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管理趋势
债务危机如何收场?

[作者:徐瑾    点击数:346    更新时间:2019年06月18日]

    当2008年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全球关于债务的担忧始终存在。债务到底是什么?债务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债务的本质,其实就是钱,或者说货币。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达利欧,他以谈工作方法的书《原则》为人熟知,这本书不久前曾经刷爆朋友圈,也入选经济读书会2018十大好书。

  其实,他的本行是投资,谈经济的《债务危机》一书,显然灌注了更多专业思考。书中货币、债务和信贷总是被一同提起。他将三者关系如下定义,“信贷定义为赋予他人购买力,他人承诺今后偿还该购买力,即偿还债务”;“大部分被视为资金的东西,其实是信贷,而信贷这种东西,会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凭空出现,也会在经济不振的时候凭空消失”。

  资金可以凭空出现,这件事,如何评价?可好可坏。对中国读者来说,最近二十年的记忆,不少是关乎信贷跃进带来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因此对于信贷增长非常反感。不过,我们要记住,中国这几十年情况有特殊性。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如果信贷紧缩,往往伴随经济萧条与通缩,丧失可能的发展机会,作为通胀反义词的通缩,它的世界并没有那么美好。

  如果资金与债务可以凭空出现与消失,那么债务危机是如何发生的?一般认为,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就产生债务危机。达利欧认为,信贷和债务快速增长是好是坏,取决于债务偿还情况。换言之,增加信贷的好坏,取决于借款是否用于生产目的,是否能够有足够收入还本付息。

  《债务危机》罗列了达利欧研究过的多国债务历史,结论是只有少数自律性良好的国家能够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这一结论对于熟悉金融历史的读者并不陌生,大家都读过太多“这次不一样”的债务危机悲剧。

  《债务危机》的译者之一,是我的同事刘波。6月13日,复旦泛海、经济人读书会与FT携手,在苏州进行了一场FT创新对话,由我和刘波对谈。席间,刘波分享了达利欧两书精华,信息量很大。他尤其强调,达利欧所谈原则,其实是基于其个人的投资经验的个人原则,读者不应该不加挑选加以运用。

  从这个意义而言,任何二手经验都值得反思。达利欧的身份,使得不少人对他的思考给予颇多溢价;不过按照他主张的客观原则,任何思考,也需要经历观念市场的检验。

  诚然,《债务危机》呈现了众多观点与观察,有些提供洞见,有些则可以争议。从积极的方面讲,首先,《债务危机》强调了债务周期的重要性,其次,本书将债务周期划分为7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提供丰富的现象描述,为进一步研究准备了素材。当然,如果你熟悉历史,你会发现经济学家费雪在80年前就做了类似的事情。

  第三,《债务危机》正确地认识到货币就是信贷,甲的财富就是乙的支付承诺,信贷(钱)可以凭空产生也可以凭空消失。在这一点上,达利欧突破了学院派观点,认识到了货币内生性观点。最后,他正确地指出面对债务危机时,有关当局(央行、政府)必须勇于、快于行动,消除妨碍迅速行动的机制与法律障碍。这一观察,其实也可以从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等人回忆录中,得到印证。

  然而,货币或者债务本身非常复杂,这本书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他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其中一个,说白了是印钞,而恶性印钞的结果,其实我们在津巴布韦等案例已经看到。再比如,他在书中列举债务数据没有给出精确定义,尤其没有将不同债务分拆出来分析其不同的缘由与后果,削弱了分析的精准性;在谈到某些案例时,事实有出入,如日本去杠杆案例。

  在本书分析基础上延展讨论,我们应该认识到,从本质上讲,债务危机可以分为两个分类:流动性危机与清偿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意味着市场上没有钱了,这个时候确实需要央行提供流动性,而清偿性危机病因不同,往往是和坏资产有关,这个时候比起提供流动性,更好的方式应该是去掉腐肉,刮骨疗伤。

  面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处理处理方式显然存在差别。达利欧没有对此明确区分,而这种模糊,赋予了监管者过高的权力,又没有进行恰当的约束。

  处理债务危机方案之外,我们退后一步,如何看待债务和经济关系?或者说,一个经济体,为何能够正确地决定合适的债务水平?这个问题答案不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金融银行界而言,贷款行为本质上是在对风险定价,而他们内部的控制体系总是倾向于让他们低估风险(基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等机制);从监管者而言,更加重要原因,则是各国存在的结构性软预算约束情况,如中国国企、日本财阀系企业等等。两者的结合,往往是债务局势日益恶化背后的根源。

  债务过高,即使没有爆发危机,也会损害经济增长潜力。如中国学者刘海影在《中国巨债》中分析,债务过高,会导致资产配置机制出现问题,如资产回报率降低、全要素生产率降低、GDP潜在增速降低。

  归根结底,无论债务多寡、债务如何诞生、债务危机如何解决,对经济体而言,最重要问题是增长。经济的增长,最终来自自发秩序合作的拓展,来自企业家在社会经济中不断寻找可能的机会,或者说填补经济网络中的结构洞。没有良性经济的增长动力,再高超的债务处理能力,也不过是为下一波可能更大的危机,争取一点点时间。

  如今,债务危机成为热门词,原因何在?从发达国家经济来说,目前债务增长确实有所抬头,但是比起危机前情况其实有所好转。以非政府债务为标准来考察,前四大经济体情况如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美国约为150%,欧洲和日本约为160%附近,中国则是205%。对比比起十年之前,美国情况有较大改善,日本、欧洲也有小幅改善。中国的债务攀升比例比较令人担心,最近10年中国经济跃升为世界第二,但这一过程也发生了四万亿等几轮刺激,显然对债务负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中国需加以密切注意。

  中国的债务之路,如何收场?早在2016年,我在公号《徐瑾经济人》就谈过,如果发生债务危机,中国经济有可能面临两种危机情景。首先,一种是韩国式情况,即中国不主动调整,在外部冲击以及汇率波动下,类似韩国98年情况重演,在一次剧烈的金融危机之后进行痛苦的出清;其次,一种是日本式情况,即通过二三十年的缓慢增长,增加政府杠杆以降低企业杠杆。如果条件允许,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这两种模式如何评价?一个短痛,见效快,一个长痛,恢复慢。中国经济过去之所以能够保持高杠杆率和推迟债务出清,并不是中国有多么特别,很大原因是高速增长中,很多矛盾不那么突出,部分被掩盖了。从多数国家的经验来看,日本模式是可能的道路,这种情况下,增长恢复会比较缓慢,国民感受或许比较温和。


 
  • 上一篇: 没有竞争对手的明天会更好吗?

  • 下一篇: 波特五力模型到底从何而来?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