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册
企业增值网 设为首页  
  管理    营销    品牌    案例  |  民营    团队    创业    趋势  |  女性    设备    安防    建材  |  房产    包装    项目    模具  |  教育    财经    资讯    新闻  |
  绩效    策略    人力    培训  |  专家    职场    企业    策略  |  文化    汽车    造纸    仪器  |  环保    印刷    物流    法律  |  云算    新华    军事    国际  |
首 页公司简介商品市场伯乐平台午间课堂视频集锦大型展览加盟代理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首页 中国企业家
森马自救:一度市值腰斩,现在靠童装翻身了

[作者:谢芸子    点击数:788    更新时间:2018年01月27日]

    摘要:一家做年轻人市场的企业,在服装业的低迷期,被童装挽救了。

   “向自己的故事挥挥手,还没有结束又有新开头,太多的忙碌淡忘了温柔,无穷的辛劳是一生的朋友。”邱光和用这寥寥几句歌词概括了自己数十年的创业经历。绝大多数情况下,邱光和是极为和善的,但在触及一些敏感话题的时候,就露出好强、不服输的个性。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邱光和一度不愿回顾往昔,这其中就包括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所经历的震荡。

    森马2011年上市,曾是中国服装第一股,但在2012年后,包括森马在内的中国服装品牌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在“高库存”的表象背后是“供应链能力不足”与“对市场反应慢”等弊病。如今多年过去,很多服装品牌依然一蹶不振,但森马或许能率先迎来曙光。

    近年来,森马表现不俗,在坚定转型的同时,旗下童装品牌巴拉巴拉的成功更是给森马注入了希望。然而森马未来之路究竟在哪里?在ZARA、优衣库快速瓜分中国市场的当下,本土品牌是否还能重新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寒冬中转型

    与“裁缝”出身的周成建(美特斯邦威创始人)不同,邱光和骨子里是个典型的温州商人。史料记载,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走出温州南站,就置身于依山环水的景象。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情况,也使得温州人好经商,并大多白手起家,有拼搏精神。

    与很多靠模仿起家的晋江系品牌不同,温州商人受“永嘉学派”影响颇深。永嘉学派认为道存在于事物本身,因此讲究功利、敢为天下先,这就与其他儒家学派形成了差异。而回顾森马、美特斯邦威等温州企业的发展历史,也不难看出永嘉学派的影子。

    1951年,邱光和出生于温州瓯海区,31岁,邱光和下海从商,早期做过电器公司,也做过“爱国者”的销售代理商。1996年,国内刮起了一阵休闲风,同年12月,邱光和与其子邱坚强、女婿周平凡正式注册了森马公司。“那个年代提倡时尚、文化的概念突然增多,服装成了一个民生场。”在邱光和的印象中,当时仅温州就有70多家服装企业,全国的服装品牌大概有1000家左右。

    和国内大多数服装企业一样,森马将耐克的虚拟经营模式奉为教条。虚拟经营模式即将产品的制造、分销等业务外包,仅保留企业中知识、技术等最关键的功能,其他功能皆虚拟化。这种“横向一体化”的模式极大降低了公司的成本投入,也足以让没有原始积累的小品牌快速发展。

    1997年3月,森马第一家门店在江苏徐州淮海路68号正式营业。在没有大规模广告宣传的情况下,这家门店第一天便有了39000元的营业额度。打烊后,邱光和请团队吃了宵夜,还喝了啤酒,这个成绩让他十分振奋,也记忆犹新。

    2002年到2006年,森马进入品牌经营阶段,开始爆发式增长。邱光和回忆,“这个阶段森马发展最旺盛,每年的增长幅度大概在45%到50%之间。”与当时的大部分服装企业一样,森马总是选择人气最热的明星做形象代言,历年代言的明星有twins、谢霆锋、罗志祥、韩庚、李敏镐和金秀贤。时至今日,这种“明星代言人+广告投放+代理商销售渠道”的模式还在各大品牌延续。

    2011年,森马登陆A股,随后市值便冲到448.9亿元,一度超越其他上市公司成为我国服装行业第一股,然而多年过去,森马的市值却仍处于上市当日腰斩水平。股市暴跌背后,是资本市场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不看好,在不少投资者看来,中国服装市场爆发期已过。

    森马生产副总张作仁是森马发展的见证者,也是那场危机的亲历者。据张作仁介绍,此时行业皆偏向开设大门店,生机蓬勃的局面掩盖了供应链与管理无法跟上渠道扩张的弊病,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这必然导致产品质量越来越差、产品结构越来越混乱、设计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的结果。

    一切问题终于在2012年集中爆发,一时间,几乎整个服装行业沦陷,不少品牌都陆续传出“超高库存”的负面报道。曾有媒体曝出,森马2012年到2015年三年内,共关闭943家门店。而与国内一片哀鸿的“关店潮”不同,全球时尚界正在进入洗牌阶段。以ZARA、优衣库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快速抢占我国一线市场。然而中国服装品牌大多深耕二、三线城市,故此时的森马并未与快消品牌正面交锋,这或许也是森马大部分管理层反复提及“森马衰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原因。

    邱光和将森马2012年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原因归纳为“金融危机、消费升级、遭受互联网电商冲击”三大方面。然而在增长陷入困境之时,森马却选择逆势扩张,开始了一连串的收购与战略部署。

转战童装市场

    与森马家族下的其他品牌相比,巴拉巴拉堪称“异军突起”。王孝通在《中国商业史》曾说“浙人性机警,具敏活之手腕,特别之眼光”。在邱光和看来,“作为服装人要始终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做童装品牌之前,邱光和曾在国家民政局待了几天。“过去的人口结构是枣核型的,儿童和老人的数量不多,但现在的人口结构是哑铃型。儿童消费在每一个家庭消费占比28%以上。”

    2002年,巴拉巴拉品牌在温州成立,与森马品牌相同,早年以街边门店为主。在邱光和看来,较早抓住机遇是巴拉巴拉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想在童装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巨头不在少数,娃哈哈童装就是其中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娃哈哈童装营业收入仅为2亿元,十余年来几无增长,店铺数量仅500多家,可谓难掩尴尬。

    “隔行如隔山”——这是巴拉巴拉总经理徐波对此现象的唯一回应。与成人服装市场相比,童装市场十分复杂,入局者要同时掌握并满足父母与孩子双方面的心理与需求。

    徐波说到,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对产品的需求大不相同,而不同年龄段的产品对于设计、供应链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国家的质量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必须有差异化策略。以3~7岁的幼小童为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穿着已有了自己的偏好,这就意味着在产品设计之时要极大考虑孩子的心理与喜好,此外还要满足教育机构对于儿童着装的要求。与此同时,妈妈们的人群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徐波看来,80后、90后的妈妈们与70后的妈妈们相比更加时尚,购买产品也更偏向国际品牌。“这些都要求入局者要直面消费者的变化,并努力寻找到一个好的平衡。”

    实际上,巴拉巴拉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之前,巴拉巴拉都是40%、50%的增长速度,但在2012年后,增长份额直降到个位数,经过一系列改革才恢复至平均每年20%到30%的增长水平,成为行业第一。

    在徐波看来,巴拉巴拉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极致单品”的思维。若要打造极致单品,就要首先对供应链升级改造。巴拉巴拉的逻辑是:要想获得最好的原材料就必须依靠大宗采购,好的供应商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但最好的原材料公司只与最优秀的品牌合作,所以做童装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但是在品牌的发展早期,零售商可能都是很小的,那么巴拉巴拉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徐波给出的答案是与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

    “我们逐渐让上游的零售个体也实现了公司化经营,公司和供应链能不能构建一个很好的生态圈,是品牌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除了供应商改革,巴拉巴拉也逐渐打通了下游渠道,巴拉巴拉几乎是最早进入购物中心的国产品牌之一。

    2011年,徐波从温州调到上海工作,深切感受到了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前在温州,很容易就能把车停下来,到街边店去买东西,但在北京上海,就很难找到地方停车,而且大城市的生活方式一定会极大地影响中等城市,所以我们当即决定所有门店向购物中心转型。”

    购物中心是最能解决一站式消费需求的重要场景,而街边门店想要进入购物中心却非常困难。巴拉巴拉首先对门店设计进行升级改良,重新规划了店铺布局并增添了儿童休闲区,在进一步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满足了购物中心对于店铺的要求。目前,巴拉巴拉供应商共有300多个,线下门店4000余家。其实哪怕是正处于二胎红利的当下,中国童装市场也是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传统童装企业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入局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巴拉巴拉开始与法国埃迪克洛这样的国际大品牌正面较量。徐波深信中国的童装市场还会继续分化,在供大于求的时代,专业度低、整合能力差的品牌注定退出市场。

    目前,巴拉巴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6%,稳居行业、甚至是亚洲第一。“巴拉巴拉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徐波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正确的打法是关注终端市场,永远去关注不断翻新的客户人群,并满足消费需求。”

    在森马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森马童装产业首次超过成人服饰,以22.47亿元的营收占比51%,邱光和也一直希望能够将巴拉巴拉打造为下一个“森马”。

    值得一提的是,除巴拉巴拉外,森马集团也在孵化其他童装品牌,其中包括聚焦0~7岁的马卡乐。此外,集早教、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儿童商业综合体——梦多多小镇也已在温州建立了初步的模型。森马童装产业,或许能成为整个森马线下转型升级的缩影。

线上线下

    与童装产业的增长速度相比,森马电商产业增速更快,每年高达80%以上。据邱光和介绍,2012年,森马组建电子商务部门,当年销售额为1.57亿,而森马电商2017年的销售额度已突破50亿元。当然,森马电商发展之初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森马电商产业负责人邵飞春告诉《中国企业家》,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最大的障碍还是思想意识的改变。据邵飞春介绍,2012年至2013年,森马电商都处于“去库存”的阶段,森马电商以略高于公司成本的价格销售过季产品,用较高的性价比快速地打开了局面,迅速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积累了长期稳定的用户群体。而彼时,整个行业谈的最多的还是线上、线下的冲突。森马品牌九成都是加盟体系,电商无疑会对原有代理商的利益产生影响。“但我们当时的逻辑却异常清晰,消费者在哪里我们就要去哪里,必须通过线上、线下的互补把蛋糕做大。”

    2014年开始,森马进入了品牌升级的阶段,开始了“大森马”的概念,除在第三方平台销售过季产品外,也同时在线上推出新品,与公司线下业务相互补充并迅速融合。

    对于电商渠道,双十一始终是避不开的话题。与往年不同,2017年双十一,诸多服装品牌都关闭京东渠道。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对于大多服装品牌来说,京东或占线上总渠道销售额度的20%~25%,2017年的“二选一”,无疑使得入驻品牌受到短期影响,而这一事件,也暴露了品牌电商化发展中的一大问题——长期以来,品牌一直受制于“流量”,过度依赖平台。

    目前,森马线下渠道还在转型的过程当中,而本土休闲品牌大规模进入购物中心还需要一段时日,这就导致短期内,森马线下渠道只能依赖原有的街边门店,极大地压缩了销售的增长空间。而为了提高市场销售份额,每个品牌都在砸钱拼流量,广告投入、明星代言必然增多,至于能否换回相应的业绩就不得而知了。反观ZARA,从来就只有社交媒体的营销活动,少有广告费用的支出。

    在邵飞春看来,森马电商已进入到向时尚内容运营平台转型的阶段。“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希望能够借助森马的供应链,对时尚内容进行整合,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时尚产品。”这似乎与赵迎光欲将韩都衣舍打造为一家传媒公司的理念不谋而合。

    据报道,韩都衣舍公关团队近80人,赵迎光要求其“天天有新闻、每天找新闻”,使品牌逐渐人格化、传播碎片化。据悉,森马和巴拉巴拉目前的会员人数在1200万左右,电商平台若能从运营货品走向运营内容,应能创造更多价值,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能否复制ZARA神话?

    目前,森马集团拥有休闲服饰、儿童、电子商务、新业务四大产业,新业务产业为农业与医疗健康方面的资本投资,由邱光和之子邱坚强负责,而休闲服饰产业自然为森马品牌服饰本身,由邱光和的女婿周平凡负责。而在所有业务当中,集团对于森马品牌的投入最大,中国到底能不能出现第二个ZARA,一直是业界不断探讨的问题。

    森马与一众国内服装品牌都运用了“横向一体化”的虚拟经营模式,然而这一模式也存在弊端:即如果无法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如品牌效应,轻资产就会压低公司市值。从现阶段来看,年轻消费群体对于森马、美邦、安踏等国产品牌的印象都大不如前,邱光和也不止一次强调:“品牌老化”是森马目前遇到的最大瓶颈,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绝对离不开对供应链、产品、渠道的改良。

    据生产副总张作仁介绍:2012年,森马关闭了很多效益不好的大店铺,与此同时也删减改良了产品的系列,上游供应商的数量也因此减少。2014年,森马品牌供应商从原来的300余家调整到70余家,并对供应商进行品质管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订单的稳定性。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大量关店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无法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ZARA似乎极少出现库存危机。

    与虚拟经营模式不同,ZARA、H&M等快时尚品牌运用的是SPA模式。SPA模式1986年由美国服装巨头GAP提出,是一种从商品设计、制造到零售都链接起来的垂直整合型销售形式。SPA模式虽也兼有“横向一体化”将大部分业务外包的特征,但下游销售端却多为自营,这就确保了供应链与消费者的紧密结合。

    以ZARA为例,ZARA 90%的门店都为直营店。生产环节,ZARA会将产品根据时尚敏感度的不同进行划分,时尚敏感度不高的标品,会外包到中国或者摩洛哥直接生产。但对于时尚感强的单品,ZARA会在世界各地实行买手制度,将搜罗到的新版型进行小批量下单,生产后再小范围售卖,最后通过终端销售数据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考虑是否翻单,这就极大程度上规避了压货的风险。

    国内的服装品牌始终都在尝试向ZARA学习,森马也不例外。森马市场总监文晨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2017年是森马大力进军一线城市、与购物中心大力合作的元年。“早前,森马一直深耕三四线市场,虽然未来渠道也会继续下沉,但一二线市场才是未来布局的重要方向,购物中心将成为主要发展的渠道类型。”

    与森马在三四线市场的经营策略不同,在一二线市场,森马将以直营为主,在供应链方面,也尝试加入时尚买手制度。据了解,目前森马品牌ODM的占比在40%~50%之间,这个比例仍在不断的调整尝试,以寻求最优。2012年,森马一件产品从设计到销售的时间还为9到10个月,现在已缩短至2到3个月。森马的改革的确见到成效,但与成熟的快时尚品牌相比依旧存在差距。ZARA部分产品从设计到售卖,2~3周即可完成,不过目前来看,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也遇到了问题。

    2017年1月14日,森马升级后的全新店铺在上海江桥万达广场的二楼正式营业,新店铺营业面积达到1500平米,开业前两天就达到了108万的销售额度,并不逊于隔壁优衣库的成绩。

    “我们从2016年下半年就开始探索怎么样才能和购物中心达成更好的合作,于是公司管理层密集地拜访了以万达为代表的众多购物中心,在听取建议之后,邀请了韩国设计团队,对门店形象、品牌推广、商品研发进行了改造。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一些快时尚的产品品类。”据悉,森马目前购物中心门店共有300余家,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其中,2017年新开设的“升级门店”超过160家,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但在文晨看来,森马品牌的转型才刚刚开始发力。文晨透露,森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另开设1000家购物中心门店。毋庸置疑,森马正卯足劲儿想要重归战场。

    谈及未来,邱光和希望森马集团能在2021年实现800亿的销售目标,成为市值超千亿的企业,其布局的四大板块也能更健康、更有质量地发展。“尽管有挑战,但我们对这个目标的达成,充满信心。”邱光和补充道。


 
  • 上一篇: 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相信10年后会发生

  • 下一篇: 面对舆论风暴,趣店罗敏公开认错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加盟企业 更多
    欧泰克门窗有限公司
    龙卷风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群胜科技
    博达自动焊接设备
    技缘智能--有限公司
    鑫民生遮阳帘
    奥邦表面技术....
    深圳秋田科技汉办
    维安宁科技有限公司
    一舟电子科技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思浪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中基恒润(LED)
    高特装饰
    恋晴集成吊顶
    康王橱柜集成家居
    丽邦地板
    益骏建材有限公司
    欧雅美橱柜
    响美商贸有限公司
    东方超宇装饰公司
    加盟企业 更多
    华斯瓦德有限公司
    唐城商贸有限公司
    科海消防安全工程
    欧亿橱柜
    名鼎集成组合吊顶
    贵州省九阡九公司
    上海百益橱柜
    武汉国冠九鼎装饰
    瑾良喜慕乐整体家居
    世纪明珠酒店
    联系我们网站留言友情链接与我在线管理 ┊ TOP
    鄂ICP备11009518号
    联系我们:qyzzw888@163.com
    Copyright(c)2005 企业增值网.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