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咨询时间久了,就会对各行各业、各种老板的心态了解的更多,看的越多也就越能理解,“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命运,格局决定命运”这三句话的内涵了,以前看这三句话,仅仅当作警世名言去看,现在却深深的被这三句烂大街的话所折服,因为三句话道出了大部分企业失败的根源,都说老板是企业的希望,但在我看来同样也是企业的天花板,没有哪位老板会希望自己的品牌不值钱,但恰恰是这没有人愿意接受的状态,却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品牌本可以更值钱的,却往往止步于老板的眼界、格局和思维,嘴上的不服气也只能逞一时之快,但现实的残酷却只能让老板们在角落里唏嘘短叹自我疗伤了。
品牌是什么?看得懂的人视如黄金,看不懂的人视作粪土,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那里,会显现不同的价值,更会实现不同的奇迹和可能,品牌就是如此,你重视它,它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反哺你,你忽视它,它依然在那里,但却和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对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来说,品牌的思维刚刚起步,品牌理论亟待充实,在众多的中小企业里,有的人因意识超前而屹立不倒,而相反的是,有些人永远在看不起看不上的节奏里,被后来者摔在了沙滩上。
笔者创立风向标品牌策划机构,塑造独创的空位营销理论,就是为了更多、更好的服务中国的中小微企业,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从赚微薄的加工费向赚高额的品牌附加值转型,从最初的产品思维向文化、品牌思维升级,因为在笔者看来,有太多企业的品牌,本可以更值钱的,就是因为缺少清晰的运营路径和巧妙的品牌策略,而损失了成就大品牌的机会。
通过分析接触过的众多中小企业老板的思维,笔者把他们对品牌认知的程度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商标思维
在这个层次,你问一些老板,你有品牌么?他们会说我当然有品牌,但仔细了解之后,你才发现,它拥有的仅仅是一个标志、名称或者更专业一点的是拥有了一个注册的商标罢了,品牌源于一个标示,却不止步于这个标示,拥有了一个国家认可的、法律保护的商标,仅仅是你开始拥有品牌的第一步,也是最初级的一步,但有很多老板仅仅走到了这一步,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去年在昆山会议中表示,截至2016年,中国商标累计申请量2105万件;累计注册量1384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1177万件,如此多的商标,你的商标在没有形成品牌之前,究竟能值几个钱呢?这样的品牌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需求鼎盛的情况下还能有点效力,但随着商标数量的增加,仅单靠商标,是不能带动附加值产生的,商标是起步,不是终点。
2、 形象思维
在拥有了商标的基础上,很多老板的思维,开始逐渐向品牌形象化思维升级,以前仅仅重视商标名称,却没有注重从logo到各种宣传形象的品牌化,最终导致的是品牌形象停滞不前,走到了形象思维阶段,老板们开始注重包装品牌了,设计标志,设计vi识别系统,就成了这个阶段最火热的事情,但有一套标准化的形象,是建立品牌的重要元素之一,但同样不是全部,当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互相模仿打造品牌形象的时候,品牌形象的初期优势就已经荡然无存了,因此,刻舟求剑的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不进则退,现在的竞争环境已经比十几年前的市场高出了几个层级,不快速升级,就会被逐渐淘汰。而这个升级,绝非仅仅靠品牌形象设计的升级就可以做到的。
3、 广告思维
广告思维在中国可以说是最通行的品牌创建思维了,在笔者看来,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广告战的确是中国品牌创建的主要策略之一,重金砸央视的确也创造出了像秦池、步步高等著名品牌的奇迹,虽然其中大部分已经不复昨日的光辉,但在当时的确是梦工厂一般的神话,往事不堪回首,假如市场的各个元素都不变,广告战可能会称霸到现在,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媒体的形式变了,传播的碎片化让媒体很难再实现以前一炮而红的推广效果,越来越细分化的人群,越来越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不得不直视传播形式的创新,广告战思维必须升级到符合现在受众的策略上去,找到恰当的品牌触点,才能让品牌通过恰当的策略实现更高的价值。即使广告思维在中国盛行了多年,但在笔者看来,它也还仅仅是小部分企业老板的菜,大部分中小企业从来没有过科学的推广思维和策略,做不做广告依然还是看心情,依然还是跟风的行为居多,假如在这个思维层次停滞不前,你的企业将不复存在。
三种思维,三个阶段,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应时代的脚步,笔者从未感觉哪个思维会被完全的淘汰和抛弃,只是认为它绽放价值的位置、时机、方式方法要根据天时地利的变化而变化罢了,企业让品牌更值钱,就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后面充分认识到一个迎面而来的新品牌阶段:品牌营销系统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不再是单点突破,这个阶段是真正的品牌时代,再像以前一样单靠某一单一策略实现整体升级的可能性已经不在了,这个时代的竞争讲求的是体系和战略的竞争,推广传播、促销公关等都仅仅是战略核心指导下的战术行为罢了,没有战略的准确定位,没有文化的核心价值,没有顶层设计的清晰谋划,没有顶层爆品的核心带动,仅仅靠一个商标、一套形象、一段广告,是无法实现品牌整体市场突围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新阶段的新状态和和新游戏规则才能活下去,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所处的位置,才能实现系统化解决和升级。
丁家永:趣谈品牌的价值
在当今商业社会中,品牌好比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消费者感到迷惑、担忧和怀疑时,使他们安心的一种依靠。一旦消费者做出选择某一个品牌的决定并持续地购买这一品牌,并把它推荐给自己的朋友,就会对品牌非常忠诚。消费者对喜爱的品牌情有独钟,甚至超过那些拥有更好特性与更低价格的产品。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不是一日形成的,它们之间的成长一般都有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费者只能对品牌其功能有所了解,能区别于其它产品,很少可用来与直接竞争对手区别,此时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获得消费者消费支出的份额。
第二阶段消费者意识到品牌开始与它所代表的产品和服务分离,广告变成了一种强大力量,象征性意义出现。围绕品牌,产品种类开始延伸,消费者为了地位、价值和身份购买品牌。消费者变得更加易变和对品牌缺乏忠诚。品牌成为公司有价值的资产。此时的营销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吸引消费者对商品留意的份额。
第三阶段消费者体验到自我与品牌的关系,且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品牌成为公司提供一种实现其国际化的理想的手段。今天品牌开始演变,并被信息、娱乐、经验、形象和感情的混合物加强。此时的营销目标是尽可能多地获取消费者的生活甚至他们精神的份额。经历了这三个时期,品牌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比如今天当你踏进沃尔玛或家乐福超级市场时,迎面而来的是大约16000平方米的产品选择空间。你面对如此巨大的选择范围的第一个挑战,是找到你需要的那个产品的种类所在的区域。尽管你知道那片区域所在的大致位置,但是在没有找到之前,你很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逛了20到30分钟。有时你发现了你要找的产品区域又没有留意地走开去寻找别的商品,突然,你可能意识到你想不起来刚找到的地方在哪儿了。当你在购物时,它们并没有从商店里移走,可事实上,就像被移走了一样,你怎么也找不到了。好一阵工夫后,终于,啊哈!找到了——现在有趣的事开始发生了。正是品牌或由于商家打造的品牌力量抓住了你全部的意识和你的钱包,就像一块吸水海绵似的,吸空你手中的钱。
为什么消费者会从众多的商品选择中做出如此决定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们要买他们知道和信任的品牌。特别是当可选择的产品的价格相差不多时,消费者一定会买他们最熟悉和令人舒服的品牌。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说,品牌就是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在长时期内始终可以信任的商品价值或可信的承诺。这种承诺的可信性是由消费者多次购买的经历而建立起来的。同时品牌要有一个与之有关人们熟悉的标志作为它的特定图像。品牌体现了产品的形象,从概念到实施决定你的营销策略,当你看见这个标志时(如耐克标志),你就会想起品牌和它所包含的全部价值和承诺。
当你走进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时,你所购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由许多金属和塑料零件装配而成的组合物,同样你去某一家特定销售公司购物,大多是出于对某一品牌的联想。每个品牌都有他们各自的特性、形象和一系列使你向往的联想。同时人们购买产品也会受到别人的看法和评价的影响。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日常消费品,一流的品牌应是一个好的产品、服务、人或地方,是购买者或使用者获得相关的或独特的最能满足他们的价值需求,而且它能面对竞争者仍能继续保持这些附加价值。
构成品牌价值有许多因素,但从品牌营销实践来看主要有六大要素,它们是:
(一)最强劲的品牌超越了它所代表的产品本身——品牌界定了产品。例如舒洁、Post-it.Jell-O、施乐、邦迪(Dand-Aid),等等。
(二)品牌越强劲,商家和顾客之间的情感纽带越牢固。记住:名称和亲密程度存在着区别。裹在别具一格的蓝色的盒子里的丝绸小礼物是特别的,拥抱对你的孩子来说意味着爱抚。
(三)品牌跨越它自身固有的界限。例如Tommy Hilfiger的男性服装早已跨出了它最初的市场,星巴克(Starbucks)远不止销售咖啡,也早已跨越了它最初兴起的市场。
(四)经营品牌的挑战性来自于对保持品牌信任承诺的艰难。例如当Perrier世界闻名的纯净水被揭发含有苯时,Perrier丧失了信任承诺因素。而Tylenol巧妙地处理了信任承诺削弱问题并首创了防损型包装,从而保持了它的信任承诺。
(五)强势品牌必须具有超越时间和地点的可预言性和连续性。例如A Ritz—Carlton旅馆始终具有良好的服务——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全世界麦当劳的汉堡包和连锁店都相同。
(六)品牌持有者必须警惕异想天开。例如当别人控制商店或品牌时,连续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可口可乐每时每刻都在全世界范围内紧密监视着其品牌使用情况。
市场变化表明:消费者关注品牌,他们大量的金钱为他们所钟爱的品牌投票,品牌以独特的方式区别于其它竞争者,从而确定它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当一个品牌超越了语言与文化的障碍为全球的消费者所接受时,其价值一定非凡,是任何对手无法阻挡的。这也正是当今最有效力的品牌营销战略——不战而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