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简介 功能说明 财富论坛 增值广告 视频集锦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关于我们
今天是: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商情·商机 > 论信息化 > 信息化成功之道 >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公告]热烈祝贺由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办 武汉市盛景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企业增值网协办的环保公益活动全面展开!
 
  栏目导航
 
 
信息化成功之道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管理实现自动化。在现代化生产中,生产的控制、测量、加工以及产品的设计等都无不采用信息技术,始终伴随生产过程的生产信息不断地被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自动化。如果将浩如烟海的管理信息,如物资、财务、计划、销售、库存等由人工处理的信息也用现代化工具处理时,则此时企业的信息化就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企业信息化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实际上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应属于工业化的范畴,用自动化生产、测量、显示、控制等工具,通过生产信息达到生产的自动化。
另一部分是管理的自动化,即通过自动化工具不仅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而且还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后者就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到计算机辅助管理(MIS、DSS、OA、ES)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那么企业就达到最高级的信息化,所形成的自动化系统应称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我们的理想是希望企业达到最高层次的信息化。
二、对企业信息化现状的估计
我国企业的数量之多是世界罕见的,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4万多家,独立核算企业37万家,各类企业总数达到860万家。光1.4万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任务就极其艰巨,如果每个企业信息化平均投资为500万元,则总投资就达到700亿元;如果每个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信息20个技术人才(这是最起码的),则需要28万人。而目前全国的软件人才只有10万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此外,我国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总体而言还远远没有达到进入信息社会的水平。以机床为例,我国1994年出口机床43.37万台,外汇收入3077万美元;同年进口机床3262台,支出外汇1.1亿美元,出口机床台数是进口的132.96倍,而外汇支出是收入的3.77倍。反差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出口的是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很少,而进口机床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传统产业方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产品的能耗大,成本高,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在管理自动化方面,我们虽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企业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企业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但鬃苘体上说是硬件设备安装的多,软件应用的少;在应用方面,是简单的单项应用多,而能支持管理和决策的应用少。在90年代初,有人估计我国企业MIS建设成功与失败之比是1比8。不管这一估计是否合理和精确,但无论从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普遍承认我国MIS建设成功的远少于失败的,我国MIS的建设难尽人意。
如何正确估计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总结企业信息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意义重大。然而这个工作却没有真正深入、认真的去做,也不知道应由谁去做,谁来投资做这个总结性的软科学工作。现在某些企业继续热衷于购买硬件,建设网络,看上去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
三、企业信息化的条件
1.企业信息化的需求欲望
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真正具有信息化的需求欲望。企业信息化尤其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巨大,技术高新,社会关系复杂(有管理、体制、机构和人的习惯观念、利益机制等社会因素),难度很大。
很明显,一个要求信息化的企业领导不仅要有开发、应用信息系统的勇气和决心,而且还应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即他真切地感到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满足企业当前以及未来战略性发展的需要,从而以百折不回的决心和恒心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例如,某飞机制造企业要和外国航空企业合鬃鼢开发、生产某一飞机零件,这些零件精度要求极高,市场需求又瞬息万变,无论从技术还是从市场都要求企业生产(包括设计)高度自动化,要求管理也自动化。这样的企业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建设和使用信息系统。相反,如果一些企业没有信息化的需求欲望,勉强进行信息化,则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2.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而所使用的高新技术不是一次购买、一直使用的技术。从项目立项、开发,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技术总在变化、升级和更新,信息系统也就不得不升级和更新。管理本身及人员使用要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信息系统的建设。
那么,用户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处理和对付这种变化?当然,开发单位应当考虑这种变化因素,以便使MIS在设计时就具有应变性。但无论怎么考虑,它总不能代替用户的逻辑(包括用户的思想),所以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在开发、应用和维护阶段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人才。用户既不能幻想购买一个一劳永逸的如电视机那样的MIS,也不能幻想开发单位会无穷无尽的为您维护服务。
由于MIS客观上或者本质上是一个"不完整产品",它的功能可能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增减,它的应用可能随着用户的思维变化而提出新的要求,它的技术由于时间的推移需要更新,它的某些缺陷可能在日后暴露,等等。这个"不完全产品"总需要人维护,且维护次数有时可能很高,技术要求也很大。试想没有自己的技术人才(包括用户本身)维护,谁能承受此频繁、麻烦的维护服务?
3.技术和管理基础
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因此,企业首先应有一定的工业现代化和自动化的基础才能谈得上信息化。如果企业技术基础很落后,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很低,那么企业就不可能实现信息化,这时应当在机械化和自动化上下功夫,而不是侈谈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要有技术基础,还要有管理基础。首先是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有没有现代化管理的意识,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欲望;其次是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机构是否稳定和合理,管理数据是否完整科学。如果当前的管理就很混乱,则谈不上现代化管理。否则,即使勉强搞管理信息系统,那么也不可能顺利开发;即使开发成功,也不可能有效运行。
四、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1.重点搞好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
当前,企业信息化的重点仍然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如机电一体化、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使之在各个方面达到节能、节电、节水、浇谮气,降低消耗,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这方面的潜力非常大。不应当把信息化描绘成高不可攀的神乎其神的事情,信息化是和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不要轻视小问题,在小问题上可以作大文章。
2.少数重点企业应首先实现信息化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宜全面辅开,应坚持少数重点企业先实现信息化。这些企业必须是十分迫切又有可能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所谓十分迫切,是指不开发信息系统已难于运转甚至生存(如高度现代化生产的企业、高精尖要求的企业等),或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如银行、税务、保险等企业)。还有一些影响社会服务的企业(如邮政、民航、交通、铁路等企业)。所谓可能,是指这些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以及管理基础等方面可以承担信息系统的开发。在少数重点企业开发、运行MIS的基础上,逐步带动其它企业开发信息系统。
3.MIS开发工厂化
要创建面向行业的各种大软件公司——MIS工厂。
我国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每个行业的企业数量都很可观,不论是工业企业(如电力、机械、化工等),还是商业企业(如各种规模的商场),或者服务企业(如邮电、银行、餐饮、旅店)都是数以万计,每个行业每类企业的信息化市场都非常大。因此,从事开发MIS的软件公司也不妨实行行业化汉屯专业化生产。事实也证明,凡是实行行业化的软件公司都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如用友的财务软件,北大方正的排版软件等)。
软件开发实现行业化就可以批量生产可重用的各类MIS及其"零部件",从而使MIS的开发摆脱"裁缝店"生产模式,进化为"服装厂"生产模式。如果我们拥有了各种类型的MIS工厂,则我国的信息化步伐就会突飞猛进,软件公司也不会像今天那样效益低,利润不高,又背负着由于定制管理信息系统而造成的被动局面。

浏览[203]
【首页】  【返回】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与我在线 ┋  管理 ┋  TOP

页面执行时间:<font class=red>31.250</font> 毫秒<font class=gray>(4次)</font><br>
本站当前有 <font class=red>1</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有 <font class=red title=>2</font> 人同时在线<br>
最高峰发生在:2002-6-7 21:03:07<br>
本站总访问量:<font class=red>55</font> 人次<br>
本站统计时间:从 <font class=red>2003年6月</font> 至今<br>
  http://www.qyzzw.net/
mailto:qyzzw888@163.com
Copyright (c) 2005 www.qyz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