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人才管理
智能化时代的人才培养

[作者:新松教育    点击数:994    更新时间:2020年04月16日]

    防控“新冠状”疫情过程中,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可以看到机器人代替相关人员进行作业,在医用诊疗、隔离防护、物流配送、快速体温检测等众多场景中被得到有效利用,提升了人们对机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应用认知。而在制造商陆续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用工荒、厂区疫情防控等问题,也一定程度激发了制造商对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本次疫情或将促使制造企业加速推动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不过,疫情激发企业智能化的背后,离不开针对未来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 新松教育科技集团(下称新松教育)CEO范存艳接受世界经理人专访时说,本次疫情也是企业对未来人才管理和用工模式深思的一个过程,企业针对未来在生产方式或发展模式的改变,必须有前瞻性地提前做好人才布局,加速对人才的培养。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其实,人才培养也是中国加速发展智能制造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中国企业转型智能制造的普遍问题。在范存艳看来,智能制造的人才缺口主要源于生产模式的变革,需要那些“复合型”与“创新型”的人才。具体而言,当前的生产模式下,生产人员工作任务相对简单与直接,大部分是只需要负责单一工种。而在智能制造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下,生产人员的工作任务变得更加复杂与综合,岗位更多趋向于复合工种;原有生产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面临着很大的更新要求,需要向兼具技术、知识、创新、管理等综合性人才转变。

    尤其在当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智能制造转型的不匹配愈发凸显。范存艳表示,现在企业在用人上缺口非常大,然而企业自身的培养能力又跟不上。她指出,核心还是要从社会化的教育入手,特别是完善职业教育,而且教育机构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都需要进行很大的变革。

  打通“培养链条”

    官方资料显示,新松教育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新松集团旗下的职业教育平台,同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注重将教育、科技、产业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主要以高端应用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为主;2016年,全资并购逾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后,新松教育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德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平台。

    作为国内较早推动智能制造人才职业化教育的企业,新松教育对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念体系。在范存艳看来,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教学,只有坚持以科技引领的理念,在相关技术研究上持续投入保持领先,将最新科技与教育有机融合,让科技赋能教育,智能制造人才的职业化教育才能跟上产业发展需求,并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具备前瞻性。

    其实,范存艳这番话背后也折射出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日益突出的滞后性问题。从产业层面来看,过去中国产业调整主要聚焦于产业自身,对背后支撑的人力资源往往不重视,所以导致目前转型的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突出,而传统高校以及社会化的职业教育也因为长期跟具体产业脱节较大,滞后于当前的市场最新需求,且缺乏前瞻性。

    比如,范存艳指出,传统高校多年来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都变化不大,与产业结构升级不同步,造成毕业生与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存在巨大脱节,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低下。另外,她还指出当前教育的一个系统性缺失问题,即整个教育体系与产业变革之间的不匹配;从产业人员角度来看,如工程师过去可能主要从某一工艺的角度思考,而随着智能制造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工程师需要从整个智能产线和整体工艺去思考问题,对他们的综合性要求大幅提高,而当前教育实际还远滞后于这些具体的产业需求。

    鉴于当前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脱节,国家近几年也在加速推动职业教育发展,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联合推出的“1+X证书制度”就是一个重要例子,1指学历证书,X则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国家在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制度探索。

    范存艳告诉世界经理人,该政策可以系统性地推动解决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上的人才缺口问题。实际上是在推动两个市场,一是传统高校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大量变革;二是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对企业在职人员的再培训。她强调,也只有加速推进这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步解决当前企业智能制造转型中的人才缺口与匹配度问题。

    具体到社会化的职业教育来说,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思维。以新松教育为例,从教育链与人才链来看,全资收购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后对其拥有绝对管理权,可以向国内输出德国优质的课程、教学方式等;而作为隶属于中科院与新松机器人的教育产业平台,新松教育能获得两者高端应用技术的教育资源及新松机器人科技成果产业化、技能人才的实践经验注入。在专业培训师资人才上拥有来自三者的研发、工艺、生产一线的双师型讲师资源。

    范存艳指出,丰富的国内外教育资源、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师资团队等,可以不断贴合市场需求,是解决当下教学模式陈旧、内容脱节产业等职业教育短板的强大支撑。

    而从产业链与科技链的角度来看,范存艳告诉世界经理人,新松教育下属的新松VR研究院就是将研发和产业应用有效结合的实例,在教育、智能制造、医疗、军工等方向重点研发,新松VR研究院与德国弗朗恩霍夫IFF研究院进行技术共建,打造研发应用的高地,并通过建设新松AVR科创园进而形成产业化。新松教育本身一直坚持投入科研以及在中德合作中也十分注重科研技术方面的合作。这些都让新松教育能深度了解整个产业链,对产业技术迭代、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变化了解及时,并不断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AI、VR等新技术来赋能教育,把产业的先进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育的不同环节,培养与企业高度匹配的智能制造人才。

    新松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通过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科技链和人才链多个维度的有机地衔接起来,探索高度适用于当前与未来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破解中国当前在职业教育脱节与产业人才缺口难题的有效参考路径。

  合作至上

    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国家政策上也在大力支持和完善基于企业生产与未来发展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体系,深化各方之间的融入与合作。

    不过,尽管大家都在提融合与合作,但中国目前在这方面仍然偏于混乱,缺乏较统一的规划与标杆。范存艳指出,教育是非常专业的,比如企业应该怎样去参与教育?各方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优势资源,才会让互相的合作有成效和产生新价值。

    以新松教育为例,在人才培养方面率先引入德国职业教育中以职业及其职业能力分析为向导的“双元制”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双元”的教育体系,新松教育在2019年跟院校开始建立“2+2”的培养模式。即两年的理论课由传统院校来教,而且新松教育在课程、教学、师资等各方面与会深入参与。第三年由新松教育组织专业方向上结合实践的课程,到工程现场学习与实践;范存艳表示,第三年的授课教师都是严格从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工程师中选拔出来的,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接着第四年则是更具特色的具体项目实习培训,参与到客户现场,承担实际的工作。

    这种高度参与融入的校企合作机制也是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短板的重要路径。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上,实训教师则进一步有效指导实践教学,同时可以在企业端具体的智能化生产教学环境中实践,培养机器操作、自主思维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范存艳表示,校企合作应该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搭建等各方面全程规划,从“软性”和“硬性”两方面深化合作。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范存艳更建议企业针对目前不具备而市场又紧缺的人才与外界合作,深入跟院校与教育机构的合作,采用“共培”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方式、产品特征等规划,进行人才的定制化培养。范存艳告诉世界经理人,这其实就像德国的“双元”理念,企业自身是一元,外面的专业机构是第二元;企业自身有一些经验可以自我培训,另外有一些能力与知识等则要借助外面的专业机构。

    而从新松这类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针对智能制造人才打造的教育平台来看,范存艳表示,要更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从研发、实践上去赋能教育,发挥科技在教育产业的最大成效,而且也要在科研方面加强对外合作。以新松教育来说,本身同时也是研发机构,跟德国的相关机构的科研合作也很紧密,比如跟全球著名的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IFF在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人机协作等领域都有科技研发和培训的合作,一些科研过程以及研发的产品未来都可以转化为教学产品。

    范存艳对世界经理人说:“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缺口与培养的问题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合作,不能说仅仅靠某一方就能完全解决好。院校、政府和相关企业互相之间都需要多互动交流,寻求更多的融合与合作。”她最后表示,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政府推动重点企业、重点院校等各方合作进行合作,建立一种可借鉴的学习标杆,作为典型示范向整个社会推广。


 
  • 上一篇: 一场危机过后,女性人才为什么流失越来越多?

  • 下一篇: 智造人才哪里来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