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管理趋势
中国政治经济模式及其未来

[作者:郑永年    点击数:373    更新时间:2019年01月04日]

    中国政治经济模式:发展是国家责任

  和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分离模式不同,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演化出了另一类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中国文明从来没有在知识层面把经济视为一个独立领域,在经验层面,经济也从来不是一个独立领域。经济活动从来就被定义为政府责任的内在部分,政府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己任,同时也从这个过程中产生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尽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形式不同,但经济活动是政府的责任这一政治经济哲学,从古代到当代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社会层面,老百姓的文化心理,直到今天仍然对政府的经济责任抱有高度认同。

  确切地说,在东方,经济从来就是国家治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在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文献《管子》中,首篇“牧民”就论述了经济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尽管有不同看法,但对政府的经济角色并无异议,在这方面各派之间不同的,只是政府和经济的关系有多深。自汉代的《盐铁论》以降,中国基本上对政府的经济责任,及其政府如何承担这个责任有了共识。

  西方近代以来,很多学者把中国视为“水利社会”,进而把“水利社会”视为中国传统专制主义(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社会根源。这是单纯从近代西方经验出发的,因为正如上篇(《解读 | 郑永年:贸易战的本质是中西模式之争》)所讨论的,自近代以来,西方走了一条政治和经济分离的道路。“水利社会”仅仅是中国政府经济责任的表现之一。

  今天,西方把中国看成是“国家资本主义”。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人们梳理一下从汉朝到当代中国的经济形态,就会发现中国几千年来“吾道一以贯之”,存在着一个比较有效的政治经济体制。人们叫它“资本主义”也好,叫它“市场经济”也好,中国一直以来存在一个至少有三个市场共存(或者有三层资本)的大结构:顶层永远是国家资本;底层都是自由民间资本,像今天的中小企业;还有一个中间层,即国家跟民间互动合作的部分。

  在这个结构中,有些领域主要关系到国民经济主柱的领域,国家一定要占主导地位,但是大量的经济空间要放给民间自由资本;同时在中间层,政府和民间资本积极互动,有合作也有竞争。通过三层资本结构,政府维持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履行经济管理的责任。

  在中国那么长的历史中,只有四个比较短的时期走了极端,变成了经济国家主义化,即国家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被有效扭曲甚至被消灭。第一个就是两汉之间的王莽改革时期,第二个是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期,第三个是明朝朱元璋的改革,第四个就是改革开放前那段时期。

  在这四个时期,国家跟市场完全失衡,偏向了政府。除了这四个时期以外,中国的国家跟市场基本上都是相对平衡的。不过,应当指出的是,即使是在这四个时期,政府的出发点仍然是更有效的经济管理或者更快的经济发展。

  这三层资本共存的结构也决定了,在中国,市场一定要服从国家治理规则的规制。市场存在,但不是西方早期资本主义那样的完全自由市场,而是被规制的市场。近代以来,西方的市场尽管也是被规制的,但基本上还是资本占据主导的市场,即使政府也要服从市场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最好的经济学著作就是《管子》。如果要解释中国几千年的经济历史,《管子》比西方任何经济理论都有效。例如,西方经济学讲供需关系,但供需主要是靠市场调节。后来的凯恩斯主义有点不一样,即强调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扮演一个角色,但市场仍然是主体。《管子》不讲“供需”,而讲“轻重”,但调节“轻重”的角色是政府,而非市场。

  近代以来,面临来自西方的挑战,中国各方面快速转型。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至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要解决的都是“国家与革命”的问题,而非“国家和发展”的问题。这个顺序并不难理解,因为只有确立了政治秩序之后,经济发展才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把政治秩序置于优先地位的主张,即使放在中国的背景中也不难理解。

  近代以来,在解决“国家与革命”问题上,中国各派政治力量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日后的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成功的。这个关键便是中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要解决的,就是在落后国家如何通过革命,确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问题。毛泽东一代革命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列宁的学说成功应用到中国革命上,在和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中胜出,确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一段时间里,毛泽东也曾经想继续用“革命”手段来解决“发展”问题,但并没有预想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当代世界少数几个最成功解决了“国家与发展”问题的国家。实际上,改革之所以成功,在潜意识上,便是对中国传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回归。从传统看,中国的改革不是“无源之水”,而具有必然性。这种深远的传统,使得中国和其他国家区分开来。

  和西方区别开来,因为中国尽管向西方学习市场经济,但不会放弃作为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手段的国有企业。或者说,中国不会变成西方那样的经济,使得政府不能有效干预经济活动。中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区分开来,因为中国不会像这些国家那样,通过简单的政治手段(政治开放和民主化)和“大爆炸式”的经济手段(政府退出经济活动和激进私有化)来幻想谋求经济发展。中国也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区分开来,因为中国没有幻想通过依赖西方经济来谋求发展。

  今天,西方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从西方的意识形态出发的。另一方面,中国怎么变也的确不会变成西方那样的市场经济。中国还会继续是上述三层资本、三层市场结构,互相协调着往前发展。较之西方体制,这一结构有它自身的优劣。跟西方市场经济比较,中国一些经济部门主要是国有部门的效率会差一点。

  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西方的公共部门(相当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其效率也是成问题的。再者,中国经济的效率和创新能力在其他两层,即底层的自由企业和中间层的效率和创新能力,并不比西方的低。就中国的优势而言,中国三层结构经济体能够预防大的经济危机、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大规模有效扶贫等。

  西方资本主义,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那样,不可避免地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比如1930年代的“大萧条”、1997年/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2007年/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等。中国过去40年基本上没有经济危机,跟这个政治经济体制的调控能力有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很短时间里已经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从邓小平所说的“贫穷社会主义”提升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不过,中国对人类共同体所做的更有意义的事情,并不仅仅是中国已有多少人致富,而是已有多少人脱离贫穷。

  在过去40年里,中国已经促成7亿多人口脱贫。这个社会奇迹远比经济奇迹更为重要。如何理解这个奇迹?就是这里所论述的中国文明的政治经济观念,及这一观念所演化出来的政治经济体制。

  广义上说,东亚经济模式也是中国文明的衍生。东亚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被世界银行视为“东亚奇迹”。人们发现,二战后,在仅有的十几个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中,就有东亚这四个。而这四个经济体就处于传统意义上的“儒家文化圈”内。在儒家文化圈内,一个普遍的意识就是:推动经济发展是政府的责任。这四个经济体对政府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也有不同看法,但没有人会怀疑政府要推动经济发展,它们的一个共识便是:发展是硬道理。

  进而,这四个经济体的政府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还做出巨大努力,通过社会建设,培养中产阶层,实现了社会转型。今天,其中一些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台湾)因为效法西方民主,政府和经济开始分离,政府无力继续推进经济发展,结果造成类似西方的问题。这个趋势也是值得观察的。

  中西方政治经济模式:

  各面临不同挑战

  今天,东西方两种政治经济模式都面临问题和挑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来说,西方面临的问题须通过结构性再造来解决,而中国面临的问题则属于在现存结构之上进行调整和改进的问题。

  在西方,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再关联,也就是政治如何再次对经济行使权力,使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政治的需要,从而在经济和社会之间实现再平衡。西方目前内部民粹主义崛起,外部经济民族主义崛起,主要是要解决内部经济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西方经济结构失衡的产物,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经济结构并没有变好。主要的问题是,在政治很难作为的情况下,结构性调整光靠经济力量本身很难实现。

  这些年来,美国政府在经济上比较有所作为,包括再工业化、技术创新、保护本国产业等,不过,包括和中国进行贸易战在内的很多方法,并不能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从长远来说,也必然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北欧少数国家开始试行“一人一份工资”模式,但很显然这也不是什么新思路,而只是福利模式的扩大版。西方如何能够像当年建设福利国家那样,再次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来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再平衡,有待观察。

  对中国模式来说,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的责任,这一点不仅不会放弃,而且会更加巩固。中国可以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主要是围绕三层市场之间实现平衡这一目标。无论是国家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还是市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都会导致失衡,进而发生危机。如何实现平衡?这需要产权、法治和政策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就产权来说,光强调私有产权的明确和保护远远不够,国有企业的产权、国有和民营合作的产权和私有产权同样需要明确化,需要具有同样的权利。对法治来说,法律必须平等地适用于三层资本。应当强调的是,在这方面,现有政治或政策保护远远不够,急须把政治和政策的保护转化成法治保护。

  对政策来说,主要是根据三层资本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失衡情况进行调整。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必要时,对不同资本进行扶持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厘清,哪些领域必须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哪些领域可以大量让渡给民营企业,哪些领域可以政府和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等问题。

  政府须要促成国有企业追求自身的发展能力,而不是通过现有方法(例如垄断、政策寻租等)来发展。政府更须赋权社会本身培养自身的发展能力,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使得社会有能力平衡资本的力量,而不是仅靠政府平衡。


 
  • 上一篇: 中国政企关系40年:评价与反思

  • 下一篇: 新格局背后 是宏观经济平衡将发生调整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