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情怀
龙年早春时节,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齐聚首都北京,共赴盛会。明媚的春光中,代表委员们带来人民群众的心里话——“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百姓冷暖!我们有劲头、有盼头、有奔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听取代表委员发言,坦诚交流、亲切关怀,让来自人民群众的智慧升华成国家的顶层设计。
每次到地方考察,总书记常常到老百姓家走一走、坐一坐,揭锅盖、问冷暖,平易近人的家常、温暖人心的问候、亲切和蔼的笑容,展现着大党大国领袖对百姓生活的细微体察。
“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总书记的话语温暖而坚定。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温暖人心的话语,吹响了新年奋进的号角。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热闹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长龙舞起来……龙年春节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一派喜庆祥和。
“小庙子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全国人大代表、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介绍,“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圆了乡亲们的产业致富梦,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2022年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当赵会杰代表发言时,总书记认出了她。
“2018年,在这里我邀请您到我们家乡看看,没想到2019年您真的来了。”赵会杰代表按捺不住心中的感动。
“总书记心里有人民,他总把人民说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当成最重要的事。”赵会杰代表说,“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乡亲们就已经在规划今年的产业了。我们的日子还会更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出京考察就来到延安,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说。
彼时正值金秋时节,延安苹果红了,一派丰收景象。
一下火车,总书记就前往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听说老乡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总书记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总书记的话,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老乡们不仅卖苹果,还吃上了‘产业饭’‘旅游饭’。如今,延安的苹果产业链串起万千小农户,成为延安农业第一大特色产业。”说起延安的苹果,樊九平代表滔滔不绝。
从陕北的变化看到中国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今年春节,位于罗霄山脉深处的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格外热闹,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打糍粑,支起火红的炉灶,炸起喷香的油果。
“8年前,就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一起打糍粑、吃米果,与大家共商脱贫攻坚之策。”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村民左香云说。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我们抓住乡村旅游的发展契机,靠竹木加工和农家乐带领乡亲们致富。”左香云代表自豪地拿出一本相册,里面是神山村的今昔对比。
初心如一,江山印证。
“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
堆积的垃圾清理了、暖气不热的问题解决了、停车位更多了、泥沙淤积的河道清理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四下基层”作为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不断创造新的幸福生活。
“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千里陇原,大道通衢。甘肃临(夏)大(河家)高速公路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连接起沿线15个乡镇、28个村,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路。
谈起这条公路,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开放大学副校长董彩云说,五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积石山脚下,是撒拉、东乡、保安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家园,但我们缺乏一条连接外部的高速公路,孩子们去周边上学要坐一天车……”董彩云代表直言不讳。
总书记听得认真,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她。
“总书记和蔼的笑容,充满鼓励的眼神,让我不自觉便打开‘话匣子’,把基层的需求讲给他听。”董彩云代表说。
发言结束,总书记在会议现场就指出:“各部委同志都在,要积极吸收采纳代表建议”。
当年,临大高速公路就开工建设,将临夏县、临夏市、积石山县串联在了一起。
“现在,临大高速公路全线已经开通运行三个多月了,在去年底的积石山地震中,这条公路成了救援力量和物资运输的‘大动脉’。”董彩云代表说,“这条路寄托着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表达感恩谢意。”
枝叶关情,念兹在兹。
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事,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清洁取暖……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感慨,百姓的一件件一桩桩“小事”总书记摆在案头、记在心中,不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这个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
“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少搞一些‘盆景’,多做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绝不能搞数字脱贫”“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抓反馈”……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殷殷叮嘱、谆谆告诫。山脚下直通省城的路、搬出土坯房的家、家门口就能读书的课堂,那些人、那些事,都装在他的心里。
2023年全国两会,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带来了三张照片。
照片中反映的是阿布洛哈村的蜕变:2005年,乡亲们住的是破败不堪的小木屋;2007年,大家住上了土坯房;2020年通了路的阿布洛哈村建成了楼房,还拥有了活动室和卫生室。
“阿布洛哈村的蜕变,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吉列子日代表说,凉山彝族自治州曾经属于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是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
2017年全国两会,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有关大凉山“悬崖村”的新闻报道:“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2018年2月,带着对大凉山的挂念,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四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河村、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里。
火塘边的知心话,感动着彝村百姓:“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2022年全国两会,来自四川的全国政协委员带来了“悬崖村”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昔日挂在峭壁上颤巍巍的藤梯,一张是今日稳稳当当“飞”入云霄的钢梯。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细问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的近况,再问乡村旅游进展。如今,“悬崖村”村民易地搬迁,住进楼房。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总算放下心来。
“共产党瓦吉瓦(好得很),总书记卡沙沙(谢谢)!”吉列子日代表说,“这是我们彝族人民共同的心声。”如今,大凉山正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上不断奋进,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大凉山之变,正是新时代中国厚植民生福祉、迈向共同富裕的剪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2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与习近平总书记有过面对面的交流。
莫荣委员说:“总书记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高品质生活,在努力推动共同富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共同指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交流中,我感受到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工作非常关注,心里牵挂着亿万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回想起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与总书记的交流,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仍历历在目。
2017年,魏巧从中国科学院的实验室回到家乡的田间地头,建造智慧化农场,发展数字农业。
“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得知魏巧的经历,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称赞她。
“我向总书记汇报了喜人变化:我们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550公斤,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魏巧说,“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为我们新时代新农人更好地扎根‘三农’、服务‘三农’指明了方向。”
绿色发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的发展答卷,绿色成为鲜明底色。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一个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享誉中外的山村。2005年夏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村,“两山论”的科学论断由此传开。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重访余村村。一路上目睹变化,总书记欣慰地说:“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让余村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为首批“最佳旅游乡村”。如今,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龙年春节期间的天津古文化街,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游客流连忘返,舞龙、舞狮表演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中国味,展示着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交相辉映。
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先后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总书记问品种、问客流、问价格,掏钱买了几盒麻花和栗子羹,感慨一代代接续的工匠精神,让文脉得以绵延不息,对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在自己选定的路上昂首阔步,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在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相得益彰,2万多名年轻人忙碌在制瓷一线,让这座古老的城镇焕发新意。
在四川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的“唐昌布鞋”非遗传承人和村民们通过传统手工艺搭上了乡村全面振兴快车,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在陕西西安,古城墙保护成效凸显,既有千年古都的历史风华,又有现代城市的流光溢彩,完整贯通的城垣与现代生活相融共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吴为山委员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 ***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代表委员们表示,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必将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华彩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4日 01 版)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的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强、王沪宁、蔡奇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要统筹好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利用,立足各地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细化土地管理政策单元,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发挥优势地区示范引领作用。要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边界,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一些探索性但又十分紧迫的改革举措,要深入研究、稳慎推进。
会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抓住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推进全面节约,加快消费转型,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要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会议指出,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基础性投入,根据地区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灾害事故特点、安全风险程度等因素,配齐配强应急救援力量。要强化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会议强调,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聚焦主体协同、要素配置、激励约束、开放安全等方面突出问题,补齐制度短板。要根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创新的不同规律,分类加强制度设计,重大改革试点先行。要加强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定的制度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科学谋划新起点上改革工作,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为新征程开局起步提供了动力活力。推动党的二十大部署改革任务贯彻落实,研究通过一批重要改革文件,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组织实施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机构职责配置,中央层面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加强对重点改革任务的协调推动、督促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继续抓好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保障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突出改革问题导向,突出各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要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和落实,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开拓奋进的浓厚改革氛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马兴瑞、何立峰、张国清、袁家军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刘国中、陈敏尔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习近平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习近平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2日 01 版)
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必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评价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从十六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精辟概括。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就,从理论上讲是原创性、突破性、开创性的,从制度上讲是创新性、系统性、整体性的,从实践上讲是根本性、战略性、长远性的。正是因为这些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新时代的中国得到充分检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制度竞争力充分彰显出来。
历经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深刻感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党、对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的深远影响,坚定战略自信。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现在,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正在满怀豪情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新的伟大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22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5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3份文件提请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审查和审议。习近平就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王沪宁就《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22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步伐,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隆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妥善应对乌克兰危机带来的风险挑战,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为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全会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5年的工作。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全会强调,党的十九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成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全会总结了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一致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坚决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高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国强、王宁、王伟中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傅政华、沈德咏、李佳、张敬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傅政华、沈德咏、张敬华开除党籍处分,给予李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深入讨论了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若干重大问题,为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充分准备。
张文锋:经济逆周期时代,如何共建产业生态?
01 中国新一轮产业机遇的到来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企业家都在讲,日子不太好过,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你可能认为2019年是很艰难的,但是站在5年以后,你可能会觉得2019年是活得最自在的”。后来我发现还没到5年,2020年随着两个因素的变化:一个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重构;另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走到了非常艰难的境地。
我个人一直有一个观点:你最艰难的时候其实也是机会最大的时候。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公司应该是在大年初三左右的时间就复工复产了,当时我们合伙人开会讨论的唯一话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巨大的机会?
很多企业家都表示因为疫情以及出口受阻等一系列的影响,企业发展很艰难。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受疫情影响的同时别人也在受疫情影响,大家都在同一个环境下,为什么别人反而增长了呢?这就跟我经常讲的那个故事是一样的道理。我是1998年参加高考的,当时天气很热,我妈跟我说:“文锋,你运气太不好了,因为你高考的这三天是历史上最热的三天。”我说:“妈,你错了,我热别人也热,但是我比别人更耐热。”所以那年大家高考分数普遍下滑,但是我下滑的比别人少,最后我考上了清华,别人没考上。这其实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记得华夏基石有一位专家曾经说过一句话:与其悲观不如奋斗。所以,我们坚定了信心,后来发现截止上个月月底,我们今年的增速虽然下滑了,但同比增长了150%,比之前的数字还要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凡是在经济逆周期或者在大的结构性变化时,一定会产生两个集中度:
一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华夏基石之所以能够增长,源于一个因素:经济逆周期时代实际上就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产业集中度会提高,这个趋势未来会延续5年到10年。原来一个行业可能有100家企业,未来也许就剩下10家企业了,其余90家企业都是被生态化的企业,或者被排挤出这个行业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头部企业或者在某一个领域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逆周期反而是好事。
二是区域经济集中度的提高。华夏基石与青岛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在管理咨询以及产业发展等几个大的产业领域形成了合作,原因是华夏基石看好青岛在北方城市当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后来就有了一个判断:“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电子信息产业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那么哪个城市卡住了工业互联网的龙头,哪个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未来是一个行业逆周期的时代,并不是所有城市都会发展得很好,从现在很多城市的房价就能看出来。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企业净流入,或者反向叫流出,将决定着未来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是向上还是向下,总之经济集中度是提高的。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研究全球产业发展史会发现:每一次经济顺周期转向逆周期时都会伴随着一些新兴城市出现和一些旧城市的没落,以及新的巨头的出现和原有巨头的没落。
在现在这个时代,企业最需要改变的是原有的思维方式,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这句话。中国企业习惯了在经济增长的逻辑下成长,很多企业家都跟我讲过,他们干得很好,从几个亿做到了几十亿,再到150亿、200亿。我说话可能比较难听,我告诉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干得有多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持续40年高速增长,只要跑赢了平均数就是增长了,在那个时代只要点儿别太背,眼别太拙,手别太懒,就能成功。但是下一个经济运行周期,我们称之为双循环,而且是以内循环为基础的条件下。当环境状态改变了,这时企业的战略、组织形态、人才机制,以及整个内外部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都会发生深刻的改变。
我在5年前写了一句话,当时跟很多企业家都分享过,到现在为止一个字也没有改过,未来5年我也不想改变一个字。我认为中国新一轮产业机会到来,未来趋势一定是以互联网和去中心化为思想,去中心不是没有中心而是多中心,多中心并不是企业内部的多中心,一个企业必须要单一中心,多中心就出麻烦了。但是在产业链、产业生态当中一定是多中心化的,相互之间互为生态的参与者和主导者,以平台+分布为模式,以事业合伙人为机制,以产业生态为组织形态的供给侧集群和需求侧差异偏好在细分领域的重新匹配。
昨天下午,我们在开时尚工业互联网闭门峰会时,主要讨论如何完成国际时尚产业的要素资源,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品牌、设计、面料三个因素,以及在国内的服装企业或者时尚企业拥有,而国外的企业没有的三个核心能力:产能、渠道和对市场的理解。在这方面,我发现中国顶级的几个企业家和专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现在是产业变革的绝好机遇,也是时尚产业中国培育出若干时尚产业巨头的绝好机遇。原来时尚产业只是在进行供给侧变革,比如从生产制造方式、材料,现在将会依靠工业互联网的方式走向供给侧和需求侧重新匹配的时代。
我们都知道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但消费互联网是如何成就杭州的呢?是因为有一家企业叫阿里巴巴。原来浙江省GDP最高的城市不是杭州,而是宁波,杭州因为有了阿里巴巴,从而卡住了消费互联网产业历史发展阶段的风口,所以它超越了宁波。与其说是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倒不如说是阿里巴巴成就了杭州,站在政府的角度来看,相当于全国人民都在通过阿里巴巴给杭州交税,提供GDP。
02 新时代产业领袖企业的四个特征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和政府、投资机构的关系,以及企业的上游和下游在产业生态当中的生态关系将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前两天我还在讲哪些企业改得快,成长速度就会加快,现在不是企业愿不愿意改变,而是整个形势逼迫着每家企业都要做出改变。但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原因是出现了很多新的产业领袖。站在未来的角度来看,一个产业领袖需要具备四个特征:战略生态化、组织平台化、人才合伙化、产业要素资源的资本化或者产业生态构建的基本机制和逻辑。如果企业不具备这四个条件,即使构建了一个生态,但你的生态合作伙伴跟你在合作过程中不知道如何盈利,那这个产业生态就是一个伪生态。
(一)战略生态化:从封闭式的企业经营转变为去中心化思想、利他主义、长板效应的开放式的产业生态经营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华夏基石也是一个生态,我们构建的生态中包括青岛政府、青岛的平台公司、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机构、地产机构、产业运营机构、工业互联网开发机构以及千千万万个大大小小的企业。为什么大家愿意进入到这个生态当中来呢?原来我们只是讲课,把知识讲给别人听,现在我们自己也在做,在做的过程当中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我们给别人讲的内容恰恰是华夏基石自己在做的事情。我们遵循了构建生态的基本原则,所以别人愿意加盟到我们的生态当中来,这其中有三个重要因素:
一是去中心化。讲去中心化容易,要做到却很难,因为这是违背人性的,人天生是以中心化思想为核心的,即以自我为中心。未来一定是多中心化的,只有帮助别人去赋能,帮助别人去做得更好,别人才真正愿意以你为中心。我跟很多企业家都分享过华夏基石“傻”的经营哲学,即赚钱的事让别人干,不赚钱的事我们自己干;先赚钱的事让别人干,后赚钱的事我们自己干;别人愿意干的事别人干,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我们干;别人能干的事别人干,别人不能干的事我们干。原来说这句话的时候连我们自己的合伙人都笑了,他们认为傻子才会这么干,后来大家慢慢就理解了。
我一直遵循一个观点:别人都能干的、能掺和进来的、能意识到的事情,都不是机会;只有别人不能干的、后赚钱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机会。只要这个机会在你判断的未来产业发展大势当中是一个刚需,你就应该去构建这种能力,二是利他主义。当你把更多的利益让渡给别人时,这就叫利他主义。我在我们公司的介绍视频当中讲过一个案例,并经常拿这个案例提醒自己、员工、合作伙伴、客户。当你想变成一个真正的生态主导者时,一定要有利他主义精神。在一个合作当中,你的贡献是98%,别人的贡献是2%,往往企业的想法一定是我拿走98%的份额,给别人留2%的份额,美其名曰“按劳分配”。这个分配方式没有错,但这不是利他主义精神,顶多算是公平主义精神,导致的结果是可能只有少数企业愿意跟你合作。当你真正站在利他主义精神上,在每一个合作环节上都把利益让渡给合作伙伴时,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愿意跟你合作,道理很简单,他不是觉得你有情怀,而是觉得你傻,他跟你合作能占到便宜,或者他跟你合作比跟别人合作能够拿到更多的价值。
三是长板效应。做一个产业生态的复杂度是超高的,比如食品工业互联网、建筑工业互联网就涉及到IT的开发。我原来脑子也热过,想着自己组建一个团队来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发,但最后还是回到了经营的本质上,原因是我认为这属于长板效应。华夏基石的长板是什么?就是管理咨询加产业服务,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长板。一个企业决定做什么不难,最难的是决定不做什么,这是长板效应体现的结果。华夏基石设立了一个内部经营原则:第一不做地产,第二不做基金,第三不做培训。这些行业明明能赚很多很多的钱,但就是定义不做,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却很艰难。但是,往往企业真正懂得怎么去舍掉一些不属于自身长板的业务,把这些利益交给别人,为别人提供帮助时,才能换取别人跟你真心实意的合作。
未来一个产业生态的构成不再是单边或双边合作,而会变成多边合作。在很多场合下,你的竞争对手可能还是你的合作伙伴,比如在一个零售环节当中,为什么三家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能够结合起来进行合作?有三个原因:
一是这三家企业各有几百家门店,结合起来就有更大的采购规模,可以有集中的供应链,能够降低供应链的采购成本;二是能够提高客户数字化运营效率;三是关键环节基于平台的共享,你的客户不仅仅是你的客户,往往在产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只要是在一个生态化战略当中,大家一定不能把客户当成客户,而要变成参与伙伴,让他成为你生态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基于这个理论才有了生态化战略的基础模型。无论是我们指导客户企业做的生态化战略还是自己在做的战略,都遵循这样一个基本模型,原来叫5个1工程,后来发展成为了7个1工程,主要包括:
一是1个产业基地,也可以称之为1个产业园区;二是1支产业基金;三是1个产业集群;四是1个产业发酵联盟,比如昨天下午我们发起了国际时尚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由这些发起人一起推进相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而不仅仅是由某一家企业来做工业互联网,这是我们对工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大多数人的理解还是站在企业自身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角度,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平台和网络;
五是一个产业孵化体系或者专家与智库机构;六是构建一个产业生态;七是打造一个地方标杆和地方政府形成战略合作。
构建一个产业生态必须具备这七个要素,缺一不可,就像一串珍珠项链一样,缺一颗珍珠,这条项链就分崩离析。
(二)组织平台化:从层级型组织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分布式的赋能型组织
未来一定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分布式的赋能型组织。很多企业都记住了分布式,但没有记住平台。我经常跟很多企业交流,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一个的经营单元。上午彭剑锋老师也指出,大家只记住了华为的铁三角,让听得见炮火的人进行决策,但前提是要有非常强大的赋能平台去给前端的一个一个经营体系做赋能。企业要改变自身的组织结构,从管理层发号施令的金字塔式职能管理结构变成倒三角结构,从内部博弈变成开放共赢,从分薪分资源变成挣薪挣资源,从员工为企业干变成为自己干,从流程以企业为中心变成流程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转变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很难。
我们会把企业分成前中后台,现在很多企业普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来我跟一家客户企业讲过,他们的特点是头重腰细腿无力,即前台能力不足、力量不够;中台腰太细、头太大,也就是老板能力太强,腰还分成前腰和后腰,中台还分成前部的中台和后部的中台。企业必须依靠能力平台去给客户赋能,而且要把这些能力平台化,不能掌握在某个人手里,一定要掌握在公司手里,才能够用公司的平台能力去跟别人交换,这时才能构建产业生态,否则,企业只是个体能力的发挥,不能变成组织行为和组织能力的沉淀。
平台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沉淀组织的核心能力;二是要把能力平台化。平台化的背后是标准化、规范化和可复制化,没有平台能力就无法跟别人交换,就不可能出现1+1>2,就不可能形成产业生态,原因是没有增量,未来所有合作都是假的。
比如,美的组织结构从“7个平台、8个职能、9大事业部”逐渐变成“10个平台、11个职能、12大事业部”。再比如,华为的“前端铁三角”以项目和流程为主线,它的前台和中台、后台相互赋能,从铁三角不断地优化流程,改变对前台的支持,在中台能力标准化、规范化和前台能力提高的前提下,更多地把决策权限往前台放。
我上次去华为参观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这个变革已经做了十多年,每年都会有新的目标。所以,很多企业总想着靠三五个月的管理变革就改变成为一个华为是不可能的,管理永远是持续改进的,能力发育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合伙机制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项目就能解决的事情,2015年华夏基石还在一个咖啡厅办公的时候就是合伙机制,现在我们还在不断地完善合伙机制,才有更多优秀的合伙人加入进来。
关于企业平台化的结构,华夏基石总结出了一个451体系,即4层结构,5个循环,1批伙伴。构建一个平台型组织的过程,我们称之为1234模型,平台型模型不是上来就去做组织结构规划,组织结构规划只是平台型组织构建当中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什么?包括四个方面。
1个场景,重新定义客户需求和用户场景。以昨天时尚产业峰会为例,原来我们都习惯在门店买衣服,现在场景变了,如果企业的组织架构、组织方式不以新的用户场景为核心,即使干成了一个平台性组织,这个组织也是失效的。
2份规划,即商业模式规划和要素资源规划。企业要满足用户场景和用户规划,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比如我们要构建一个食品工业互联网、建筑工业互联网,必须要有一个地方政府、一个平台公司、一个基金、一个地产、一个产业头部企业以及华夏基石自己的要素等等。
3层设计,包括业务价值流设计、组织结构设计、协同机制设计。我看到很多企业在做所谓的生态化战略时,要素都不齐全,就好像一个人生病抓了一副中药,结果药的味数没凑够,就不能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即使最后吃了药,也对病情无效。企业要在要素齐全的前提下,把要素结构化,即就是业务架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和协同机制设计。
4项支撑,包括利益机制支撑、数据支撑、人才支撑、文化支撑。数据支撑就是用友、远望谷等企业在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用数字化运营的方式支撑一个企业新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架构。
(三)人才合伙化:从雇佣关系转变为基于共识、共担、共创、共享的事业合伙关系
在最近几年,合伙机制一直是华夏基石被众多企业呼唤的产品。在一个新的时代和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合伙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原来很多专家跟我讲合伙机制可能是一个热潮,会随着大家热度的减缓而减少,但这两年它一点也没减少,反而越来越热,是因为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形势、要素变得复杂以后,老板不可能一个人带领一个企业走向未来,需要有更多具有核心能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真正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企业雇佣的员工,这时就会产生7个转变:
把老板一个人奋斗变成一个团队奋斗;把独立作战变成抱团作战;把各种稀缺能力单打独斗变成1+1+1=111;把员工变成老板;把职业经理人(打工者)变成创业者;把利益共同体变成事业共同体;把搭便车的人变成奋斗者。
现在很多企业一谈事业合伙机制,就只记住了工具,我认为这是错的,因为他们只理解了工具本身,而没有理解工具背后的发展逻辑是什么。企业要建立事业合伙机制,首先要把这几件事情搞明白。
首先,增量在哪?没有增量就没有事业合伙机制。企业跟员工、合作伙伴、上下游、渠道、供应商等等合伙一定要有增量,因为没有增量就没有分配空间,没有分配空间就没有合伙的理由。合伙本身的需求是为了多赚钱,多创造价值,多分配价值,假设我自己干只能赚2000万,你自己干也只能赚2000万,如果我们两个合伙之后只能干4000万,没有增量,我多分配的价值是你的,你多分配的价值是我的,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散伙。合伙的逻辑是不能做存量分配。你的2000万还是你的,我的2000万还是我的,我们两个人合作干了一个亿,把增加的那6000万做分配,这叫增量分享。
以增量分享为前提,合伙机制才有了后面三个工具:分利不分权、动态股权机制、多层级合伙人。在这样一个环节下,才能够保证所有合伙人朝着一个目标实现共同奋斗。在一个合伙机制中,大家不仅要记住共创共享,还要知道共识和共担是合伙机制的前提条件,没有共识就是伪合伙人。
为什么很多企业推行合伙机制不成功?分两种情况:一是企业自身没有想清楚事业合伙机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二是企业自身想清楚了事业合伙机制,但是和合伙人志不同道不合,他不知道你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或者双方的一些理念不合拍。
(四)产业要素资源资本化:从短期交易关系转变为长期资本价值共享的事业合伙关系
产业要素资源资本化就是从短期交易关系转变为长期资本价值共享的事业合伙关系,比如:
把产业链上游从供应商的短期交易模式,转变成依靠长期资本增值与共享的供给侧整合平台的事业合伙人模式;把产业链下游从代理商的短期交易模式,转变成依靠长期资本增值与共享的需求侧整合平台的事业合伙人模式;把竞争对手从简单的低层次竞争关系,转变为产业增量机遇共享背景下竞合关系;把资本资源从简单资本博弈,转变为资本供给与产业价值整合的事业合伙人模式;把政府从简单的政策支持,转变为基于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逻辑的合作共赢;把服务机构从收取短期服务费用,转变为长期的机遇价值创造的“事业共同体”合作共赢。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要遵循一个基本逻辑——创造增量,当你能帮别人创造增量,能帮别人赚更多的钱,能帮别人实现更大的价值时,别人才愿意和你合作。
我们往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里面又分成供应链合伙人,渠道合伙人,供应商合伙人。上面这张图在食品工业互联网、时尚工业互联网、建筑工业互联网运用得非常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通过合伙机制进行合作,一方面为地方政府创造了GDP和税收,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能够得到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资源。竞争对手之所以能够变成合伙人,是因为有五个协同的可能性:一是供应链协同;二是研发协同;三是生产协同;四是市场协同;五是数据协同。
华夏基石跟青岛政府之间就是合伙人的关系,因为我们看好青岛市未来的发展,青岛市也需要依靠华夏基石来帮助青岛市引入更多的企业,并且构建产业集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招商引资和引入企业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共建新时代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集群的逻辑。这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痛点和困境,也是我们在思考为什么华夏基石能够做产业服务。
同样的道理,其他企业也需要去思考自己在新的模式当中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解决行业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创造属于自己的产业生态。整个产业生态的构建是一个大的逻辑结构,其中有三个循环:产业循环、资源循环和资本循环。尤其在行业逆周期时代,产业集中度会提高,但前提是必须有更多的增量能够跟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分享,比如利润、销售规模、市值、金融、资本、政策等等都可以当作增量。
这时就有了构建一个产业生态很重要的四个反哺:一是政策反哺;二是供应链金融反哺;三是土地反哺;四是资产证券反哺。企业在构建一个生态时,必须要依靠这四个反哺去补充业务循环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当业务循环达到一定的规模,就能支撑更大的土地规模,依靠土地的价值反哺实现更大的资本规模,依靠资本规模价值的增长,再去支持业务循环的规模。这也就是鸡、蛋、窝的关系,产业是蛋,资本是鸡,土地是窝。好多人都在争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认为鸡、蛋、窝是同时产生的,而不是先有谁再有谁的问题,这时就需要靠一个生态化的结构来完成。
华夏基石有自己的食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逻辑结构,其中包括一个产业园区、一支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孵化体系,金融支撑前期依靠土地反哺,第二阶段依靠供应链金融反哺,第三个阶段依靠资产证券划分。一个生态由很多个要素构成,如何快速的实现生态?就需要给相关的合作伙伴让渡更多的利益。
03 产业领袖创新发展的九大核心问题
战略生态化、组织平台化、人才合伙化、产业要素资源资本化的逻辑,可以分解成企业家或者每个想成为头部企业的产业龙头企业需要回答的九个核心问题:
一是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二是事业合伙机制;三是事业理论和企业文化的重塑;四是团队提升和赋能;五是平台赋能型的组织优化和人力资源体系;六是基于数字化运营和管理支撑体系;七是经营与业务循环,经营和业务循环很简单,大家不要神化它,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企业是如何做大的?如何从20亿做到50亿,再做到100亿、200亿?八是业务、资本循环双轮驱动;九是产业生态和产业循环构建。
当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不同的商业模式在这几个板块当中需要回答的问题强度不一样。每个企业都需要在这九个问题上充分地回答:在每个环节上我是不是清晰的?我的团队是不是清晰?我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清晰?只有自身、团队和合作伙伴越来越通透、清晰时,企业的战略才能够有效的实现。
04 产业生态构建的十大步骤
华夏基石用十几年的时间总结出了一个产业生态构建的方法论,包括十个步骤。
第一步,找到产业机遇和创新的原点。找到创新的原点,需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增量在哪里?原有的市场是不是存在?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如果你的客户都很有钱,你这个企业不会很穷,你的金融会很好;如果你的客户都很苦逼,你就不可能变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和有钱人。二是别人为什么愿意跟我合作?三是别人跟我合作怎么盈利?四是我怎么盈利?
第二步,形成战略生态化的价值主张。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价值原则,比如华夏基石有一个基本规则——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是底线。把这个价值观展开变成一些基本的处事原则,包括去中心化思维、傻的经营哲学、学会做减法,这时企业的战略才能聚焦,有的时候战略需要回答的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就好比人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了,不知道如何取舍。
第三步,找到自己的长板。企业往往在寻找长板时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长板,认为长板就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和核心优势,包括技术、研发、产能、渠道。在生态化战略构建中,每个企业的长板不是核心优势,合作伙伴最短的那块板才是你需要构建的最重要的长板。比如我们在构建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时,原来我认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最需要的是订单,提供订单是我们应该构建的长板,后来我发现建筑行业企业最需要的不是订单,而是低成本的资金,供应链金融才是我们需要构建的长板。有了这块长板以后,所有企业都愿意跟我们合作。长板的思维方式不是去思考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而是要思考合作伙伴的短板是什么,这就需要改变我们对战略原有的思考逻辑。
第四步,形成长板能力的平台化。企业规划几个长板,然后把长板的能力平台化。
第五步,找到第一个生态伙伴。中国企业尤其喜欢大干快上,恨不得一年就构建一个产业生态,但找第一个生态伙伴往往是最难的。有这样一句话:“少数人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成功的企业因为少数人相信而把一些事情做成了,别人通过你做的事情发现跟你合作能够变得更好,所以愿意跟你合作;很多不成功的企业干了一大堆事情,但都没做成,别人就会对你失去信任。
企业在选择第一个合作伙伴时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交易成本最低原则;二是价值最大化原则;三是合作粘性最高原则;四是最容易理解并开始合作原则,商业模式越复杂越不容易被人理解。
第六步,理解生态伙伴的真实需求。很多企业都找不到客户的真实需求,举个例子,我们为一个企业做了一次客户真实需求排查,排查之前,老板告诉我们客户最需要的是低成本。当我们做了初步调研以后,跟他们的客户进行交流,客户表示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低成本,但因为供应商除了能够给他们提供低成本之外,无法再提供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了。通过对客户、销售人员、公司的高层进行调研以后,可能90%的老板会改变对合作伙伴的需求的理解。这个时候企业才能知道干什么事情、构建什么长板,才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生态当中。
第七步,设计交易结构与合伙模式。比如供应商合伙人模式、渠道合伙人模式、竞争对手合伙人模式以及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模式。
第八步,帮助你的生态伙伴取得成功。你只有帮助别人成功,别人才愿意跟你形成持续合作。原来我卖一块钱是亏损的,现在我卖八毛钱反而是赚钱的;原来我们因为竞争利润都没有了,现在通过生态化的运作利润提高了,是因为形成了数据协同、供应商协同、客户协同、金融协同。
第九步,与更多的潜在生态伙伴完成“链接”与“交互”,形成模式的复制。通过新的链接、交互的方式创新生态和商业模式,用这种价值增值的方式链接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取得成功,完成了从1~10的过程之后,才有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结构。
第十步,持续迭代,使产业生态保持创新的活力与优势。产业生态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出来的,需要长足的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个人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任何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都不是由聪明人完成的。因为聪明的人选择太多,选择多了以后就会迷茫,今天干干这个,明天干干那个。我认识很多聪明的人,今天觉得这个也是机会,明天觉得那个也是机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资源也多,最后反而都没有干成。我觉得我和我身边那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比较傻,坚定地干自己最擅长的那件事,最后这些企业都成功了。
未来一定是以互联网和去中心化为核心思想,以平台+分布为模式,以合伙人为机制,以产业生态为组织形态的供给侧集群与需求侧差异偏好在细分领域的重新匹配。比如食品行业、建筑行业、时尚行业、医疗行业、文旅行业、汽车行业等等,在这样一个时代,越是刚需的产业,发展的空间越大,我们称之为叫衣食住行,因为任何时候我们都得吃饭、穿衣、看病。
今天讲这些内容是希望来到我们青岛峰会的企业,能够在新的产业发展时代上去理解、改变一些既有遵循的逻辑。在经济逆周期时代,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不确定性,都面临着迷茫,都面临着不适应性,应该如何做出改变?我们讲的方法论只是一个共性的原理,具体到每家企业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之,每个企业要找到自己所在行业真正的痛点,明确自己的追求,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能够有更大的发展,希望我们在青岛的这次会议能够给您提供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到青岛做投资,支持青岛的发展,同时青岛也会给予大家更多的产业发展要素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