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商务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信用交易和相关的信用服务领域。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现就加强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是商务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有效整治违规失信,改善市场环境,扩大社会消费;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促进信用交易,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效促进商务部门职能转变,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建立了信用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开通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系统”,组织商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会同中宣部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教育活动,开通了中国反商业欺诈网。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内外贸各行业领域加强制度建设,严厉打击违规失信和商业欺诈行为,倡导诚信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商务信用建设。但是,必须看到,当前各种违规失信现象仍比较严重,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远未完善,信用建设的滞后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商务领域信用建设亟待加强。 二、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推进商务领域信用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商务领域信用分类监管法律法规,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用信息系统和互联共享机制,推动企业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诚信经营意识,促进信用交易,满足商务活动的信用需求,规范信用服务业,组织各类社会主体参与信用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通过以上措施,使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规失信行为明显减少,市场秩序和贸易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交易成本明显降低。 推进商务领域信用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引导推动,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注重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二)诚信宣传教育和信用制度建设并重。褒扬鼓励诚实守信与惩戒违规失信相结合。 (三)注重应用,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服务。 三、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商务信用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商务领域信用建设的要求,逐步完善商务信用分类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在行政审批、资质认定、行业管理、政策支持等相关工作中比对和核查企业信用信息,建立褒扬守信机制。对信用记录不良、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并以适当方式公开曝光。 (二)完善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要求,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的过程中,结合电子政务的发展,准确记录市场主体获得行政许可或经营资质、违法违规处理情况和其他能够反应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在实现全国商务系统信用信息资源整合的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实现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三)推动信用销售健康发展,扩大贸易融资。要鼓励企业与商业银行、信用担保公司、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发展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方式进行的信用销售。要完善信用销售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分担机制,支持企业购买信用保险和使用第三方提供的专业化信用服务产品;引导企业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控制度;开展区域性、行业性或会员制的信用交易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试点,实现企业应收帐款等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 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用好中央财政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担保机构为商贸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商业银行创新贸易融资方式,发展仓单、保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供应链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