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给出了GEKKO-XII实验布局。实验重要的突破是利用该装置12路,共4±0.2kJ,3TW的激光束对称驱动直径505±5μm,壁厚6.4±0.1μm的CH靶球,产生峰值温度接近1keV,平均温度约0.48keV的x射线辐射场,从而在实验室内实现了黑洞等致密天体周边的辐射场条件,如图二。致密天体周围的气体则利用一束10ns,低光强5×1010W/cm2的激光脉冲辐照平板Si靶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模拟。经过8ns-10ns膨胀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降低至约25eV,电子密度降低至约5×1019cm-3。这样低的电子密度和温度,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碰撞过程在短的时间尺度内不占主导地位;膨胀后等离子体的平均离化态在Si6+到Si8+之间。在经CH靶球内爆产生的温度为0.48keV 的x射线辐射场辐照后,实验测量到了以类He硅离子Kα线(1.860 keV)为主的x射线发射谱,如图三。这个谱线与观测到的双星系统的X射线谱对应部分极其相似,如Cygnus X-3和Vela X-1。但实验科学家们利用细致Non-LTE模型对谱线成分特征的分析,却给出了与天体物理学家不同解释。科学家们相信,根据实验结果,人们对致密天体周围物质结构的认识或许需要做一定的修正。
 图1:实验布局:激光驱动球靶辐射场,预等离子体以及各实验元素位置
 图2:辐射场平均温度
 图3:实验测到的光离化等离子体谱线(点及误差),与理论计算曲线(点化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