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疮疤忘了痛,经过2009 年股市上升后,很多人又忘记2008 年的风险。例如房地产价1997 年第三季,有谁相信香港楼价可在六年时间内下跌65%?例如股市有谁相信07 年11 月到08 年11 月恒生指数可以失去三分二?甚至英镑亦可以在几个月内失去40%汇价,所谓风险管理,当危机发生时原来不堪一击。
在不正常的经济环境下做投资请记住:It is better to be safe than sorry !(安全第一)。如没有美元贬值,过去十二年美股跌幅媲美九十年代日股(日圆自1985年到1994年大幅升值)。未来又如何?2011年美国面对高税率、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率,令投资赚钱愈来愈不易,香港投资者却被2008年11月到09年11月止的港股大反弹所宠坏,他们仍希望每年能够赚取30%回报,忘记了1997年8月至今恒生指数只有波幅,香港楼价亦只出现「V」型反弹,只有金价才由2000年至今上升四倍。相反理论只适合资深投资者。
世界工业化进行了二百五十多年(由英国出现工业革命起计),全球200多个国家中只有少数国家人均收入能进入3万美元或以上水平,大部分国家只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人均收入3000美元到5000美元一年便停滞不前)。中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政策,加上「一子政策」令人口红利渐减少,有人认为「刘易斯拐点」已出现,有人认为农村人口在未来几年仍可提供廉价劳动力,只是这些廉价劳动力毋须到珠三角、长三角找出路,中国中、西部已将这些人口留在环渤海同重庆等地。
富士康事件(即工资一下子上升50%),代表中国进入工资高增长期;随着工资上升,工厂必须加强自动化去取代部分劳动力。人口质素的提升(1982年中国每万人只有六十八人受大专或以上教育,2000年已上升到三百八十一人,2010年数字仍未公布但估计达九百人),令中国生产亦须由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面对中等收入国家困扰:
一、一旦人均收入达3000美元后,GDP便由高增长期 进入低增长期。
二、社会上出现严重贫富差距。
三、过度城市化,令贫民区出现。
四、政府贪污腐败。
五、社会矛盾加剧。
六、金融体制脆弱不堪冲击。
七、社会未富之前太早实行民主政制。
参考日本战后到1970年初经济发展,亦以廉价劳动力取胜。1973年石油危机,加上来自农村人口再不能提供廉价劳工,日本政府一向注重教育令人口质素提升,令1975年起日本进入后工业期。1987年10月美国出现股灾,因美国担心衰退,在G7会议上逼日圆大幅升值引致全球资金流入日本,产生泡沫经济。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爆破,日圆仍未停止升值,一直到1994年才停止,摧毁日本经济增长能力,但1975到89年日本经济仍有十五年繁荣期。
中国经济进入第二阶段
再看看香港从1945年到1980年10月1日前因中国人不断涌入,为香港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令制造业繁荣起来。但在人口压力下本港住房租金急升,到1980年本港住宅楼平均每呎月租20元,三十年后今天本港住宅楼平均每呎月租亦只有30元,可见当年压力。香港政府为解决居住问题,向中国政府要求阻止中国人涌入香港,改为配额制,即每天只有一百五十人可以进入香港。人口政策改变,令香港劳动力自1983年起工资进入高增长期。虽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令本港工厂大量内移,减少低下层劳动力供应不足压力,但工资上升力量仍推动本港出现十五年资产升值期。
经济发展第一阶段是由贫穷到小康,即经济起飞期。透过低附加值生产线、利用天然资源高消耗、环境污染、廉价劳动力付出,大部分国家都可以做到。第二阶段由小康到富裕社会,全球只有十分一国家可以做到,当基本需求已获满足,经济增长来自市民消费,背后支持是工资高增长,只有少数国家能做到。至于第三阶段即向知识产权型经济出发,则更少国家可以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