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汪洋出席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抓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各级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统战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工商联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努力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16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
9月16日,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完整准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坚定制度自信,把他们更好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
汪洋指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党委领导下各司其职、群策群力。要调动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深刻认识个人的成功既源于自身努力,更得益于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党,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树立家国情怀,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精准扶贫,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要抓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以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发挥作用为目标,改进综合评价工作,重视年轻一代培养。要及时掌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诉求,齐心协力把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和克服眼前困难,增强发展信心。要按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完善民营企业权益维护机制,激励干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要发挥好工商联和商会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主持会议并讲话。他表示,各级统战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贯彻落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开创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局面。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委统战部、广东省委统战部负责同志,有关民营企业家代表作交流发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会议。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统战部、工商联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让中小企业扮演更重要角色
目前,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相关的合作协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在“一带一路”贸易投资论坛上表示,他说:“‘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各方共同打造的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高云龙表示。
“希望把我们工商界联合起来,让中小企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还希望创造对企业有利的环境。”世界商会联合会主席彼得·米霍克指出,在过去几个世纪当中,商会的作用不断的在改变,企业的作用也从未像今天这么重要。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给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2013年至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的税费是22亿美元,创造就业21万个。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作为互联互通的先导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介绍,一批标志性项目有序实施,中老铁路全线开通,中泰铁路一期工程、雅万高铁、匈塞铁路、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巴基斯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建设、蒙内铁路竣工通车,瓜达尔港等港口正在进行建设,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600多列,其中去年开行突破3600列,通达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波兰等13个国家、41座城市。
去年8月在北京成立的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成员涵盖能源、化工、建筑、工程机械、金融、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近500家企业。丝绸之路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表示,将加强与“一带一路”商务理事会各国委员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推动各国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流互访和机遇共享。中国大唐集团也将与中外企业一道在清洁能源、现代物流、环保技术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
增强中小企业造血功能
新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明年起实施
华龙网11月23日21时讯(首席记者 黄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简称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将于2018年1月1号起实施。今(23)日上午,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等召开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宣传贯彻培训会。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哪些亮点呢?
记者了解到,该法进一步规范了财税支持相关政策。
财税政策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法总结了近年来实践经验,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应当在本级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性质和操作运营进行了补充细化,规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当遵循政策性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原则,主要用于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初创期中小企业”。
近年来,广大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依旧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新法把“融资促进”单设一章,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普惠金融、融资方式等层面多措并举,全方位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在宏观调控层面,明确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环境”。
在金融监管层面,进一步提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开展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应当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采取合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型微型企业融资规模和比重。
在普惠金融层面,明确了推进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中小银行、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在融资方式层面,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利用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完善担保融资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时,其应收账款的付款方,应当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此外,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风险补偿和征信评级等方面也做出相关规定。
市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深入贯彻落实,法律修订的“红利”不断释放,将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实现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今天的培训会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政策规划处处长张海鹰围绕新法理解和贯彻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讲解。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赵卫东详细介绍了新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变化、重点亮点和法律条文的内涵等。
放水养鱼应成为中小企业税收第一原则
3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深化税收改革,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红豆、吉利、京东、阿里等企业代表出席,其中京东总裁刘强东关于小企业开店应该纳税加税的观点引人关注。刘强东说,小企业以自然人名义开网店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要求小企业开网店应该纳税,并建议在技术上便利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
早在2015年曾经闹过一次电商征税风波,最终不了了之。许多人认为,在实体店销售商品需要征税而在网上销售商品商品则不需要征税,这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甚至把这归结为当前实体经济不振的原因之一。真实,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是,中国一直没有针对互联网交易纳税的专门法律法规,也就是说,税法对线上和线下本来就是同等对待的。单就线上而言,个人卖家和企业卖家都有相应的纳税要求,前者应缴纳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后者应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种类虽然有别,但都有纳税的义务,根本找不到个人商家不需要纳税的法律内容。
具体执行中,对于个人卖家的个税征收各地都有免征额,例如,北京市月经营额在2万元以下免征个人所得税征收率为0%;2-5万元的,对超过2万元以上的部分个税税率为0.6%。此外,增值税也是免征额,国务院曾于2016年发布文件,对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也即是,不论是个人还是小企业,年销售额不超过36万元的免征增值税(此前标准是24万元)。
既然有如此,为什么人们还会产生电商可以不纳税的错觉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电商门槛极低,借助平台销售产品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如恒河沙数,其中相当一部分经营规模很小,并没有达到需要纳税的标准;二是有一部分企业达到了纳税的标准,但由于征管的原因而未被征税,属于漏征。在电商购物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人们容易产生电商漏征更多的印象,但没有数据表明,线上漏征的情形比线下更突出。2015年税务部门曾突然约谈电商,到底是因为电商漏征更多,还是当时税收征管普遍趋严了呢?这个值得好好思考。
笔者完全赞成税收公平原则,认为线上线下应该保持相同的纳税标准和征收标准。同时,在税收负担明显过重的情况下,降低整体税负显得尤为紧迫,中国的增值税率高达17%,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早就该下降了。同时,对小规模的经济活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电商个人卖家)应把放水养鱼作为第一位的原则,能免就免,能减就减,积极创造低税甚至无税的大环境。这不仅因为中小微企业是就业主渠道、创业支撑点、创新发源地,从税收上进行支持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对小规模经济活动征税成本非常高,得不偿失,对那些年销售收入仅二、三十万(或更高一些)的小企业、小商户、小卖家,不如借鉴历史上“永不加赋”的做法,不论线上线下,永久性全部免除对它们的征税,这样既可以节省下高昂的征管成本,又可以彻底解除小企业小商户的税收心理负担,避免走入“大量征税、普遍逃税,选择性罚税”怪圈,用最低的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激活经济活力。
2016中小企业如何“以小博大”招商?
19部门联合发文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中国证券网讯 9月1日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等1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意见》称,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各类资本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意见》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农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电子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环境不完善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意见》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环境,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
《意见》提出,争取到2020年,在全国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在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农村就业、带动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重点是加强工业品下乡、农村产品进城、农资流通、农村综合服务及电商扶贫开发。
《意见》针对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培育多元化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10项举措:
一是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各类资本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三是鼓励农民依托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四是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六是搭建多层次发展平台;七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八是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九是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十是开展示范宣传和推广。
海通证券分析师表示,农业信息化将对整个农业行业带来深远的变革,将改变传统农业思维,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带动下,农业产出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还将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能够获取大量数据、具备海量信息处理能力的公司,将获得更强的客户粘性,进而产生新的经营模式。A股中农村电商概念股北大荒、新希望、金正大等,后期值得重点关注。
互联网+时代让小企业谋求大变局
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成绩显著。中小企业是推动“互联网+”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应该怎样把握机遇?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许科敏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许局长说,互联网+就是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事实上,在工业方面,我国早前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便属于互联网+范畴,只不过互联网+所涵盖的领域更为广泛。我国在互联网领域与发达国家并无差距,而在制造业却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实现互联网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弯道超越”。
互联网+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企业大多通过线下不断的积累发展,想要形成规模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发展相结合,可以对发展过程进行加速。在互联网+环境当中,企业的技术、产品、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创新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转变。
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现主体,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政策支持,自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起,便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其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大致可划分为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创业创新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
我国税收政策对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实行20%的优惠税率,对其中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以下的减半征收;对于月销售额在3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政府采购政策中,也规定其中30%的份额用于采购中小企业产品。此外,对小微企业减免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普惠性政策都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支持。
在金融政策方面,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如银监会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201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实现“三个不低于”的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在支持创业创新方面,我国也提供了许多利好政策。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公示等改革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而企业研发投入经费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针对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包括信息、技术、培训、融资、法律、管理、会计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体系也不断健全。在创业初期,许多小企业没有相对完整的团队人员构成,创业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专长方面,依靠社会服务来处理其他事宜。另外,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也不断建立,并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各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联结,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也对服务质量有所提升。
许局长还表示,国家政策的支持只能是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更多的还是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才行。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好,首先要有属于自己的创新技术,同时要能够通过自身技术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最终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打造出自身品牌。从技术到品牌的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定位、人才团队和资金保障等的支撑。对中小企业而言,我们认为发展之路就是坚持“专精特新”,不盲目追求扩大规模,而是专注细分市场,成为专业领域的“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最后,许局长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产品销售趋于多元,传统企业要向线上发展,互联网企业也要抓紧线下布局,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才能在变局中迎来发展。(文:杨丹 王孟召)
中小企业要积极分享“一带一路”商机
本报讯 “一带一路”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合作机会?“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该如何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给中国企业哪些启示?中国中小企业怎么样走出去?昨天,一场全球新财富杭州论坛吸引了浙江众多的中小企业家,不仅是因为讨论的议题都备受关注,参与的嘉宾也很重量级,包括德国前总统武尔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韩国前总理李寿成、秘鲁前第一副总统特里四位前外国领导人。而谈到“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战略,这四位嘉宾除了点赞之外,也分享了不少经验,鼓舞国内的中小企业积极分享这一商机。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各行各业都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中国发起成立了“亚投行”,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宏伟计划;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近国家又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中小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而本次论坛上这些重量级嘉宾的分享,都是围绕以上背景展开,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就是发展道路上一场久旱恰逢甘露的“及时雨”。
“我们非常欢迎‘一带一路’的构想,这将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交流。”武尔夫说。中国的企业到欧洲、非洲发展,应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政府是靠谱的合作伙伴,热烈欢迎你们到德国。”
到访中国多次,还参与了西湖申遗的拉法兰对中国和杭州都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尽管他说自己的中文“马马虎虎”,但对于经济方面的了解相当深入。“‘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对亚洲更是团结的因素。中国和法国都同意这个世界是多极化的,这个战略无疑让亚洲这一极变得更强大。”拉法兰表示,“一带一路”对全球来说是个福音。
面对这样的契机,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机遇,但摆在很多中小企业面前的重点还是找项目,不管是满足基础设施的需要,还是其他创新发展的项目。“‘一带一路’带来非常大的前景,不管是对东方、欧洲还是世界经济,带来非常大的机会。”李寿成说。
中小企业在其中大有可为。参考一些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你会发现,其实中小企业的涉足面可以非常广,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也可以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在韩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85%的人在中小企业工作。中欧之间有很多合作就是在中小企业开展的,像法国在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参与。
武尔夫更是将德国的中小企业称为出口的“隐形冠军”。在他看来,那些四五代人在一起工作的家庭企业,对企业更有认同感,也更加热爱企业。“当然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让工人不仅能拧好一颗螺丝,也要理解产品的整个方案。”这样的中小企业在一个国家经济中就是骨干力量。而这或许也是浙江甚至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的方向。 本报记者 莫利萍
王钦敏:“一带一路”为民企提供新机遇
2015年6月2日,由海南省工商联主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民企商机研讨会”在海口召开,4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民营企业家、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家与专家学者及新闻记者汇聚一堂,共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民营企业的战略机遇。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钦敏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共赢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意义重大。
王钦敏表示,在世界经济走势持续低迷、充满风险和变数的今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构建世界跨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海南是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最主要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是中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桥头堡”,也是“环南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海南的战略地位凸显,发展前景广阔。
王钦敏指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洋强国,将掀开海南发展的崭新一页,也必将为广大民营企业在海南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和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广大民营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在这难得一遇的历史潮流中,有所作为,有所担当。一要强身健体,苦练内功。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软实力,促进企业实现科学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二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充分认识加强科技创新对于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把创新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结合市场需求准确把握创新路径,盘活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三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谋商机、求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东盟10国和南亚国家为主,在这方面海南优势明显,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近年来东盟与海南贸易密切,已成为海南省最大的出口市场。因此,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准确研判当前有利形势,积极抢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机遇,合理选择适合自身企业“走出去”的新路子,抱团发展,形成合力,有序竞争,确保“走出去”稳健、扎实、可持续。
王钦敏强调,各级工商联和商会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政府助手,做好企业服务,正确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建设旅游特区大潮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全国政协和全国工商联将继续关注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海南腾飞,为海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10位专家学者、知名优秀企业家作为主讲嘉宾,分别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民企商机”这一主题进行主旨演讲。专家学者主讲嘉宾主要有:国务院参事室参事蒋明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磊等;企业家主讲嘉宾主要有: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珩超、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香港骏豪集团、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等。会议最后还举行了投资项目推介会和项目现场签约活动。
民企如何迎接混合所有制改革
从整个公司法务群体角度来看,公司法务的价值、结构等等这几年逐渐重视起来,与大家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与国企和外企比起来,民企的公司法务人员显然压力更大、地位更低,民企的特点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做不好就走人。笔者本人在国企也做了很多年的,现在我又到了浙江省最大的一家民企做法务工作,其中的感触很多,谈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笔者也有很多体会可以分享。
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新的名词,只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hr369.com更多的强调了。它是一种深化改革,是为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来做的概念。但是对于民企来说,混合所有制就是一个给过去不能参与行业的领域一个进入的机会。从民企法务来看,参与者要在框架之下做好风险防范。
民企态度谨慎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个角度上,民企一方面在做,另一方面则在冷眼旁观。冷眼旁观是基于民营企业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地位来说的。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第一,如果没有话语权,可能基本上不会参与的,实际上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也都是这么一个概念。谈到混合所有制,从法务角度来讲,如何跟国企人打交道是民企法务人员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服务的广夏集团从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里做了长时间的国企“民工”,从1984年一个小的工程队到现在每年1000亿的规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的并购把规模做大。
广夏是浙江省第一家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1996年就花了2.06亿收购了西湖边上的一家国有饭店,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广夏陆续收购了一系列相关的企业。同时经营触角涉及到医疗、建设等等行业。回头看去,广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将过去的一些案例整合起来,根据自己的工作,可略加总结。
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关于民营企业法律保护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一个不断的对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以及民营企业从无到有的参与并且不断壮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国家的政策层面、法律层面不断的对民营企业或者对私有经营、公有经营提出了相应的重视或者保护。从最早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的宪法,一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了这样的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很清楚,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为了鼓励或者增强整个社会经济的活力。虽然有这些东西,但从我们的理念来看,从法律实务角度分析,在现有的环境下,不能不承认民营企业走的非常难,非常窘迫。民营企业怎么跟政府打交道的问题是个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民企对如何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左右为难。当年我们曾去上海打一场官司,法院说国有资产要保护,其他什么说法都没有。
笔者本人也在国企待过,也经常说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仔细思考一下,这种思维有些情况下对民营企业是有风险的。
民企缺乏法律保护
在参与混合所有制实践中发表意见的时候,笔者要求我们整个法律团队千万不要就法律讲法律,仅仅就法律讲法律肯定是做不好的。笔者注意到2014年12月29日,最高法院出台一个文件提出要依法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从司法机构的相关举措来看,他们确实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不改善,所谓的混合所有制又会像我们经常做的改革一样,到底能不能顺利走下去,还前途未卜。
此外,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际上还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笔者作为法务人员,经常参与相关的收购项目,而法务人员的法律认识很清楚,喜欢对一件事情定性,性质是什么,合法性怎么样。而对于现有的混合所有制怎么混、怎么合,有的时候我们很含糊。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连发三份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下称“PPP”)的重磅文件。从笔者所处的建筑房地产行业来看,PPP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式,同时也是新的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实践。相关的文件出台之后,民企会感到很多东西就迎刃而解。过去做PPP模式,做完以后市场上找不到同样的模板。而根据我们对法律的理解,应做尽可能最低限度的风险防控。我们做医院项目的时候也面临这个问题,哪一些医院能收,哪一些东西能装进来,哪一些东西装不进来,这些内容连参与者自己都不清楚。特别是在现在大的反腐形势下,政府官员也很谨慎,往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此类现状需要整个操作层面的法律支持,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司治理困局
最后,笔者从自己的角度来谈谈公司治理的问题,公司治理问题在学界、理论界、实务界都谈的很多,从笔者自己的理解来看,它更多的是不同所有制文化怎么融合的问题。国企和民企的决策机制完全是不一样的。可以想象,大家同一个公司章程、公司治理框架之下怎么样能够保持公司有效的运转。举个例子,比如一家企业的下属公司,准备让它申请特许资质,从民营企业角度来说很简单,一切围绕这个去做,无论人员选聘还是资本投入都可以随时调整。但如果这个公司有部分国有股东,国有股东要做一些汇报才能决策,效率如何提高。
除决策效率问题之外,如果出现争议怎么办。针对股东之间争议的法律保护,相关政策改了几次,总的主旨还是鼓励创新。客观来讲,如果董事之间出现纠纷,理论上可以打官司的,但对民营企业来说,需要判断的不是打不打的赢,而是效率的问题,还有维权成本的问题,官司还能不能打。还可能有一些其他问题得出现,比如说如果大股东侵吞了公司资产怎么办?
过去可以自己报案,现在你就是一个小股东,从实践来看,很多法院也不一定懂得这个案子怎么办。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应该在下一步引起足够重视,至少是值得研究的。此外,还有人的问题。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公有的和非公有部分的人员配置如何平衡,员工性质如何区分?虽说老人有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大家都是出资人,谁具有决定权呢?比如说民营企业让你走人就走人,国有企业则是这个编制那个编制,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实际上,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但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彭晋杰:如何完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在中国的兴起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曾经一直称为劳动者,管理的机构成为劳资管理。但从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最为突出的表现是2008年3月我国把劳动保障部和人事部合并改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凸显了国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但重视归重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一个新型的科学,难以通过字面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也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定义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通常大公司都具有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架构,从部门设置到规章制度,细致而完善,但这在中小企业管理上很难能够充分的落到实处。笔者对于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妄加菲薄,但笔者长期担任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想就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表几点拙见,希与诸同行商榷。 一、现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很少单独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即便有也不过是叫这个名字而已,同时还担负着诸如办公室、行政等职能,比如笔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就设在综合管理部,下面设置了专职的人力资源主管,主要负责人员的招录、合同签订、保险办理、人员解聘等工作。其实这就是部门架构设置上的误区,实际上人员的招录、合同签订、保险办理等工作不过是人力资源管理很小的一部分职能,人力资源的管理重要的部分还包括了人员考核、职业规划、定向培养、特殊人才的选拔与留用等等。 其实每一个公司无论大小其管理都具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只不过小公司由于人员少、组织简单,很多的人力资源职能被分化到各个部门甚至老板,例如:中小企业的部门经理乃至以下的人员任命与考核都有老板亲自进行,而且这也是老板的必要工作之一。其实这并无可厚非,因为小企业不可能设置如此完备的机构及人员,很多的职能必须进行简化。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对的比较简单,主要几点:一是灵活的薪资管理,中小企业人员薪资基本上都是老板定的标准,随意性很大,提薪和降薪基本上都是老板说了算。有时为了挖个人才,老板可以根据需要出一个较高的价钱。二是考核非常简单,除了销售制定个明确的业绩考核,其他部门基本上没有什么考核。三是人才评估和选拔基本上都是老板的观察与感觉,基本没有经过什么测评、考核等复杂方法和手段。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许多的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喜欢在管理上模仿和学习大公司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名称上的变化,原来的企业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就是劳资管理,一般都设在办公室,有个劳资员就行了,但现在基本上都叫人力资源部,实际上职能与原来的办公室相同,但却在实际的职能与管理流程上却有天壤之别,是真正的有其名无其实。因为大企业由于人员众多、机构庞大,所以不得不设专职的人力资源总裁或总监,专门负责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招录、考核、评定等复杂的管理工作,等于用制度来管人,靠制度来说话,用形象的话说就是法制化。但这种法制化就完全是好事吗?通过一些表格和测评工具就能完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吗?其实也未必,在这种制度下冤死的人多了去了。这种管理是被迫而为之,因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的根本就是情感和意识,这就注定了人生不可能机械的按照某种轨迹去发展,那样会扼杀人类的创造力。所以中小企业如果刻意的去模仿那种做法无异于自寻死路。 在人员不多的时候,企业老板完全有能力通过观察或实际工作去判定一个员工的升降和去留,没有必要去征询所谓专家的意见或者借助于某些无聊的表格和测试题。我认为考察一个员工的是否合格只需从几个方面观察即可:一是态度,平时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珍惜这份工作,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未知事物的兴趣;二是学习能力,是否愿意不断地学习,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是否既有很快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工作技能,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愿意动脑筋去提高它;四是工作结果是否能够按照预期完成工作任务,当然前提是相对客观的任务,这一条不是考核的最重要项。很多老板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这时非常有害的观念。完成工作与否并不能完全代表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结果有时要看机遇和运气,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事情完成与否不能只看结果,否则会错失很多为你贡献的可能,现在黑社会都会给人很多次机会,孰不见很多黑社会老大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小弟威胁说:再给你一次机会,否则,哼哼。可见用人不能只看重结果。 2、明确职责,完善各种制度 当然,虽说中小企业无需对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顶礼膜拜,但也并不是就完全随意的人治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管理制度不仅要有,而且还要严格制定、严肃执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xuexihr.com要制定管理制度,对于人员的招录、考核,以及各部门职责及权限都要规定清楚,尽管中小企业可能会一人兼任多职,或者有职责遗漏的方面,加强沟通机制,对于指责李未有明确规定的内容,在其职责里都应家里一条灵活的“上级交办事宜”。这样就摆脱了下级推诿拖拉的情况。 对于制定的制度,老板或高层管理人员一定要率先垂范,对于制度有明确要求的一定要按制度执行,哪怕制度有问题,也要执行,事后可以修订也可,但一定要给所有员工一个明确的理念,我们的团队纪律严明。中小企业最大的弱点便是制度多、执行差,由于老板的作用极为明显,所以就像皇帝一样,脱离法律搞谕旨的情况太多,时间一长,制度形同虚设,除了报销制度,别的都不执行了,那样整个的队伍就散了。 这里面还有一点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细节,有一本书是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非常有借鉴意义。老板从定位上应当抓大事、定战略、带班子,但细节之处不可忽视,有时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人力资源管理职责就是让老板感觉到关注细节,所以从制度制定上不在多,而在细,这时具备可操作性的关键。 3、考核清晰,简便易执行 说到考核,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目前连政府都在关注考核,比如2009年教育部下令对教师工资实行改革,进行绩效考核,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的方式。应当说这种改革顺行了形式,就是考核的一种有益尝试。但是,考核最重要的,是要既能操作简便易行,又能够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任何和考核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关键是考核的目的要阳光,不是为了卡收入,而是为了提高积极性,所以这就决定了 考核是一种劳资双方利益收入分配的博弈。 中小企业制定考核的方式很多,但是每个岗位的考核差别极大,比如销售部门一般情况以销售额、回款作为考核的基本项,更细致一些加上利润、客户发展等等。这方面还好制定,只是在指定任务额的高低和合理性方面难度比较大。但像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就很难通过硬性指标体现考核,只能制定一些比较模糊地考核项。这里我认为考核的简便易行原则是,考核项哪怕只有一项,也要能操作,不定模糊项。比如制定财务部门:有一项现金流比率如果是一项可考核目标,就定这一项,制订了就要严格考核,不能轻易变动,如果不合理那就干脆不定,不能勉强。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入一线,了解被考核人的态度、精神、配合度等等工作情况,及时为老板提供客观的反映报告,不能自己全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或个别人的反映就对一个人轻易地下结论,切实为老板当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参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