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创业案例
三个创业案例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蒋军    点击数:336    更新时间:2010年10月30日]
     对于我们这些做营销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梦想”是自己创业,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但实际上,创业成功的人,可能不到1%,甚至更低。有人说,如果有100个人创业,其中有95个人可能会失败,剩下的5个人中4个人即将失败,剩下最后一个人可能成功。注意:仅仅是可能会成功,也就是说,真正意义的创业成功,其概率还不到1%。  

  尽管不到1%的成功率,但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进行注册,目前,中国企业注册数量大约为1030万家(不含个体)占企业总数量的99%以上,以深圳为例,2009年,全市中小企业数量30.5万家,09年新增2.6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2%。  

  一般来说,我们说创业,也不仅仅是指注册有限公司,也包括个体户,这样来看,实际上每年加入进来的创业人数的比例会更高。由此可见,踏上创业这条路已经是很多人的理想,而且由理想已经变成了实际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的酸甜苦辣,却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无法体会到的。  

  以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综合了三个人的不同创业历程,谈谈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案例1】 大而全  

  以下的这个案例以前就说到过,但不系统,只是说了一些不成功的结果,现在还原全貌和关键点。案例要说的此人,是一个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很强的人,从基层业务员做到营销总监职位,而且有很好的业绩。所以,他以前经常对着我们说:他拿了多少个第一、很多业绩都是史无前例的等等??????  

  能力强的人,自信的人,不甘于现状的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迟早要自己另起炉灶。在为自己争取权益失败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回家创业。我现在一直没有搞明白,他为什么就一定要回老家创业。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记得他大概的意思是,只有回家才能获得更好的原材料和资源。回家到现在,现在回过头来开始第二次职业经理人生涯,他或许是想得到更好的机会和平台吧,必竟,已经快5年了,5年对吃“青春饭”的营销人来说,简直就是难以忍受。为什么?5年在原地不动,没有发展,没有太多利润,这不是折磨吗!做过营销的人大概都会知道其中的压抑:就好比一个市场,年年维持,一促就销,不促不销。粗看起来,并不是一点货也不能卖,但没有自然销售,一切的销量都来自推动,这就很难受。这个情况跟他的公司很相似,活着也许还可以,但却没有发展,也就是说没有“美好”的明天。  

  其实,这样的结果是他远没有想到的,当时,他认为,只要有配方、技术、厂房就够了,后来才发现,在偏远的地区,有好的东西也找不到人来实施;厂房也没有珠三角这块好找,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好厂房生产线之后,发现市场也打不开。  

  想借助原有熟悉的网络,发现第一,网络并不见得就兼容;第二,不在总监的位置上,人走茶也凉了。  

  一切都显得异常艰难。他说,尤其是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因为主要是一个人决策,其他人只是负责技术个管理工人,资金周转、市场开发就要一个人抗,一旦长期看不到效果,自然会有些泄气和郁闷。  

  有时候,能找到一个说说话,谈谈事情的人都找不到,他说。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人才的重要性,而且在那个地方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合适的人,也不会去那个地方,况且他也提供不了沿海地区的待遇啊。

  上个月底,他又来到了这个城市,据他说是为了第二次创业做准备,看得出来,他还是对自己创业充满了自信。  

  在这个案例中,他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当然了,这些都是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权当时候诸葛亮吧。

  第一,小企业,不要大而全。对于他的公司,核心的东西是配方、渠道,生产线完全不用自己建立,可以OEM方式进行,以减低成本和风险。  

  第二,选址在内地,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运输等成本很高,必竟刚开始都是小批量的生产。  

  第三,渠道,原有渠道并不兼容,而且也是人走茶凉。  

  第四,最核心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内地确实没有人才优势。很难找到独挡一面(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的人才,诸如生产,现场管理,营销人才不用说了,他自己临时可以顶住,但生产、现场管理他并不在行。 

  【案例2】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一个做保健品多年的职业经理人,赚到了第一桶金,此时恰好碰到一个保健品项目可以进行“包装”,在获得了一笔启动资金后,就成立了一个公司。应该说,投资人也有具战略眼光,为项目打造了一整套的商业模式,也进行了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而且败的非常惨,投资人严重亏损,几乎没有任何回报,此项目最后完全退出市场,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中当然问题很多,但最大的问题是投资人聘请的总经理好高骛远,看到项目前景“诱人”,但忽视了企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可能“一口吃出个胖子”来的道理,把项目的命脉置于一个招商的手段,进行全国启动。但该产品的特性较为复杂,启动起来谈何容易,此后,项目完全陷入被动。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然可以说出很多不是。可在当时的巨大压力之下,已经有点乱了方寸,明知道一些推广方式没有丝毫效果,还是硬着头皮上,完全是把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比如,明明一款零售价格1000多元的产品,还要选择去一些性保健用品店铺货,按照拜访数量和售出金额进行业绩考核,如果完不成任务,交通费也不给报销。试想,你都知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业务人员一天下来就已经心中有底,不会去跑,随便填几份资料敷衍了事罢了。  

  商业模式在企业巨大的生存的压力下,已经跟具体的操作脱节。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产品是新品类,也是新品牌,消费者对价格如此贵的产品自然会有购买的障碍,而这种障碍不是中低消费的性保健品店能够解决的;在产品拉动上,由于长时间的亏损,投资方已经看紧了“钱袋”,不再大量的投入,因此,要借助线上的拉动,进而形成代理的网络,也就无疾而终了。  

  对于国内市场的销售,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推广方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会所,保健,桑拿,都做一做,但都不死不活的,长期下去,投资人也失去了信心,自己也丧失了勇气。而外贸市场,由于产品是中医类,没有具体的分子式,可以证明疗效的有效的“证据”,也劳而无功。  

  最后,不到两年,此产品和花了很多钱做出来的一套商业模式,被束之高阁,产品也就黯然退市了。现在想起那位仁兄说的话:(现在还会时不时碰到这样的人)通过打造样板市场和全国重点城市招商,三到五年之内,实现过亿的销售规模,最后包装上市,开发国际市场???????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呢?  

  【案例3】 空手套白狼  

  前段时间,一家投资公司老板说要开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我一听,来了兴趣,毕竟自己做销售好几年、做咨询也好多年了,想听听他的想法。整个听下来,发现思路很清晰,最“震撼”的是,他说,他不差钱。思路清晰指的是,他做投资的时候,接触了很多企业,做融资,做包装上市等等,做完了,接下来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去提供咨询、品牌、营销等这些服务嘛。本人最直观的感受是,他认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最近,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似乎不太乐观了,因为连续亏损了几个月,没有做成一笔业务,请来的总经理也换掉了,新来的也没有拉到一个单。他问我,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我问他怎么做的?他说,招了各部门的负责人,如总经理、品牌总监、客户总监等等,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工作计划和推进时间表,甚至还派了一个“心腹”去监控公司的日常运作,但就是没有业务。怎么做的呢?他说,打电话,出去拜访客户,但还是没用。  

  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我接着问。他很无奈的说,接下来没有业务就只能换人。

  我说,这个一定不是人的问题了,你选了那么多人,不可能个个都是草包吧,就凭你的眼光,我相信你选的人,很多都是很有能力的。拉不到单不能怪他,原因有几点:  

  第一,真正有客户资源和很强能力的人,是不会来你这里的,因为他有客户资源又有能力,他会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自己干。  

  第二,单靠总经理、总监去打电话找客户效果肯定不会好,做咨询不是卖菜,卖饮料,打个电话问一下别人,小店老板看看没有货了,就可以答复你。而做咨询和策划,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事情。

  第三,你打电话过去,发邮件过去,收到这些资料的人99%不会是老板本人,99%的可能是负责人收不到你的资料。    

  我再问他,你们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能做什么?理论、工具、方法、案例等等。他说,还没有成型。那你跟客户说什么呢?拜访客户有什么意义呢?就算人家拨冗跟你谈,你能谈出什么实际的东西?难道就说你的办公室很豪华,你很有实力?  

  他说,你有什么建议?

  改变上面说的,公司有可能会生存下来,但不改变,可能几个月后你会关掉它。  

  怎么改?  

  首先,把你能做什么想好,比如做品牌和营销的理论、工具、方法规划好,另外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如银行的,政府部门的关系等等。  

  其次,推广方式明确,有钱也要花在产生效应的地方,该花的不花,不该花的大量的花了,如豪华的办公室,没有必要。  

  第三,策划、咨询公司的品牌需要案例来支撑,你以前的案例,也需要梳理。  

  最后,人员,客户服务部门的人需要充实,因为是处于开创期,不断需要拖动达成成交。  

  新公司的寿命,平均只有3年,不知道这个已经1岁的企业,能不能超越这个宿命?!


 
  • 上一篇: 创业中的11个错误想法

  • 下一篇: 从负债3000到坐拥20亿的传奇故事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