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动态·信息 > 企业参考 > 技术研发 > 《聆听智慧》:微软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技术研发
 

《聆听智慧》:微软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

     微软公司创立于1975年,总部位于西雅图的雷特蒙德市,目前已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其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个人服务组(PSG)、MSN和个人服务业务组、办公和商务服务组、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组、微软研究院(MSR)、运营组七大板块。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微软公司凭借其超强的创新能力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一直领跑世界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被业界称为"致力于PC软件开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2005年11月,在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公布的全球最受尊重企业排行榜中,微软又一次无可非议地摘取了桂冠。  

     对于微软的成功,或许更多的人会首先想到一个个聪明绝顶的天才,但是若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将这些天才们的资源整合起来,那他们充其量也只是孤军奋战的个体。因此,通过怎样的方式管理好这些天才,使其发挥整体力量,才是微软成功的关键所在。  

【嘉宾简介】  

王华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研发机构的人力资源经理,曾任DELL(中国)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对人力资源领域的各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在绩效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刻的理论认识。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管理咨询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著名管理咨询专家。  

张建国  

     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现任中华英才网总裁。  

绩效考核一视同仁  

张建国:绩效考核对于很多企业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本期"三人评"我们邀请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研发机构的人力资源经理王华女士跟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彭剑锋:目前业界关于中国产业升级换代都会提到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所谓"中国创造"实际上就是要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企业的研发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决定了这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研发人员是企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工作方式,团队运作模式以及工作绩效的表现形式与生产、营销等其他类别的人员具有很大不同,而这也决定了他们劳动成果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劳动成果对企业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评估,确实是整个绩效管理领域的难中之难。我想微软在这一方面,应该会有非常独特的运作模式。今天借这个机会,以微软为背景,大家一起从研发人员考核的特点、考核的要素、要素的设计、考核的过程、考核的责任人等方面进行一次讨论。  

王华: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确实具有自己一些独特性,但是对于微软来讲,并没有把研发人员和其他人员分别对待,为什么?经营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如果光有好的模式而绩效管理不好,肯定也很难成功。绩效管理是影响企业生存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其核心理念就是要把个人绩效、团队绩效、业务单元绩效跟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连在一起。这样就会明白组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个人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和价值。如果基于这样的视角,那么微软在全球推行一致的绩效管理体系就不难理解了。清楚了这一点,管理起来也就容易了。  

以微软研究院为例,首先要弄清楚微软研究院是做什么的。因为它做的是基础研究,外人听起来会感觉比较抽象。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它的研究是要为微软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和产品奠定基础,指导方向。微软在全球有七大业务部门,每个业务部门都有自己核心的产品和主营技术的领域。相对这七大领域,微软亚洲研究院会根据中国人才市场的匹配情况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并确定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再衡量完成情况。基本上,我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的:  

首先是对外的影响,比如看是不是在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是否参与或引导了学术上重要标准的制定。这些外部的成绩是衡量研究水平高低的一个很客观的评估标准。  

其次,研究成果是否对微软未来的产品有影响力,是否可以使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否最终有助于微软整体的成长和领先都是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实不只是研发人员这么做,包括销售、HR等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做的。  

彭剑锋: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就是研发人员绩效管理的战略导向问题,或者市场导向问题。就是说你做什么样的技术研究,这种技术研究跟企业的战略目标,跟市场细分是什么样的关系。研发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基础研究,一个是应用研究。作为基础研究来讲,更多是追求引领整个产业技术的潮流,尤其像微软这种以标准领先的企业。作为基础研究来讲不仅仅是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还应站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角度去研究,所以基础研究的重要衡量指标就是前瞻性,看它在行业里是否领先,是否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具体的考核指标也就会涉及到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少,在什么刊物上发表的,技术发明的专利处于什么级别上,拿到了什么样的奖项,等等。  

另一部分,是做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更多强调技术成果的转化,它不一定要求你发表多少论文,不一定要求你拿国家科技进步奖,更多的是关注产品的投入产出比问题:看科研成果转换成的新产品对扩大市场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以及研发的速度。  

不管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做应用研究,其实都是要支撑企业的战略实现,而绩效管理本身也就是企业战略落地的工具。  

张建国:我觉得两位刚才说的很有启发意义,微软并没有特殊对待研发人员的考核,跟其他部门是一样的。这是因为绩效考核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管理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支撑企业战略。  

兼顾公司业绩与个人发展  

张建国:刚才我们讲到在公司里要看清楚上面的要求是什么,团队的作用是什么,个人的责任是什么,这些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搞清楚有时也并不容易。正因为看不清楚,所以才会在绩效考核中感到困惑,感到很难处理。让员工看清楚他的绩效目标和责任到底是怎么样的,在微软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王华:微软的绩效管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和业绩有关,第二部分和员工发展有关。之所以关注员工发展,是因为微软是一个知识性的企业,如果员工个人能力提高了,那么对整个公司的业绩肯定会有正面的促进。另外,微软强调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活动,不仅仅是年初或年底做一两次评估就可以完成的。  

和公司业绩有关的考核,一定是从上到下的,而不是员工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很多公司把绩效的设定叫做"目标",在微软我们叫"承诺",是组织与员工、员工与组织之间的承诺。"目标"强调大家做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而"承诺"不是简单的交代工作,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应该去做,要负全责,要发挥价值的使命。这两个用词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关于"承诺"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我们希望员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他的工作,总结其职位在未来的一到两年或者更长时间所应发挥价值的地方,这叫承诺。然后,他再为这些承诺设定行动计划,并在每个行动计划后设定清晰的衡量指标这个流程保证了员工的参与感,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是否在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进展如何。  

张建国:企业里的每一个聪明人都是有个性的,对目标的理解可能也会不一致,如果企业目标再不清晰、不明确,那么矛盾冲突也肯定会比较多。对此微软是怎么做的?另外,在组织绩效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微软是怎么协调的?  

王华:这一点我们会讲得特别清楚。在业绩方面,就是要以公司的业绩为导向,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员工参与其中帮助公司最有效地达成结果。员工可以就其承诺和经理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以确定方向,但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的出发点是不能偏离的。  

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我们就完全让员工做主,自己根据需求设计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公司的角色是提供资源,提供建议,以及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很多公司没有员工发展规划,有的即便有,也多是不成体系的,或者说仅仅是和绩效合在一起的。但在微软不是这样,我们每年会有三个月的时间用来关注员工的发展。微软正视员工职业选择的多样性,并开诚布公地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方向。我们每年跟员工做职业规划的培训,告诉他们个人发展有什么途径。比如有一个职业选择叫重新定位:其定义是讲如果有一天员工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些更能平衡个人兴趣、家庭和生活的工作,在微软也是允许的,并会帮助员工找到这样的机会。另外,如果个人目标和想法在微软内部都不能实现的话,我们也会开诚布公地建议:员工离开公司也许是一种可以选择的途径。  

张建国: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每年会有相应的利益指标。你如何考核研发人员所做项目的成功与否呢?  

王华:微软有一套很清楚的考核标准。微软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软件开发项目,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做到什么标准、达到什么质量、推进什么、多少人去推进、怎么跟总部合作等,这些都是相对容易细化的,因为有实际可见的东西。  

彭剑锋:基于研发项目的考核,它的衡量指标无外乎三个:第一,整体业绩。整个项目在公司战略目标中的位置,整个项目对公司的贡献,也就是项目的整体业绩是可以衡量的。第二,基于里程碑的关键业绩。任何一个项目都有项目计划,都有关键的里程碑标准,你可以按照里程碑标准建立合同时期。一个项目可以做一年、两年、也可能做三个月,但是你可以按照项目计划分解到每一个时段里程碑的关键业绩里面。第三,项目上下结点的合作关系。研发项目,一方面要强调个人的创造性,但更要强调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这就涉及到基于流程的项目上下结点的关系。 

1 2 3 4
浏览[738]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