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力争上千亿 云南大力发展生物医药
生物资源丰富为云南省发展医药产业提供了天然优势。据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陈铁军介绍,在桥头堡规划中,云南省将把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积极培育和扶持。
事实上,不仅桥头堡规划当中有生物医药的大篇幅描述,在云南省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当中,生物医药也被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了解到,由云南省发改委牵头制定的《云南省“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云南生物医药经济总量要达到1000亿元,医药工业产值占全省GDP的4%以上。其中,医药工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60亿元,医药商业到2015年实现总销售收入440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到2015年达300万亩以上,农业产值100亿元,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产业化种植基地超过10个。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重点打造六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到2015年,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产值达200亿元,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80亿元,健康产品产业集群和中药材种植产业集群分别达60亿元,植物提取物产业集群达40亿元,生物制品产业集群达30亿元以上。
除了远景规划,云南省今年也已经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大力扶持民族医药发展。
陈铁军认为,在发展生物医药方面,云南省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还已经形成了以云南白药为代表的著名品牌,这些传统优势将给未来产业发展带来极其广阔的前景。华泰联合证券的一份报告也认为,以彝药、苗药、傣药为代表的云南民族药,正成为云南省新的药业经济增长点。
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回升向好
上半年,生产总值和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保障,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分别增长26.5%、43%和93.3%。
昨日,记者从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获悉,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攻坚战,除第一产业增幅较小外,全省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保持了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
经历百年一遇特大干旱,云南省的农业能实现0.8%的小幅增长,实属不易。为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省委、省政府重点部署实施了8个方面的工作,采取了30条具体措施,累计筹集抗旱救灾资金32亿元,出动1600多万次车辆、投入近1600万人参与到抗旱救灾工作中,保障了人畜饮水需要和春荒困难群众的生活,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开展。目前,从全省范围看,旱情已得到基本缓解,抗旱救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全省已播种大春作物6000多万亩,超额完成计划。
在较快增长的工业经济中,支柱产业发挥了主导作用,重点行业除制糖业下降外,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多。股份制企业和外商企业增长较快,重点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列入重点考核的100种主要工业品有70多个产品都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上半年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超过17%。特别是围绕有色、黑色、烟草、装备、化工等十大产业规划组织实施的“央企入滇”战略全面启动,随着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等近10家央企签订的合作协议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云南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省政府今年出台了涉及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以积极争取中央投资、争取中央代发地方债券、增加预算投入、扩大直接融资、拓展民间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着力实施并联并行审批制度,全力推进在建工程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投资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2.7%。特别是着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针对旱灾中暴露的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明确了“兴水十策”,计划用3年筹集不低于100亿元资金组织实施100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以提高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虽受旱灾影响,全省旅游业仍然保持加快发展的势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3.2%。按照“建酒店、树品牌、创特色、抓服务”的发展思路,云南省积极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扭转云南省休闲度假酒店发展不足、休闲度假旅游发展不快的状况,实施“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提升了旅游消费层次。今年,继续贯彻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新出台“建材下乡”政策,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继续安排6000万元促进内贸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促进餐饮业发展资金,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城乡市场贸易,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升级,推动了消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上半年的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保障,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分别增长26.5%、43%和93.3%。保障民生的力度加大,表现在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对低收入群体从政策上、物质上、经济上给予帮助和补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表现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保持了房价平稳;表现在组成多个采购组加大粮食、肉类、蔬菜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重要物资的采购和调运,保持了旱灾期间的市场稳定;表现在对边远、少数民族扶持力度的加大,对藏区加快发展的支持力度上。上半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2.8%。
桥头堡建设的氛围越来越浓。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对中财办和云南省联合形成的桥头堡调研报告作出了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分别将桥头堡建设列为全国重点建议和重点提案。省委、省政府及时成立了云南省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领导小组,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不断深化细化事关桥头堡建设的8个重点方面工作,形成了总体方案和一批研究成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46个部委、企业,162人组成的12个调研组刚刚离开云南,如此大规模、高规格调研对推动桥头堡建设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上半年,云南省的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对外开放取得实效,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云南行动腾冲纲领的实施,把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扩大到9州(市)44县(市);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工作目标倒逼管理”和“一线工作法”为重点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9628项工作接受目标倒逼管理监督,为推动工作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创新的做法,都为今年经济社会继续回升向好加分。(记者 谭晶纯 刘晓颖 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