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团队建设
团队动力,需要突破“就事论事”

[作者:孔庆奇    点击数:327    更新时间:2011年07月19日]

     就做单件事情而言,需要就事论事,才能把事情理清楚,做完整。但就团队发展来讲,若坚持此道,每个人都是在坚持自己的一块事,各自为政,那么团队的整体动力就很难形成,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目前,诸多管理者是由技术者起家。然而当技术跃升为管理者后,自然不能在同一层面上思考和处理问题了。所以其个体阶段“就事论事”的“光荣传统”应该扬弃,在坚持的基础上应该积极突破。如果管理者不思“进取”,仍坚持“就事论事”的思维习惯,只会培养出一批“老实”的干活人,也会给团队带来不利影响,以下是三种典型的状况。

  1.培养出的部属“本位主义”强,爱认“死理”

   “本位主义”者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再接受别的人意见,自我封闭且态度坚硬;认“死理”者则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

  上述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排它性很强且爱钻“牛角尖”。在交流、开会等团队性活动中,难以沟通协调,易起隔阂或争执,因为“每个人”都是“对的”。而对其它的事与理则视而不见,也就是没有视野,个人盲区扩大,思维狭隘,团队内个体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虽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更为严重的是,团队也因为其内部成员自以为是,而失去与外界联络和沟通的机会。“本位主义”导致团队散落,“死理”导致“死团队”,团队的延伸性和发展力相当局限。

  2.团队中看破红尘的“成熟者”较多

  什么都懂,什么都能看透,认为“天下也就那么点事”。甚至是变态消费先进理念:“开会——不开会也能沟通;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企业文化——没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要有信念——所以我坚信自己做不到;强调结果——所以别考核我的过程了;优秀员工——毕竟是少数人,总会有人领先嘛。”就事论事而言,颇有道理。

  如果类似的“成熟者”居多存在,将导致团队成员工作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工作变的没有意义、生活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他们并没有“错”,只是在“就事论事”而已。我们常说的团队老化,就是这样的 “成熟者”居多,促使团队丧失生命力。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团队要发展,就应该是不断的归零,扮演“学生”的角色,因为我们还有新的目标。始终保持“新锐”,始终保持“青春”,这才样的团队才能体现出生命的特征,证明团队是“活着”的。

  3.没有目标,只是一味地向下看向后看

  向下看——看事,向后看——看过去。看事,目中却不见时间的规划与推进,不见宏观的协调,不见个人目标,更不见团队目标、企业的目标,因为“无法顾及那么多”;看过去,常谈过去,过去的功劳与苦劳,用过去判断未来,认为“过去绝对是真实的事”,甚至还会持续上演。

  这“两看”,导致过多关注现实,强调现实的重要,不是立足于现实而是陷溺于现实,缺乏冒险精神和直追目标的勇气与魄力,易将问题复杂化;或是一味沉浸在过往的某段经历中,只着眼于一时一事,入井观天,缺乏宏观战略意识,没有全局视野和长远目标,就会丧失进取机会,从而丧失竞争力。这样的团队,工作辛苦感强,问题复杂感强,且进展缓慢,做事情忙而无果,累而无功。久而久之,容易使人陷入疲惫、麻木的状态。如同行路人,只盯着脚下的路,忘乎目标,“为了走路而走路”,直“累”到寸步难行的境地,仍不知反思,只留下“平凡消磨英雄”的感叹。

  从管理的层面来看,从技术人到管理者的转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从“就事论事”到 “就事论事的突破”。一方面讲,每件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巨大的意义性价值,关键是是否看到了,挖取利用了。团队要通观全局,汲取更多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做到整体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所有的事情都是为实现总目标而存在,事情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并非独立存在,因此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管理者就如同车灯,在迷雾中需要有一定的“能见度”,能够看的更远更多些,才能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

  当职务转型时,习惯总是需要突破的。自己需要突破,团队更加需要突破“就事论事”,实现转型入境,可以从两处入手:

  一是平时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工作对话、合作接触中,在“就事论事”基础上,还要保留一定的比例来“突破就事论事”。 比如“这事与那事的关联” 、“以事谈规律”、“由局部见系统”“以小事看大业、见目标、方向”;“由事看到人”, 见人的思维、见人的状态、见人的精神、见人的突破、见人的成长。这样,通过一件事情,我们就能掌握更多的讯息,发现更多管理资源,更益于培养部属的敏锐力与洞察力,形成自动思考和自我反醒的思维习惯,对话也能给部属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视野的打开。视野宽阔与否,决定着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影响着其胸怀与志向,左右着个人的命运与归宿。个人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带动团队的发展,并在团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深深的个人印记。

  二是专门的安排专题研讨、专项总结、主题分享会, 在某个时机或阶段,谈谈一些事情带来的深层意义。养成“把事情当案例看”的习惯,这是一种超然能力。无论是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残败还是成功。这样,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过去的得失成败也总是过去的,而我们还将不断新的里程。同时重视事情的本质性价值和意义性价值,识别事物要点、提炼关键,去粗存精,沉淀与丰富自己。使部属感觉到工作总是有收获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前瞻性思维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我导航能力,把员工总结变成了工作动力库,把员工的个体能力变成团队和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带动培养员工的成长过程中,凝聚团队的核心动力,推动企业愈行愈远,越走越高。

  坚持以上的两种习惯,由领导者开始,及至延伸到整个团队,就能实现一种格局的突破。惟有如此,团队方能不仅仅会向下向后(就事论事),还能向左向右(打开自我),也能向前向上(看到目标和更高的品质)。打开自我,于己,发现更多可能,实现探索与成长;于众,学会尊重差异,带来信任与鼓励,实现团队高度融和。看到更高目标和追求更高的品质,则不会拘泥于小节,羁绊于利害,明确方向,志达高远。  

  故而,从团队发展的角度,作为管理者仅“就事论事”就会显得小气和贫乏,易受局限。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而是要拥有一叶知秋的悟性,真正把经历转化成经验。突破“就事论事”,我们就会具有见树则能“知木见林”的意识和气势,总能把握事情的关键点和方向性,启发团队动力,挖掘企业潜力。那样无论是当下的效率还是远足的效能,总是能保持高效,团队也会呈现高凝聚状态和茁壮的发展力,催发企业的生命力。


 
  • 上一篇: 五指定律:打造优秀管理团队

  • 下一篇: 利用个人薪资促进团队成功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