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动态·信息 > 管理工具 > 行之有效的营销 > 理念:客户导向与市场导向(2)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行之有效的营销
 

理念:客户导向与市场导向(2)

     最后我们再来深入探讨一下“用户”的内涵,不管是快速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工业品还是服务类产品,广义的用户都可能是由几个方面构成的:购买者、决策者、使用者、影响者等,我们可以把这些角色当作一个客户中的组成部分来看待。比如儿童用品,决策者既可能是家长(认为对孩子有用),也可能是孩子(受广告影响),而购买者大多是家长,使用者是孩子。对于一些工业品来说,这4个方面往往是分离的,决策者是企业高管,购买者是采购人员,使用者是技术人员或者工人,而施加影响者是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  记得几年前回答过这样一个读者的来信,他说自己是负责销售工作的,与客户方关系很好,采购人员向他保证一旦购买计划审批下来就肯定是他的订单,可是结果却令这位销售人员大失所望,客户向竞争对手下了订单。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竞争对手把采购人员的上司搞定了,所以拿到了订单。面对这种情况,我告诉他客户不是一个人,是由4个方面构成的,仅做购买者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当初中国惠普开发电信市场时,就是4管齐下:针对使用者,强调产品的易用性和方便性以及如何节省他们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强度;针对决策者,则强调投资回报率、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以及品牌形象;针对购买者则强调产品的稳定性及售后服务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针对施加影响者则强调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范例等。这样,当使用者提出要求时,决策者没有意见,购买者没有意见,设计者也没有意见,生意自然就做成了。
  Tips
  用户是个体的概念,市场是群体的概念。任何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只能是服务于某个小众化的目标市场,对目标用户群的意见要认真听取,而对非目标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完全可以说“不”。
  正确理解“
为人民服务
  不难看出,从大众化消费时代到小众化消费时代的转变,是从树立“为部分人服务”这个理念开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为人民服务”,即把所有人都当成客户,如何实现“为部分人服务”呢?这就涉及到市场营销的第一项工作:市场细分。这项工作如同摩天大厦的地基。记得20年前我参加市场营销培训时,我们的前辈(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多年的经理人)非常强调这一点,一再告诫我们只要市场细分做好了,市场营销工作就完成了一半,由此可见市场细分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市场细分
  有人会问,很多企业从来没有做过市场细分,不也照样活得不错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市场竞争的状态,在短缺经济时代当然不需要做这个工作,大众化消费时代也没有必要进行,因为大众化市场就一个,根本不需要市场细分,可是今天有几个企业可以成为大众化市场上的佼佼者?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必须通过市场细分,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众化市场机会。这个道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资源有限,其能力必然是有限的,只能有选择地去经营,即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企业决策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需求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多样化、个性化成为很多行业的发展趋势,没有哪个企业能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市场经济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放弃”!而市场细分是决定放弃什么、保留什么的科学依据。
  企业要做好市场细分,首先要摆正市场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企业的总参谋部和开路先锋,在企业参与经营或将要参与经营的市场上找出“市场机会与企业实力的平衡点”,而且必须与企业的专长一致,这样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市场营销的战略作用。如果只是让市场营销人员搞策划、做广告,充其量只发挥了一些小作用。

 
    
用市场细分找出市场机会  那么,如何利用市场细分来找出市场机会?如何分析市场机会,确定目标市场,形成企业特色呢?
  第一步工作就是按消费需求、消费心态、消费模式等参数将用户和潜在用户进行归类,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每个群体的共性。通常情况下,工业品大多按行业、应用、使用者、工作性质等参数来细分,而消费品则按消费者收入、学历、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参数来细分,不管用什么参数,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细分后的市场能够量化。换句话说,能用一个数字来描述其大小,而不是凭感觉。经过4至5层的细分,会出现十多个不同组合的“子市场”,也称为“可定义的目标子市场”,比如:居住在特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的,年龄在25~35岁的白领女性。
  市场细分做完了之后,下一步就是在这些子市场当中选出用户需求最强烈、购买动力最大、与本企业的特长最吻合的子市场。这样就能分辨出谁是第一目标用户群,谁是第二、第三目标用户群,进而总结出这些目标用户“非买不可”的理由和原因,实现市场机会与企业实力的平衡,明确企业要特殊关注的三个小众市场。有了目标市场的界定,就很容易看清楚谁是相应的竞争对手,即与我们争夺这几个小众市场的企业,从而更有效地制订市场战略与竞争战略,壮大自己、削弱敌人。
  不做市场细分的企业只能停留在大众化时代
  在不懂得小众化市场的人看来,“全国各地都是我们的市场,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这种话经常能听到,乍听起来很有气魄,但这恰恰是违背市场细分这一最重要的市场经济原则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在过去十几年中出现大量重复建设、一窝蜂上同样或类似项目,最后导致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的根本原因之一。纵观过去十几年的中国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少数产品(即大众热门产品)成为社会的消费热点,形形色色的企业生产着差异性很小的产品来争夺这些大众化市场,所以价格战、广告战愈打愈激烈。与此同时,很多小众群体的深层次需求却无人去研究,没有人去关注。大家都想走捷径,都嫌产品创新来得太慢,还不一定能得到回报,结果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走,久而久之,就把价值链上最赚钱的那一部分拱手让出去,心甘情愿地担任“世界工厂”的角色,靠挣那么一点点加工费度日。
  所以市场细分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战略规划来说,它是:1.判断公司专长与市场机会是否匹配的前提条件;2.决定进入一个新市场或退出一个老市场的依据;3.分析市场优先级与重要性的有效工具;4.确切地描述竞争对手战略战术的先决条件。对于市场营销的具体运作来说,它是:1.确定产品特征、定价、宣传、销售渠道的依据,因为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不做市场细分,就不知道该听哪些用户的意见,最后只能是什么省事、省钱做什么,出来的产品可能兼顾了许多人的需要,但是哪一个消费群体也不会完全满意;2.指引销售队伍主攻方向的有力工具,因为销售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必须有一个优先级;3.分配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的参考标准;4.量化市场与用户,进行市场调查,把握市场趋势的关键。
  没有市场细分,企业不可能进入小众化时代,这是不能忽略的一项规定动作。我们不妨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仅考虑地理位置这一个变量)来说明问题。
  在一个小城市中,有四个新建的小区,分别坐落在东、南、西、北四个角落上。A公司是第一家想在该市开办超市的企业,以服务这4个小区的用户,然而超市要建在哪里却颇让人挠头。在计划经济时代,A公司的选择自然就是在四个小区中间的位置,这样可以兼顾各个小区的用户,因此用户数量可以多一点。如果没有竞争对手,这种选择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只要有机会,就有人感兴趣,就有人加入竞争。特别是当A公司生意很红火的时候,一定会招来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B公司进入的最佳方式就是集中精力服务4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例如乙区),而放弃其他几个小区的用户。这样对于B公司而言,由于在乙区比A公司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更贴近这个小众群体,如果其他方面不相上下,就能夺得这部分用户。如果有C公司、D公司和E公司也加入竞争,分别关注其中一个小众用户群体,可以想象A公司的市场前景是什么样的。在北京,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等计划经济年代传统的商业中心,过去十几年的起落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个假设,当然这种变化除了地理位置以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过去几年中一个针对小众化市场做得非常成功的案例: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这是国内的电信运营商首次针对某个特定群体(小众)而推出的产品,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中国移动非常成功的产品品牌,既强化了自己的优势,也给竞争对手设置了进入的壁垒。只不过这种先有目标客户群体,再有产品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在中国实在少得可怜。  
  从大众化消费时代到小众化消费时代的转变,是从树立“为部分人服务”这个理念开始的,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解市场经济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放弃!
浏览[265]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