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
几次失败的经历并没有改变梁稳根继续创业的梦想。
通过分析,梁稳根决定开发当时市场上一种很缺乏的有色金属焊料。1986年,梁稳根等4人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6万元钱,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在一个地下室里,他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实业报国之路。期间,他们通过100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他们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问世。梁稳根把它寄给辽宁一个工厂,可不久,梁稳根便收到了第一批退货——105铜基焊料的质量不过关。
为确保来之不易的创业结出成果,梁稳根回到母校,请恩师翟登科教授来现场指导。1986年9月,他们终于掘到了第一桶金,收到了第一笔货款——8000元。梁稳根等人欣喜若狂,热泪盈眶,紧紧地抱成一团。
初次告捷,梁稳根没有就此止步。这时候的他开始思索如何走出去。他注意到当时国家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带来的无限商机——“基础建设我们虽然不懂,但基建行业的设备我们还是懂的。”梁稳根毅然决定冲入这个向来只有国有企业敢做的行业——重工制造领域。1989年,梁稳根和伙伴们创建的小厂即实现收入突破1000万元。
1993年对于梁稳根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他不仅将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涟源的材料基地改造为“三一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并将总部搬到了湖南省会长沙。随着市场的扩展,梁稳根又开始研制混凝土输送泵等工程建筑机械产品,并将行业里的著名专家请到公司任职或担任顾问。而这个领域面对的将是海外企业的竞争,梁稳根感慨地说:“我们要学习外企在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及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方面的长处,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看到海外企业的弱点,我们只有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扩充自己,才能取得胜利。”当年,三一产值超过亿元大关。这一年是梁稳根个人创业史上的奠基之年,也是今天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奠基之年。
事实证明着他的抉择,从1993年到2003年,三一飞速发展,10年间跃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2003年,梁稳根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三一泵
矢志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三一重工,主要业务为高新实用技术工程建设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多年来,梁稳根率领的三一重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为中国工程机械赢得了国际声誉。
能够把混凝土源源不断送上摩天大楼工地的混凝土泵最早出现在国外,但是混凝土泵输送高度世界纪录却是由三一创造并保持的。2002年9月,在香港国际金融大楼施工现场,三一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送上了406米的施工面,比原来由国外老牌企业创造的308米的世界纪录提高了将近100米!2003年9月,在举世瞩目的三峡三期工程工地上,三一新一代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试打成功,使输送三级配混凝土成为现实,填补了国内外工程机械领域的又一项空白。
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施工现场、京珠高速公路、阿联酋迪拜塔等国内外大型工程中都可以看见三一产品的身影。1998年4月,三一拖泵在深圳赛格广场创当时钢框结构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纪录,赢得了“中国泵王”的美誉。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两把利刃,凭借产品性价比上的绝对优势,系统、规范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三一重工迅速抢滩国际市场。迄今为止,公司出口业务已经拓展到土耳其、台湾、澳门、东欧、非洲、东南亚、南亚、中东、俄罗斯、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三一的出口业务蒸蒸日上,不仅树立了中国民族工业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绳索情结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茅塘的山水给了梁稳根创业时的大智大勇,也给了他对母亲,对社会的仁爱和慈善。童年时,母亲曾给了他这样一段回忆:“记得还是在我年少的时候,也正当我妈妈体弱的时候,妈妈和我经常一起到井里去抬水。抬水时,妈妈总是把水桶的绳索靠在她那一边,她总是让我抬得很轻很轻。”这条扁担上的绳索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为他今后的坚忍不拔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子爱利亲谓之孝,万德孝为先。”他对社会感恩也是从对父母的仁孝开始。梁稳根曾说过:“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事业,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爱的无限感恩,才有了他后来产业报国的远大抱负,才有了他不计得失的企业家胸怀,才有了他在创造财富之后回馈社会的毅然决心。
搜狐网的一项企业慈善公益调查表明,国内登记在册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5%以上的企业从未参与过捐赠。然而截至2004年,三一已累计安排了下岗职工3000余人再就业;在10多所院校设立了奖学助学基金;在家乡捐资500万元成立三一柳元道童教育发展基金会,并向全国第五届城运会赞助800万元……
回报社会有多种方式,责任感的表达更是多种多样。梁稳根深知: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可能进口一个现代化。对三一人而言,这种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更应体现在用自己卓尔不群的产品品质回报社会。
先哲曾说: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了50岁,从过去人生所经历的种种过程,也慢慢领悟了上天所赋予的使命。而对于即将步入天命之年的梁稳根来说,50岁,或许他被赋予的使命还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