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宣布,经过初步临床实验分析,一种由加拿大卫生部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对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非常有效, 2000多名埃博拉病毒密切接触者在接种疫苗后无一人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宣布,经过初步临床实验分析,一种由加拿大卫生部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对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非常有效,2000多名埃博拉病毒密切接触者在接种疫苗后无一人染病。如果后期实验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成绩,这种疫苗将能帮助结束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传播。
这种埃博拉疫苗名为“VSV-EBOV”,也称“加拿大疫苗”。最初由加拿大卫生部开发,而后疫苗许可所属公司与默克公司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确定由其负责研发、生产和分发这一试验性疫苗。
与传统的向随机对照组提供安慰剂的做法不同,此次试验中,研究人员采用一种名为“包围接种”的方法,即在发现病例后立即为自愿接种的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而周围的其他人员将在3周之后获得疫苗接种。这种设计能够确保在试验过程中为所有接触者接种疫苗。由于缺乏有效安全数据,儿童、青少年和孕妇被排除在外。
根据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公布的中期试验分析数据,在立即接种疫苗的2014人当中感染率为零,而延迟接种疫苗的2380人当中感染者仅有16人。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这项初步结果富有前景并令人兴奋,如果疫苗被证实有效,将是应对目前和今后埃博拉疫情中的规则‘改变者’。”
据了解,这项研究的经费主要来自于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以及英国、挪威和加拿大政府。参与实验的医疗人员主要来自于无国界医生组织和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学院,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90%都来自于几内亚。
世界卫生组织称,迄今这一疫苗显示对个人的有效性为100%,但还需收集更确凿的证据,证明其能够通过所谓的“群体免疫”对人群提供保护。几内亚国家监管机构和伦理审查委员会为此已批准继续开展此项试验。
渤船重工核电装备研制取得突破
春节刚过,记者从渤船重工获得好消息,在该集团举行的“AP1000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反应堆主管道热段试制件”鉴定会上,由渤船重工研发的核电设备得到了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的好评。该设备的研制成功,将对三代核电装备国产化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管道是核电站核岛一级关键设备,被称作是核电站的“主动脉”。我国现阶段运行的核电机组均采用三代以前的技术。早在2007年,渤船重工依托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的优势,联合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对“AP1000主管道热段试制件”进行科研攻关。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终于攻克了核电反应堆主管道制造的技术难关,在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也为我国三代核电站的自主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魔鬼鱼逃避深海杀手跃出水面(图)
游客拍到黄貂鱼逃避深海杀手跃出水面
北京时间6月26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新西兰奥克海滩上的游客目睹了有“魔鬼鱼”之称的黄貂鱼因躲避逆戟鲸追逐,情急之下飞出水面的罕见一幕。幸好,有游客捕捉到这一追杀“好戏”,让我们一睹为快。
这条黄貂鱼正想尽一切办法,试图避开素有深海“终极杀手”之称的逆戟鲸的追逐,而后者紧紧跟在黄貂鱼的身后,随时准备展开攻击,最终迫使黄貂鱼飞出水面。黄貂鱼似乎对藏身海底的生活极为满足,偶尔还用它们锐利的尖刺去袭击人类,而这张照片则表明,情急之下,黄貂鱼照样可以表演飞行绝技。
逆戟鲸追逐黄貂鱼的精彩一幕是6月24日在新西兰奥克兰的圣赫利尔斯(St. Heliers)海滩捕上演的。当时,五六条逆戟鲸一大早聚集在一起,栖息于海岸附近的黄貂鱼成了它们的目标,而另外30条逆戟鲸则在海岸后面游弋。一大群游客聚集在海岸,目睹了逆戟鲸疯狂追逐黄貂鱼的“好戏”。几名学生说,逆戟鲸离海岸非常近,“如果尽力的话,你或许可以伸出手摸到它们。”
当天早晨海滩上的游客可谓大饱眼福,除了逆戟鲸追逐黄貂鱼迫使其飞出水面的精彩一幕外,他们还看见了另一条逆戟鲸在水中猛地转过庞大身躯,击中一只在水面飞行的海鸥的镜头。被击晕的海鸥随即掉进了水里,成为逆戟鲸又一顿美餐。上午10点半左右,随着海潮退去,逆戟鲸们也跟着离开,当然了,它们此时已经“酒足饭饱”,肚子鼓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