……如此之于生活,之于群体,之于社会的种种之管理。她体现的是分工与合作,主导与支配,调配与授权,决策与目标,规划与细节……等等之于管理。

  管理者有管理者的用人之道,管理者也有管理者的处世哲学。我认为,管理者的用人之道,必要用贤德之人,勤劳刻苦之人。其实,每一个管理者对上,有上策;对下,有下策;处世哲学而言,中间的管理者可谓脚跨两只船,也真不好对付。在我看来,当今的管理缺陷在于:管理者的“吹拍”艺术,对上捧得高高的,对下踩得扁扁的。上面的心浮气傲,下面的怨声载道,这并不附合管理的艺术美。

  用人之道,其实就是识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人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千里马的问题是容易解决的,最主要的是:是不是有这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呢?由此,管理者就要有敏锐的眼光,果断的判断。管理者必须得明白什么样的材是人才,什么样的人是需要的人才,因人而异,因材调配,使每一个岗位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谐和与完美,更能达到高效率的劳动运作。这些都可以从古代用人之道的典型中看出来。

  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由此可以看出,王者有为王者的胸怀与气度,不拘小节。因为,人非圣贤,怎能完美?即使被尊为圣人,也是有很多毛病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避人之短,用人之长,这就要有“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己的缺点”的勇气,认可别人,检讨自我。所以,如果能将他人的优点聚集在一块,把他们分配在适合的岗位之中,这样的团队是最有凝聚力,最有力量的。权权的合理下放,在于重视对方,尊重对方的才能,而做为最高领导者只要把这些授权的人管理好就行了,这也正是刘邦“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

  刘备识人,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如果刘备没有这份虚心,没有这份大志,没有这份坚持,诸葛孔明或许在三国就不明了吧?我看他得再抬胎历世?他的独首茅房是假,识天下大势是真,只缺少一个贵人相助。我想,人一辈子里大概总有一些贵人在予以援助你,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相助。诸葛氏忠心耿耿为刘备打江山,为扶不起的阿斗打江山,正是因为被这份“知心”,这份“知己”,这份“知音”的情怀所感动着。有了“高山流水韵”的情义怎能不上刀山下火海呢?人杰可用,人雄更可用,要用之有道,取道道可取之处。能管理最优秀的人才,自己不也煅造成一个更优秀的管理天才了么!

  李世民识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向来以进谏著称,一个人如果对你反反复复地挑毛病,这在人本性上是不容许的;人向来以虚荣满足为乐,魏征却直言不讳。无论是从政治因素的压力,还是从经济因素等,都可以说明李世民的心胸“隐忍”,如有深痛也能深深地埋在心底,是一种特“狠”的表现。如果没有痛,那也更说明了他的心胸包容性,如“卧薪尝胆”般,大志不灭,忍一忍,海阔天空。再说了,正是因为他能容忍,才能听到很多真实的声音,学到更多真实的东西,“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大唐盛世,正因为他因人善用,重用人才,有“佛主大肚”的胸怀,不以小人之心度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大禹谟》。王守仁曰: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等等,等等。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不耻下问的精神,需要一种境界,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这种境界,您修炼好了么?成功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

  否则,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是管理者又怎么样?你是什么东西?凭什么?你算老几?你有什么了不起?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是人吗?你自己都不会,想忽悠我?没门滴……

  作为管理者,与民同乐,平起平座,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在别人眼中落得个尘埃细土的下场。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 如何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 下一篇: 员工管理之惩罚的艺术性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