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会与财富并存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机会”是比“钱”更宝贵的财富。只要能善于把握,抓住机会,就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做生意的独到眼光,得到令人羡慕的财富,事实上,成功一半得力于自身的努力,另一半得力于抓住的机会,在逆市中更是如此。
在泰国有一个很奇怪的雕像:从雕像的正面看是一个非常婀娜多姿的裸体女人,但是女人乱篷篷的头发挡住了她的脸,看不到她的面容是美丽还是丑陋!但你走到雕像的背后回头看时,会发现她的后脑光秃秃的,一根头发也没有,只有她的后背写着“机会”二字!
泰国人是这样解释的:机会,就象这个裸体的女人,当她长发遮面向你走来时,充满诱惑,但又让人疑惑,不知道长发下面遮盖的是怎样的面孔?因此你通常都会忧郁着不敢去拥抱她;而当她走过你的身边,长发飞起的一刹那,你发现她的确是一个美女的时候,想伸手去抓她,却因为她的后脑勺没有一根头发,身上又一丝不挂,你无法抓住任何东西。这就是泰国人对“机会”的解释!
这就意味着当“机会”来到面前时往往看不到她真实的面容,当你忧郁着等她走过的时候,才发现是“机会”,但是你再想去抓时却已经抓不到了
一般而言,机会到来的时候都是丑陋的,是不被看好的,如80年代初期摆地摊,如90年代初期的股票,21世纪网上开店等等……而很多机会很多事情都是在反对声中开始,在议论声中发展,在掌声中成熟或结束的!
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湖南永州的刘清山就在众多创业项目中发现并且抓住了机会,从而一举成功,创造了他们镇的财富传奇,刘清山18岁那年跟随打工大军到深圳打工,从最苦最累的搬运做起,做过泥水工,随着自己人生经历的增长,后面自己竟然也可以承包小的工程,先后几年也积累了一些钱,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妻儿也跟着过了几天好日子,可好日子不长久,1996年那年承包了一个工程,开工前说好是先付一半合同款,等工程一完工马上就把剩余的款结清,可等工程一完工,原来的承包商拿到钱后就不翼而飞了,由于是层层转包的关系,找到最后的老板也没用,十几万的工程款就这样一下子没了,不但欠了供应商的货款还有工人的工资,无助的刘清山一下子就没了招了,不但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存款用来还债,还借了亲戚朋友的几万块钱,才算结清了工人工资跟供货商的货款,从此刘清山被眼前的困难难住了,无奈只好辗转广州,温州等地从事过多种工作,断断续续几年才还清了全部的债务,这时的刘清山已经没有了当年想干一番大事业的想法了,只想有一个工作能够维持一家大小的日常开支及供养老人小孩上学的费用,可自己既没技术又没文化,找到的工作也只是一些苦力活,工作时间又长,而且工资又低,除了自己日常必须的开支以后,寄回家的已所剩无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要重新创业的想法,直到有一天,工友在外面报摊上买回一本《故事会》,刘清山看了封底一本机械新工艺酿酒的广告后,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心,自己要回家做这个项目,既可以在家酿酒养猪,还可以照顾家人。
第二天就来到了一本机械双屿公司,通过在一本机械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又积极动手操作,很快在一本机械的免费学习中学会了新工艺酿酒、酒糟养猪、快速药酒、粮食发酵液做果冻、饮料等实用技术,由于自身努力,加上老师详细的教导,所有的技术都是亲自动手操作好几遍。确保每样技术都实实在在的过关。通过几天扎扎实实的学习,刘清山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买了一台100B的设备,回家做洒了。
创造机会,快速打开市场
刚开始回家的时候,遭到了家乡人的嘲笑,都说酿酒在家乡祖祖辈辈都在做,也没见过谁要买设备回家做酒的,而且做酒在他们的印象中也只能当做副业来做,况且家里人也完全持怀疑的态度,刘清山却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心,依然筹备做酒的准备事项,他会拿出事实给怀疑的人证明,事实也只如刘清山想的一样。刘清山刚开始做酒时,通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机会,迅速扩大了酒的知名度,蒸出的第一锅酒后,请了喝酒喝了几十年的老年人过来品尝,当喝到刘清山用一本机械新工艺酿酒技术酿出的酒是都不由得惊叹,原来酒还可以这样酿,而且酿出来的酒不但口感香醇、具有陈酒的口感跟香气,而且喝了不上头,刘清山不但现场免费给前来参观的人品尝,而且还送一两斤让他们带回去喝,这样一来,自然而然通过这些人的口口相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酒还没酿出来,已经有好多人上门来买酒,看到刘清山做的这么好,家里人也不知不觉中接受并且也全力的帮助他从事新工艺酿酒,其它人刚开始的怀疑也变成了由衷人钦佩,都夸刘清山有生意头脑,而且也让乡亲们喝上了放心酒,其实对刘清山刚开始做酒的怀疑,也不是凭空而来,是因为前两年酒精勾兑酒盛行,乡亲们都怕了,所以才有了刚回家准备做酒时的闲言闲语。只不过是刘请山利用老师的免费送酒宣传,创造了一个为自己的酒宣传的机会。自然而然,市场不用怎么去开发,已经有30多家代销店前来定购白酒,争着要帮他卖酒。
留意机会,处处是生意
刘清山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善于发现用户需求,看到当地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中,总有一些老人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风湿病、腰腿疼痛、关节痛……。刘清山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立即着手药酒的生产,由于药酒采用的是一本机械快速药酒生产技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药材里中药成份完全被吸收,药效好,因而喝了他药酒的人都说的药酒效果好,这些人都是他长期有客户,另外还针对妇女儿童,专门请老中医配制了很多适合妇女儿童适合中药材用来做药酒,由于药酒市场大,消费能力强,注重药效,刘清山的药酒总能卖到好价钱。另外,刘清山还利用酿酒剩下的粮食发酵液做成桂花陈酒、黄酒、果冻、饮料,酱油,醋等产品,由于这些产品成本低,好制作,省人工,免费采取免费赠送的方法,做白酒的促销。由于是采用一本机械新工艺酿酒技术,要比传统高出20%-40%的产量,也就是说100斤粮食比传统酿酒要多出20-40斤50度的白酒,因此刘清山对代销店的优惠是除了跟传统师傅一样的批发价格给代销店外,别外采用卖10斤白酒送两斤白酒或送酱油、醋的方法,代销店都很乐意销售他的白酒。
刘清山除了利用好这些新工艺酿酒的特色外,还不忘时时宣传自己的产品,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刘清山都是免费送几十斤白酒给事主,这样看来是吃亏,其实是吃亏赚人气,由于人多,喝了他酒的人都会问是谁酿的酒,都会都他家买酒。这样一来不但不吃亏反而赚了钱,半年下来占领了大半个镇的白酒市场,每天卖酒400斤以上,每个月的收入到在万元以上。
机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平等、稍纵即逝,关键在于你否抓住机会,只有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处处留意机会就会无往不利,就像“机会女神”经过我们身边时,我们要先抓住她的长头发,不要让她跑了,然后再掀开她的长发看看到底是什么,合适的就留下来,不合适就让她走!
2、卖板凳年入数十万
不管是高校学生还是外出打工者,都应该有过“站”火车的经历──在一些热门线路,在节假日,随着客流量的剧增,很多打工者往往只能买到没有座位的“站票”。面对“站票”,人们要么自认倒霉,要么怨天尤人,要么咒骂铁道部门。然而,广东东莞一位叫郑芝兰的打工嫂,在尝过一次挨站之苦后,却从站客济济的现状中发现了商机,靠出售小凳子闯出了一条谋生之路,既使站客免受挨站之苦,自己又着实赚了一把。
郑芝兰是四川省万源市郊的农民,2002年5月郑芝兰和丈夫一起到广东东莞市打工。有一次,郑芝兰坐火车回老家时,急于返家的郑芝兰买了一张站票就上了车。车厢过道、两车厢连接处和盥洗室都站满了人,挤得水泄不通,连车上出售货物的小车也难以通过。当时正值8月,天气炎热,车厢里的空气极其浑浊,郑芝兰站得腰酸腿痛,差点昏倒在地。看到旁边座位席上的乘客正有滋有味地吃着瓜子,打着牌,她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车到南昌,郑芝兰忽然看到一位中途上车的站客,随身带了一把能够折叠的活动小凳子,一到车厢就打开凳子坐了下来。这位旅客的举动引来很多站客的羡慕,大家纷纷说:“如果有人卖板凳,我宁愿出10元钱买一个,也不愿站着活受罪!”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郑芝兰听了,大受启发,心想:如果我去批发一些小凳子,来卖给没座位的站客,生意肯定好!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挣钱门道啊!
郑芝兰处理好家里的事情后,又登上了去广东东莞的火车。上车前,她特地花了100多元钱买了100个塑料小凳。这些凳子叠在一起总共才一米高,用两个蛇皮袋装得妥妥贴贴。郑芝兰把两袋凳子放在两个车厢的连接处,每次拿20个塑料凳到车厢去卖。由于每个凳子只卖4元钱,而车上的站客大都要站到广州或东莞,郑芝兰的凳子刚一亮相就成了抢手货,不到两个钟头,就卖出去了99个凳子。
列车到达湖北鄂州,她灵机一动,就在鄂州下了车,到车站附近的批发市场又买了100个小凳子,乘下一趟T126次车前往东莞。 这100个小凳子卖掉后,她看到车票上写着:五日内到达有效,便当机立断在南昌下车,又买了100个凳子,改乘下一趟车……到达东莞后,郑芝兰算了一笔账,发现这一趟,除了车票费和购买凳子的成本,四天内净赚了700多元,相当于打工一个月的工资。
按照这个模式,从2002年9月底开始,郑芝兰夫妇经营了3个多月,到年底一结算,共赚了4万多元,其中“十一”黄金周期间,两人在两个中转站不断补充货源,7天就赚了近1万元。随后,郑芝兰还发动亲戚朋友,又开辟了2条线路,做起了“家族生意”。
就在郑芝兰的小凳子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一些人受他们启发,在同一条线路也卖起了凳子。这无疑影响了郑芝兰他们的收入,一时间,大家士气大跌。在这种情况下,郑芝兰赶紧制定了“靠服务取胜”的对策:打出“伴你同行”便民服务小组的牌子,除了出售小凳子,还出售晕车药、列车时刻表和报纸等小商品,并备有针线包,为旅客排忧解难。此外,卖完凳子后,他们还尽量帮列车员打扫卫生,为旅客创造了一个卫生、舒适的乘车环境,获得列车员的支持。
这一招还真有效,K522次的列车长见郑芝兰如此为车队着想,就给了她们免票乘车的优待。竞争对手一看,自知卖不过她们,都转到其它线路经营去了。
如今,郑芝兰的3条线路经营良好,每月可净赚4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