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动态·信息 > 政策法规 > 行业信息 > 崔民选:低碳时代的中国能源战略转型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行业信息
 

崔民选:低碳时代的中国能源战略转型

     对比1952年的能源结构,截至2008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95%下降到68.7%,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比为21.8%,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已接近10%。

  尽管未来的能源形势仍存在种种不确定性,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在趋向全面多元化。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据了解,拟议中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要求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将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目前水平提高到12%-13%左右,到2020年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15%。将对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的装机目标进行大幅度调整,这将对新能源行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已初步实现产业化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和光伏能源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现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大国,截至2008年底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000M W,居世界首位。2009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达2800M W ,并且发展和利用空间仍巨大。此外,核电的振兴也成为新时期能源多元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能源的开发形成区域多元化战略

  近年来,在我国的能源开发中,不仅形成国内开发的布局多元化格局,在国际能源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投资开发战略布局的多元化态势。能源开发中的多元化,正在从由国内开发向国内外并举开发模式加速转变。

  中国“油气资源短缺而相对富煤”的资源赋存现状,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石油业发展由过去“依赖国内开发,依靠国外进口”的模式必须打破,特别是在石油资源越来越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今天,中国的石油行业出现了历史性的改变:“由国内开发向国内外开发并举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国际战略空间的不断扩大,我国已积极参与到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集体大合唱”中。目前,我国的能源国际合作领域已从最初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逐步扩展到天然铀、煤炭、电力、风能、生物燃料、能源科技装备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6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能源合作机制。

  此外,近年来,通过独资、合资、股权参与、并购等灵活的方式,中国的能源企业在海外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中国能源战略的转型目标

  从战略上看,我国面临的能源挑战不外乎涉及两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能源的有限供给与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经济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并有效实施,“以有限的能源满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能源的大量使用与环境形势日益加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要求我们如何平衡经济需求及选择社会目标的组合,我们应“尽可能地降低甚至避免能源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损失和社会福利损失”。

  面对能源挑战问题,国家不仅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均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能源资源经济增长方式,提出“节能减排”有效利用资源的号召,同时在法律上制定一系列相关经济法规法律,对能源行业高消耗、高污染从源头上起到了强有力的约束作用。

  为此,近年来,在我国能源领域悄然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战略转型和发展变化:

  由高成本的粗放型利用能源向集约化使用能源方式转变

  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化机制逐渐健全,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依赖于计划的粗放型模式向依赖于市场的集约化模式转变。在这一历史趋势主导下,政府管理经济的理念与方式均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近几年来针对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家产业水平升级与变迁,使高耗能产业得到抑制,而且使能源行业进入集体节能降耗减排的轨道。

  特别是煤炭行业基地建设与资源企业规模性壁垒的确立,使煤炭产业规模结构趋向改善,使能源利用率大为提高。近来争议较大的是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问题,呈现出一个“两难”局面:是提高规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还是国进民退挑战产权的市场公平性问题。实际上,从能源工业的本质上看,必须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具有必要的规模性才必然是节约的,利用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和建立严格的经济秩序、通过市场规则达到能源改善的目标是重要的。

  此外,在促进能源节约和能效提高方面,技术创新起到推动作用,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促进能源生产力“大解放”。发展到今天,我国在能源开采加工、电力输配技术、节能和能效技术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长足进步,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建造了一大批国产设备、开发了一大批国产器械、掌握和构建了一系列能源理论体系。

1 2 3
浏览[619]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