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首页新闻一
光明日报:实事求是为什么如此重要

[转贴自:光明日报    点击数:851    更新时间:2018年09月29日]

      原标题:实事求是为什么如此重要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李洪峰

内容提要

    ●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一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理论武装和制度保障。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战略高度抓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他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的历史进程,联系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联系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提高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思想路线问题说到底是哲学问题

    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什么样的哲学。自建党初期,我们党就从政治上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党的思想路线高度统一起来,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经典阐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主观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1930年春,毛泽东同志写作《反对本本主义》,论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延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思想水平,毛泽东同志创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露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为全党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榜样,极大地统一、提高和武装了全党,为全党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同志更加重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时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963年,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泽东同志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实事求是所作的这些深刻阐述,具有长远指导意义,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哲学和思想路线。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创造性地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经验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可以说,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下,我们党才果断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才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才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正确认识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制定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等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胡锦涛同志强调,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正是由于始终牢牢把握住了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

    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巡视利剑作用不断彰显,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打开新的局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日益坚定,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始终坚持从战略上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起来,既立足首先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又积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的历史进程以及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的回顾和总结,联系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可以获得多方面深刻教益:

    第一,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一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胜利前进,什么时候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第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新时代我们要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至关重要。只有自觉坚持和运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我们才能更加自觉地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的关系,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而奋斗;才能更加有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积极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重大问题,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主动;才能在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深化自我革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内在联系和统一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第四,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理论武装和制度保障。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所以能够得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得益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得益于我们党始终牢牢抓住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这个根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战略高度抓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工作。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这必须通过制度的力量去实现。在新时代,为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供制度保障,应从民主集中制建设和法治建设两个方面着力。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韧不拔、满怀信心地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安排和战略部署而奋斗。

人民日报:从强国兴衰规律看中国外部挑战

   原标题: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出现了一些疑虑、慌张,甚至有人惊呼“狼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放宽历史视野,在更高层次上“睁眼看世界”,总结世界强国兴衰的经验教训,认清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正视各种外部挑战,齐心协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1新兴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普遍经历了一个关键性阶段

   随着15世纪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各大陆日益联为一体,人类历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500年来,一些国家相继崛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称雄世界,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等国,也曾不止一次地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但最终没有成功。其间群雄逐鹿,此起彼伏;风云诡谲,步步惊心,呈现出一幅幅兴衰交替的历史画卷。

   “海上马车夫”荷兰从1609年彻底独立到17世纪中叶成为当时世界强国,用了半个世纪左右。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迅速发展,到1784年打败老对手荷兰,用了100多年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在科技进步和工业化生产的推动下,大国崛起速度明显加快。美国从1865年结束南北战争到1894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用了约30年。法国自1789年爆发大革命,到1810年打败欧洲大陆主要对手,成为欧洲强国,用了20年。德国从1871年统一到1913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了42年;1938年再次跨入世界强国之列,主要工业指标位居世界第二位,用了20年。日本从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到1905年打败俄国成为世界强国一员,用了不到40年;二战后,日本又经过30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苏联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用了不到30年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战后重新投入建设,又用了30年时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在世界新兴国家由大而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关键性阶段。这个将强未强的特殊历史阶段一般为10年左右,在此期间,相关国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较前明显增大,事关兴衰成败。在这方面,英、美是成功的典型,法、德、日、苏则提供了历史教训。

    英国在1763年击败法国成为欧洲强国,首次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此时与其1784年彻底取代荷兰在世界上的地位之前,存在一个关键性阶段。这期间,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的生产力,加快了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为英国进入全盛时期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积极采取措施缓和南北矛盾,实现国家重建,到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开始步入关键性阶段。尽管美国在经济体量上占据世界首位,然而其综合实力还不如英国。尤其是,美国国内问题丛生,垄断加剧,腐败横行,社会矛盾尖锐。西奥多·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大力开展以反垄断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进步主义运动,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赢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誉,为美国问鼎世界铺平了道路。

    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标志着法国进入关键性阶段。但就是这样一位被黑格尔称为“马背上的世界灵魂”“神的存在”的大人物,却犯了一系列战略性错误,特别是1812年贸然发动对俄战争,劳师远袭,铩羽而归,最终于1815年兵败滑铁卢,使法国丧失了向世界强国冲击的机会。德、日类似的事例也一再上演。

    苏联的教训更为惨痛。在迅速崛起成为超级大国后,苏联领导人犯下了一系列战略性失误,特别是走上军事称霸对抗的错误道路。1979年侵略阿富汗,陷入10年战争的泥潭,最终在这个“帝国坟场”自掘坟墓,撤兵两年后国家即宣告解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回望大国兴衰历史,一些国家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个时候达到了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此后10年左右是其兴衰成败的关键性阶段,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此期间,如果发展战略选择正确,实力将日益增强,最终会成为世界强国,荷、英、美都是如此;如果选择不正确,出现战略性失误,国家将迅速衰落下去,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法、德、日、苏即是如此。

2遭受打压是新兴国家绕不开的“坎”

    新兴国家在崛起的关键性阶段,往往会与守成国家发生国家利益的激烈碰撞,无一例外地会受到刻意打压,这是必然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是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坎”。

    英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受到西班牙、荷兰打压。地理大发现后首先成为海上霸主的是西班牙。16世纪后期,英国通过宗教改革激发了民族活力,积极进行海外扩张,与西班牙发生利益冲突。1588年,西班牙派遣“无敌舰队”气势汹汹打上门去,妄图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将英国扼杀于摇篮之中。英国海军以弱胜强,打败西班牙,第一次以欧洲强国地位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此后两国为争夺海上主导权反复较量,双方元气大伤。荷兰乘机崛起,成为海上霸主,垄断了全球贸易的一半。1651年,英国通过《航海条例》,规定进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商船或货物产地商船运输,次年荷兰即发动了绞杀英国的第一次英荷战争。这时英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中,凭借新兴资产阶级的锐气,战胜了荷兰。此后100多年时间里,荷兰与英国又进行了三次战争,一直到1780—1784年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才彻底战胜了荷兰。

    法国在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同样受到了英国的打压。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后,对于挑战其地位的国家毫不手软,典型的是主导反法同盟。针对称霸欧洲大陆的法国,欧洲君主国先后七次组成反法同盟予以围剿,最终于1815年彻底打败法国军队。参加反法同盟的国家时有变化,但英国始终是主要成员,其他国家是为了维护君主制度,而英国则是为了维护霸主地位。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也受到了英国的打压。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英国就趁机图谋分裂美国,乃至幻想重新将美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于是口头上宣称中立,实际上支持南方,接济南方军火,为南方建造多艘军舰,给北方造成很大困扰和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首先提出包括成立国际联盟在内的“十四点原则”,实质是在保障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的幌子下,建立由美国掌控的国际组织,试图主导世界秩序。用时任美国总统顾问豪斯上校的话说,就是要“按照我们的心愿完成对世界地图的重新绘制”。英国当然洞悉美国图谋,联手法国,百般掣肘,最终迫使美国放弃加入国联。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后,转而对威胁其地位的国家进行遏制和打压。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军事强国苏联和经济强国日本进行打压。尽管美国视前者为最大的敌人,视后者为亲密的盟友,但当他们威胁到美国自身地位时,都毫不留情。

    对苏联,美国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向苏联大力输出西方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培植“第五纵队”,诱导苏联进行所谓民主改革;同苏联大搞军备竞赛、金融货币战,限制苏联油气出口;挑拨离间苏联各民族之间、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关系,等等。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之所以在瞬间轰然倒塌,固然有国内的因素,但来自美国的一套组合拳是主要外部因素。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写道:“谈论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死亡事件是否存在着特殊反常和预谋一样。”

    对日本,美国也丝毫没有网开一面、手下留情。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充斥全球,对美国贸易大幅顺差,随之而来,大国雄心迅速膨胀,公开叫板美国,招致美国的打压。1985年9月,美国召集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签署“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之后在不到三年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达50%,严重打击了日本出口,加之日本应对战略出现失误,导致经济持续低迷,经历了“失去的20年”。日本经济总量从上世纪80年代相当于美国的60%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25%左右。

    由此可见,新兴国家在发展关键性阶段受到守成国家的打压,也是一个普遍的历史现象。

3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跨过这道“坎”

    我国经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世界强国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到打压,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早晚的问题。实际上,自2010年开始,我们遇到的来自外部的挑战和麻烦,都与此有关。当前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战,就是这种挑战的继续。2017年8月,时任美国白宫首席战略分析师的班农就曾声称,美国在经济上打败中国仅剩5年左右的“窗口期”;他提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战争是重中之重,必须集中一切资源打赢这一仗,“如果我们输了,5年以后,最多10年,我们就会达到一个无法挽回的临界点,那时,我们就一点翻盘的机会也没有了”。美国打乱中国发展进程的意图暴露无遗。这种打压也许还有别的花样,但不管怎么样,天塌不下来。对于我们来说,既不要心存侥幸,也不要惊慌失措,最重要的就是从容应对,更加专注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面对偏见,用行动说话;面对压力,用能力说话。

    首先,要更加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制度优势,来自于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今天受到打压,恰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态势蒸蒸日上。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外部挑战,我们都要保持定力,按照自己的节奏,办好自己的事情。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奥勒留所讲的:“要像屹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岿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

    其次,要更加增强忧患意识,防止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处于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道路决定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根本利益所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我们付出巨大的学费和代价得出的结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当今时代,“关起门来朝天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能因发展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放弃改革开放,也不能因为外部压力,包括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而改变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不能说你让我改什么我就改什么,你让我放什么我就放什么。在压力面前,一定要有底气,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在坚决维护国家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务实理性处理好国家间关系。

    第三,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团结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是最大的力量。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人如果成一片散沙,是不好的事,我们趁早就要参加水和士敏土(即水泥——引者注),要那些散沙和士敏土彼此结合来成石头,变成坚固的团体”。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成为了团结凝聚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士敏土”,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项事业的主心骨、稳定器和领头人。越是在爬坡过坎的时候,越是在遭受外部遏制打压的时候,就越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前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任何外部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2版

原标题:人民日报评论员:尽心尽责,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为政贵在行。实现目标、完成任务,必须沉下心来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重点部署,对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高屋建瓴的谋划,清晰明确的部署,为科学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各地区各部门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具体实际做好各项工作。

    坚定的行动取决于统一的认识。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在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很了不起。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形势不同以往,正在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挑战。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重大判断,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以解决。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首先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上来。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在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积极进取,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朝着明确的目标稳步前行,才能胜利完成任务。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推进改革开放;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这些措施既有宏观指引,又有具体办法,既有全面要求,又有重点任务,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就能有效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形势下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态势,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务必尽心履职,尽责担当。既要稳稳当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又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如何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如何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如何因城施策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新局面。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能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新华社评论员: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原标题:新华社评论员: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题: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作出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通过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的实践方向,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指明了关键一招。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现象仍较突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激发创新活力,改革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是关键。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为创新加油鼓劲。要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人才评价体制中解放出来,把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激发创新活力,要通过改革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解答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等基本问题。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从而建立创新联合体,让各类主体各显神通、形成合力。

    激发创新活力,要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坚持开放合作创新。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就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改革为动力,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卢锋: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占优策略

    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这是继2013年、2015年在相同论坛演讲后,习主席第三次莅临博鳌这个海南省美丽滨海小镇发表重要讲话。从当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画面及各类媒体反应情况看,中国领导人演讲赢得论坛当场嘉宾热情赞同,也引起国内各界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好评。

  今年博鳌演讲新意

  博鳌亚洲论坛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高端国际经济论坛之一,中国领导人历年在博鳌论坛主旨演讲提供了观察中国高层对世界形势分析判断与外交政策的重要窗口。与前两次比较,最新博鳌演讲有两个引人注目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这次演讲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次较多侧重亚洲共同发展主题,这一次有较多篇幅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经验总结并部署相关政策。

  2013年以“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为题的演讲,首先在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特点意义基础上,阐述亚洲“谋求更大发展”的三点理念原则;接着从“变革创新”、“维护和平”、“推进合作”、“开放包容”等方面论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愿景和方针;最后强调中国将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的睦邻政策,整个演讲在“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亚洲合作发展语境下收尾。

  2015年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更加聚焦亚洲发展。演讲着重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等方面系统阐述“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主题。最后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意在谋求开放合作发展的宗旨定位,进一步论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亲诚惠容理念。

  最新博鳌演讲则集中分析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与目前全球化形势。演讲首先回顾过去40年中国体制转型历史进程,总结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经验;接着分析当今全球化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形势特点,提出应对全球化面临挑战的基本方针与原则;最后重申中国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基本立场,宣布中国即将推出的四个方面扩大开放举措。

  如果说早先两次博鳌演讲侧重以亚洲地区合作为视角,阐述中国推动亚洲合作发展政策并介绍对全球经济分析判断与政策方针,本次演讲则更多针对中国内外形势特点,回应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几个关键词使用频率变化清晰提示演讲侧重点调整:“亚洲”一词在前两次演讲中分别出现41次和55次,这次出现11次;作为对比,“改革”一词在前两次演讲中各出现2次,本次出现19次;“开放”早先分别出现5次和8次,本次出现42次。

  第二个特点是详细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措施。习近平最新博鳌演讲在系统阐述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与现代化发挥关键推动作用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将要推出多方面扩大开放政策举措。中国最高领导人演讲对即将出台的扩大开放措施介绍之详细系统,对落实扩大开放措施的督促要求之明确具体,在过去类似公开演讲中相当罕见。

  扩大开放举措涵盖四个方面。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金融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等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对制造业投资仍然保留限制的汽车、船舶、飞机等少数行业,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二是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今年上半年将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四是与普通公众直接利益联系更为紧密的“主动扩大进口”。今年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中国将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后将年年举办并使之成为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平台。

  博鳌演讲明确承诺,对上述扩大开放举措“将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演讲还论述了扩大开放举措的积极影响与意义:“经过努力,中国金融业竞争力将明显提升,资本市场将持续健康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中国市场环境将大大改善,知识产权将得到有力保护,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中国经济内外形势特点

  对中国最高领导人最新博鳌演讲主题内容及其传递的政策信息,需结合中国目前内外环境形势多方面客观现实特征加以理解。一是十九大后中国面临急需加快改革开放新形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经济改革蓝图,推动不少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改革推进仍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历史变革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快推进尚未完成的历史议程。在十九大后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急迫需要进一步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贯彻十九大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发展方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与现代化三步走目标起好步、开好局。

  二是需要积极回应目前全球化面临新困难。进入21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发生以来,二战后持续大半个世纪的经济全球化遭遇“四民(民粹主义、民族主义、难民问题、移民问题)”等因素挑战,近年全球化内在结构性矛盾持续发酵。中国决策层对全球化形势分析,一直坚持全球化长期趋势不可逆转的冷静积极判断,呼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所派生新问题新困难,这就要求各国“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形势下,中国主动扩大开放彰显大国担当,并为推进全球化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三是中美经贸与整体关系面临新考验。在中美经济实力显著变化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背景下,近年美国对华经贸政策与整体方针酝酿萌动几十年来前所未有之调整。特朗普上任后经过一段时期准备,今年初开始对中国实施强硬经贸政策。3月22日美国政府公布对华301调查结果,4月初提出对中国500亿美元进口品加征关税的初步清单,中方第一时间宣布对美国500亿美元进口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报复清单,双边经贸领域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险加剧形势。美国在经贸领域挑起事端引发紧张对峙形势,不仅损坏中国利益,也不利于美国和全球经济,中国无疑需要重视并严肃应对。

  美国对华经贸政策转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存在深刻的经济根源与时代背景。美方直接诉求与其2017年夏季启动的对华301调查主要议题相关,集中在美国质疑中方强制技术转让、歧视性技术许可要求、战略性并购获取高技术资产、网络窃取技术秘密等方面。然而美国基于其单方面“调查结果”片面指责,便依据其国内法规则宣布将对中方进口品实施加征关税措施,违背了美国签订《中国入世议定书》所作承诺,是挑战与损害WTO多边规则的蛮横无理举动。中国明确反对美方单边保护主义行为,并宣布将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举措,显然是坚持原则的正义之举。

  改革开放是中国占优策略

  中国应对美国挑起的新一轮博弈,除了应用“有理有利有节”方式加以回应反制外,还有一个占优策略可供选择,那就是加快推进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提升完善国内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占优策略是博弈论的一个常识概念,指在特定竞争博弈情境中,无论博弈对手怎么选择特定博弈参与方都应选择的策略。基于中国几十年来体制转型推动创新发展的基本经验,纵观目前内外发展环境与中美新一轮博弈形势特点,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占优策略。

  中国过去40年体制转型推动创新发展历史说明,扩大开放是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与富民强国的国策。从早年农村改革解决百姓温饱与特区探索开始告别封闭半封闭发展模式,到80年代中后期城市改革全面铺开与沿海开放政策实施,再到90年代重点领域改革与实施入世战略取得突破和成功,进至新世纪初年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后持续改革开放,几个阶段相互衔接不断演进的体制转型进程,推动中国从早先封闭取向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在40年不太长历史时期,十几亿人口大国从最低收入国家之一提升为中高收入,从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的前现代社会转变为城市化率达到60%的生气勃勃新兴大国。

  正如习近平主席博鳌论坛演讲总结的:“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奇迹般经济成长提供生生不已动力源泉,是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实践认识和创造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新挑战的占优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体系谋求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决定了中国发展必须以惠及贸易伙伴与全球经济整体利益为前提,决定了“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正是基于这一逻辑,中国领导人博鳌演讲阐述了中国开放发展与世界利益的一致性:“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通过开放逐步加深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是中国转型发展的特点,也是中国转型发展的优点。中国开放发展在本质上与包括美国在内贸易伙伴与外部世界具有互惠性,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与世界长期稳定繁荣具有建设性,由此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支撑。诚然,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不完全取决于中国的努力,因而中国在开放发展道路上可能会面临目前争端加剧甚至更为严峻冲突情况。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因而是中国应主动选择与坚守的占优策略。


 
  • 上一篇: 不忘初心 对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忠诚

  • 下一篇: 推动中非合作升级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