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团队建设
高能团队是推动企业革新的重要抓手

[作者:周禹    点击数:476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我们看到企业越来越注重团队建设,如何才能建立高能团队?高能团队又应具备哪些特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本战略教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MBA项目中心主任周禹先生给出了答案。

何谓“高能团队”

    HBRC:当今社会,组织的底层逻辑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越来越看重的“高能团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团队?

    周禹:在企业内部,建设、激发、激活高能团队,必然是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是企业组织型式变化迭代,升级运行方式、运行机能的必然趋势。我个人笃信,将来企业内部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能团队,它们灵活、机动、敏捷、效能高企,突破重点问题,关注创新创造。

    人类所有的组织形态,就两个底层逻辑:一个分层,一个分工。分层通过组织的层次感、层级结构安排,把组织内的个人权威放大化,指挥权放大化。企业变成大组织之后,就会带来垂直壁垒,即所谓的官僚化。

    分工无疑是人类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发明。从亚当·斯密开始强调分工,强调专门的人专干专门的事,然后不断地精专、基于精专不断地高效。但另一方面,分工也带来边界,有分工就有边界,有专业就有壁垒,在组织内部,就会形成横向壁垒。

    今天,不管我们商学院怎么去提炼案例,实践是多么百花齐放,或者新概念不断衍生,“敏捷组织”“扁平组织”、合伙组织、生态组织等等,说一千,道一万,依然没有摆脱分工加分层这两个基础结构。所谓“乌卡”(UVCA,即不确定、易变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也好,大变局时代也好,关键是应对和适应环境的动态性。那么,组织作为分工+分层的结构体,该如何作为?

    通过强化高效能、跨专业、跨边界、跨层级的团队,以重点问题为导向,以关键任务、战略性领域为主线,让团队里的任务和人、人和人更加灵活、高能地组合起来,类似于通过机动高能的团队建设和运行,来摩擦掉组织的垂直边界和横向壁垒。因此,高能团队是任何一种组织通过灵活、弹性、活力来应对具高度不确定性、高度动态的环境的最佳实践,也是必然之举。

颠覆传统,打开边界

    HBRC:打造高能团队,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做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来支持?

    周禹:首先,要敢于颠覆和挑战非常传统的、标准化的、静态化的“人岗匹配”这个“金科玉律”,真正把组织的边界打开,想办法让人和任务能够更加敏捷、及时、灵活地去连接和匹配,不要人为地“画地为牢”了。把岗位的封装打开,把组织结构的边界打开,其实建立的是一种“内部的任务市场”,快速地把任务和人进行动态组合。

    其次,还取决于人。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员工,要有拥抱变化的心态,真正的开放思维,可以随时随地地跟不同的人、不同专业的人,不同知识和经验、禀赋的人,不同工作背景的人,实现“即插即拔”式的快速组合。

    另外,就组织整体而言,一个高能团队能够变成企业的最佳实践和有效落地,须要企业高层、整个企业的管理配套开放的、参与性的文化、组织氛围等“土壤”,在结构上尽可能平台化、扁平化、开放化、协同化。

    HBRC:刚才提到“内部任务市场”指的是什么?怎么“交易”?

    周禹:可以是“认领”“举手”,也可以是“竞标”,还可以是“揭榜挂帅”。总之,把过去“先界定好岗位、再去找一个合适的人”变成任务和人的自由匹配。把任务市场打开,让匹配的方式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灵活,让那些愿担当、想担当、自信能担当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去抢单、竞标、举手,去找到能发挥、展现自己真能力的任务,也让任务找到找到真正适合它的人。

    在这种模式下,刚进来的年轻人,可以干更高端的事情、完成更富挑战的任务,从而助推打破组织传统的官僚化,打破人身份的板结化,激发广泛的组织活力。

高能的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HBRC:这个提法非常形象。过去的目标管理,是把目标层层分解,现在,目标变成“任务”了。

    周禹:是的,甚至(应该是这样),我只是把事情的方向想清楚,放在这,由愿意主动担当的人自己组团队,来决定目标——我能做成什么样、我愿做成什么样、我想做成什么样,把决定权更多的地赋予这些自发、自愿、自驱来认领任务的人。因此,高能团队是自驱自定目标,而非过去那种领导压一压、挤一挤式派任务。

    HBRC:可是,如果企业大目标是既定的,由团队设定目标,会不会导致总的目标达不成?

    周禹:采取任务抢单式来组合、集中团队。

    头部企业都有一个经验,叫做“标高的自驱”,即组织先用传统套路纵向分解,将大目标分解成中目标、小目标,而愿意自发自驱自组合来抢单、来竞标者,原则上要提出一个更高的目标,从而避免从下至上自己定目标导致目标发散、缺乏主线性的问题。

    所以,要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起来,高能团队也是在传统的分层加分工的结构体基础上,来激活人和任务组合的活性,人和人配对的弹性的一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组合,既有一个结构打底,又有高能团队来驱动目标,鼓励追求卓越,追求上限,标高挑战,能衍生出很多配套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的方法与思路)。

高能团队有没有边界?

    HBRC:约翰·科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讲“双元机制”,企业为了保持创新活力,既要有传统层级制的方式,也需要一些网状的、扁平化的、灵活型的组织结构。很多大企业特别需要这种结构吧?

    周禹:在组织变迁、组织迭代和人的管理机制上,头部企业其实是走在前面的。这几年,中国企业组织进化的动能非常强,不比所谓的国际500强差。例如,早在很多年前,阿里在创业早期就推出了“插件式的团队”“插拔式的人才”,围绕重点任务,围绕重点攻关项目,或者围绕重点问题,让人才跨边界、跨单元、跨身份、跨职能,即插即拔,就像 U盘一样;海尔是人单合一、抢单;万科叫“事业合伙人”;华为的概念是“项目型组织”……

    虽然用不同的词,但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围绕着关键任务、关键事件组成的高能团队,机动队、攻坚队,专团队专项,专资源专效能解决问题。当然,大家实践的程度深度不同,但却殊途同归——在大结构、大平台基础上,衍生、助推、探索、建设高能团队。

   HBRC:除了创新,高能团队在其他领域是不是同样有效?换言之,它的边界在哪里?

    周禹:我们不仅做过研究,还对企业有深度观察,有过合作。总体而言,高度不确定的环境,高度不确定、动态的工作属性,创新性的、复杂的问题解决,高能团队大有作为。比如,军队中的“会战”,医疗场景中的“会诊”,即是高能团队的经典案例。但是,为什么还需要分工+分层的结构打底?因为常规化、例行性、标准化、规范化的动作,需要例行的管理。

    组织只要存续就要运行的事情,可以结构化封装,做分工,让固定的人、固定的部门承担常规的职责,正常运转就好了。

“前中后台”模式的最大逻辑

    HBRC:在现实中,高能团队通常是站在一线的,后面是大量资源的支持,本质上是一场“配合战”。那么,后面的机制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能做到最有效果?

    周禹:这几年,人们老说做“前、中、后”台。这种建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前台”是精锐团队,直接面对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是高频、直接交互关系和交付关系,让团队有灵活性、机动性,对客户有敏捷响应性。

为什么还要中台?

    如果组织通通都把所有的组织资源和组织建制下沉到一线、做前台,看似跟衣食父母天天连在一起了,但会出现一个问题,会把组织化的资源和能力发散化、耗散化,最后组织就会变成各种小团队的“松散组织”,甚至一不小心会变成乌合之众。

    HBRC:就是团体利益会优于组织的目标、组织利益。

    周禹:对,导致组织丧失掉整体的规模化基础优势。因此,中台是做什么的?

    把组织资源集约地集中起来,这叫资源中台;把能力连接、整合起来,是“能力中台”;把数据贯通起来共享,是“数据中台”;把一些经验、知识、最佳实践总结出来,是“知识中台”或者“标杆中台”。

    这些中台,既保持了组织资源、能力的组织化、规模化和集约共享化优势,又能支撑和赋能前线一线机动团队,把前端技能团队的精锐、敏捷和组织大平台、大集约、共享拉通的组织化优势兼容起来,这才是前中后台的最大逻辑。

高能团队具有普适性

    HBRC:哪一类组织更需要做高能团队的探索或引入高能模式?

    周禹:今天这种动态的环境,企业都不得不进行一些活性化、有机化、网格化的变迁,这是必然趋势。另外,高能团队可以是一种管理方法,也可以是组织机能活化的方法论。因此,高能团队并不具备非常鲜明的行业特征或行业壁垒,不管是天生就需要非常灵活、网络化的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业的组织升级,都适用。

    我认为,高能团队是具有普适性的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最佳实践的方法论,值得各行各业的各类企业在这个趋势上结合自己的业态属性,组织的运行基础、文化、配套建制等去勇敢拥抱,大力尝试,广泛推进。

    HBRC:在这次评选、调研的过程中,除了比较成熟的大企业,还有很多创业团队,几百人规模的创业团队,拥有不少高能团队,甚至整个管理团队就是一个很高能的团队。

    周禹:特别同意,也特别有共鸣。

    创业场景中和创业周期上的整个团队就是个高能团队。创业的创业者团队,必然是个高能团队,因为创业合伙人走到一起来,必然不是像成熟组织那样分门别类、边界鲜明,没有那么多边界,人人都在跨界,随时都在组合,随时随刻都在激动。

    在创业期、探索期,甚至包括大企业的转型期,尤其需要一些机动部队作为变革的发动机。在这些场景下,高能团队作为组织运行方式的密度和浓度相对越高。当然,在那种成熟的、机械化运行的组织,高能团队可能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高能团队的“团魂”

    HBRC:不管是大企业也好,创业企业也罢,高能团队都有很强的、德鲁克所讲的创新与创业精神在里面。

    周禹:特别同意。不管是创业场景,还是大企业转型,都需要具备变革品质、魄力、创新精神或企业家精神的人来构成高能团队。这种创新、创业的精神是高能团队的“团魂”,这种企业家精神驱动变革领导力,首先表现为高自治成员能够主动高效协同、高自驱力,为了团队的大目标,有很好的包容性,成员具有多样性;

    其次,都愿意拥抱不确定性,喜欢接受、接触和担当,做过去没做过的任务、有挑战性的任务,喜欢在不同的工作场景、工作界面、工作环境中,与相关的工作对象接触,喜欢在这种环境当中去施展才能,而不太喜欢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HBRC:一些大企业要重新找回企业家精神其实是很难的,一些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逐渐例行化。那么,这些还没有尝试的企业要怎么去做?

    周禹:首先,如果无法对组织结构体做某种理想主义的、颠覆性重构,那么企业高层就要意识到,在结构的基础上,高能的、机动的、驱动变革的团队,是推动整个企业持续地有破有立革新、升级的重要抓手,一个重要的最佳实践。

    其次,做好配套建设。打造跨边界的文化氛围,将组织平台化拉通,在机制设计上选拔或激励愿意自驱、自主举手的人才涌现出来。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高层能够充分认识到、了解到,高能团队是一个最佳实践,是一个激活组织内生战斗力和活力的好方法。我建议,企业可以从当下开始,多多关注高能团队评选的活动,多多了解这些广具代表性的高能团队的最佳实践和典型事件,并通过《哈佛商业评论》持续学习。(本文完)


 
  • 上一篇: 基于认同的信任,是团队打造的根本之道

  • 下一篇: 别让负面情绪击垮你的团队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